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第一课时教案

春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的音、形、意。

2.能力: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构思和善用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的写作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重、难点
1.重点: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学习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手法。

2.难点: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

三、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解决生字难词,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1.导入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暖花开,大自然出现一派喜人的生机。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人也变得富有活力了。

面对春天,朱自清先生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春》。

2.作家作品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散文代表作《荷塘
月色》、《背影》,另著有《朱自清全集》。

3.学生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4.检查预习情况——字词(请同学在黑板上填写字词。


酝酿
..yùn niàng 宛.转wǎn 应和.hè嘹.亮liáo
烘.托hōng 蓑.衣suō郎润.rùn
涨:Zhǎng涨潮Zhàng涨红了脸
藏:cáng藏起来zàng宝藏
薄:bó单薄bò薄荷báo薄烟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郎润:明亮润泽。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黄晕:昏黄不明亮。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唤友: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

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5.带问题的再读课文(默读把握文章结构,内容,分段。


①.思考:描写春天的哪些景物?
山,水,太阳,草,花,风,雨,人……
②.总写的是哪些景物?再分别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总写:山,水,太阳。

分写:草,花,风,雨,人。

明确分段:
一部分:(1段)盼春
二部分(2—7段)绘春
三部分(8—10)赞春
6.朗读指导
①.同学们,你们人文本文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用怎样的感情去
读?
亲切,喜爱,高兴,惊喜,舒缓……
②.下面我们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段。

(抽同学
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欣赏,再请同学点评)
③.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老师也忍不住想要试一试了。

(教师范读)
④.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现在我们还是来听
听专家的朗读,比较一下,看看我们存在哪些不足(播放配乐朗读的带子)
⑤.好了,听了专家的朗读,我们也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朗读比赛。

请我们的6个语文学习小组各自推荐一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比赛。

要求:选读1—2句你最喜欢的句子。

7.小结
哇,在听了专家的朗读之后,同学们朗读技巧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知道哪些字词应该重读,哪些地方该停顿,那么下节课我们将对课文进行品读,学习描写景物的各种方法。

8.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形成文字性的准备,下节课我们将品读交流,看看哪个同学说得最好。

我喜欢《春》这篇课文中的“”“”
“”这几句话,因为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景物的特点。

六、板书
(1)盼春
春花图
春草图
(2—7)绘春春风图
春春雨图
迎春/春耕图
小娃娃
(8—10)赞春小姑娘点明春天的成长进程
青年
七、反思:
阅读为本,让学生与作品直接对话。

一篇优美的散文,总是很讲究词藻的,细细咀嚼才能真正领会其美。

《春》这堂课上,注重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速读,整体把握课;细读,深入作者感情;精读,品尝语言百味。

正所谓“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因形体味”,也只有在阅读中注入全部的生命情感,融入全部的人格和心灵主动地参与并进入文章的情感领域和艺术世界,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向我们走来,和我们倾心交谈。

阅读的重点是鉴赏,是阅读审美的最高境界,真正的阅读是善于在文章中跨越文字的界线,发现作者的心理奥秘,领略作品艺术境界的无限风光。

在《春》中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氛围:“读自己喜欢的,析自己理解的”,鼓励学生大胆地,有创意地去和作者对话,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打破墨守成规的框架式教学,让学生思想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当然,不论你是多少年教龄的教师,也不论你这堂课讲了多少次每每过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正所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吧!这堂课缺少对课外知识的拓展,比如:描写春天的诗句,这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还扩大了知识面,更有助于名言警句的积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我则认为“教而不思也罔”,教学反思有利于及时的把教与学的成效作总结与反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把砺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