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金库审计要点

小金库审计要点

“小金库”专项检查新方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各级党政机关认真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工作。

在检查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使用现金盘点、票据核对等一些传统的办法外,还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地摸索出了一些新方法。

一、盘点移动性大的固定资产重点抽查手提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小车的入账使用情况。

发现手提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经管使用人员一旦异动,很有可能没有移交;有的单位买了多台手提电脑,只有两台在单位,其他都送给了主管部门的领导;账实不符,国有资产被侵占。

通过对小车进行盘点,发现个别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车辆几台,有的被上级部门长期占有使用。

上级部门利用职权以应收不收或放松管制为交易手段,让相关单位购买电脑、小车等大宗物品,挂靠在外单位,在本单位不但不入账,就连账外账也没有,这种情形是此次“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的重点之一。

二、附属的工会、协会账务检查对于协会,主要是检查2008年12月脱钩前的账务,工会则检查近两年的收支情况。

通过检查,发现少数单位将罚没收入、资产出租收入等非税收入转到了工会、协会账上,或者行政超额拨付工会经费,主要支付节假日加班费、津补贴、公款旅游费用、吃喝招待费用等,形成“小金库”逃避财政、审计、纪委等部门的监管。

三、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计划、流水账的核查一是通过国库集中支付软件查阅2007-2008年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计划,检查专项计划资金是否落实到项目单位,是否挪用,是否将项目资金拨到下属单位后报销单位的费用;二是打印预算单位的流水账,检查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将收入与支出不在单位账面上反映,形成“小金库”。

检查发现少数单位存在以上问题。

四、收入与支出配比计算检查针对一些单位存在滥发乱补的现象,按照当前党政机关津补贴定额标准进行检查,发现少数单位全年人平津补贴只有几千元,这就说明收入与支出可能未全部入账,以此为依据到相关有联系的单位进行跟踪检查,是否在有联系单位用报销费用的方式抵扣了应收未收的收入。

同时加强对专项资金拨款的延伸检查,一是检查将专项资金拨到协会、学会、企业后是否到这些单位报销费用;二是检查预算单位将自身的收入和支出不在本单位反映,而是放到协会、学会、企业后作为“小金库”挥霍。

五、结合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考核奖励检查各级政府在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都发放了一笔金额不小的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年度考核奖励,在检查时通过查阅奖励发放记录,发现有的单位已在财务上已入账;有的单位因奖励金额较小未入账,单位工作人员造册直接发了,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工作人员予以核实;还有的单位把奖金和从其他单位报销费用收到的资金放到一起作为“小金库”,供单位负责人或小团体使用,我们检查时顺藤摸瓜,一并查了出来。

“小金库”检查方法与技巧初探“小金库”就是账外资金,是一个单位少数人或个别人掌握使用的非常隐蔽的资金收支,“小金库”以其成因的复杂性、手段的多样性、存放的隐蔽性等特征,成为监督检查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所以“小金库”的检查和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检查有着很大的区别,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技巧,通过分析、对比、观察、内查外调等多种手段发现线索,追踪落实。

结合多年来审计工作的实践,本人就“小金库”检查的方法与技巧进行简单的总结与概括,与同仁们进行广泛的交流探讨,敬请指正。

一、从检查票据使用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入手,发现收入不入账的疑点和线索。

行政事业单位的合法票据只有两种,一种是非税收入票据,一种是往来结算票据。

另外就是一些协会、工会等社会团体使用的专用票据。

一是通过翻阅单位收支的原始凭证,发现是否使用财政合法票据以外的其他票据。

财政合法票据的领取和使用是需要登记和核销的,难以从中作梗,所以,一般情况下,私自购买和使用普通票据,很有可能就是用于设立“小金库”;二是对领用财政非税收费票据及往来票据情况进行核对,检查其领用票据存根是否齐全,有无缺失,同时检查收据中有无缺号,如有票据缺失或缺号,很有可能将该缺失票据形成的收入放入账外;三是检查所有非税票据收入或往来资金是否全部入账,有的单位将开出的收费票据不入账不上缴,长期截留挪用。

或者使用往来票据将收入资金另存他处使用,不入账反映。

二、从审查账薄、账号以及管理控制方面入手,分析对比,发现异常,查找线索。

“小金库”形成的基本手段是截留、转移、隐匿国家和单位的各项收入或虚列各种形式的支出套取现金后存入账外。

这一特征决定了“小金库”资金与正常资金的依赖关系。

同时,也说明了“小金库”与单位经济活动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因此,从账面入手,分析对比,发现异常,是查找“小金库”线索的重要方法。

一是检查账目的异常变化,从中发现线索。

如单位资产的异常减少,有可能是单位转出资产用于投资、入股、联营等经营性行为,首先要查看转出资产获取的收益是否入账,其次看单位是否将资产进行变卖,收入是否入账等;从往来资金的变化中,重点查看核对与工会、协会、食堂等非业务或非正常的往来资金情况,从中发现线索,追踪落实,查看是否以会费、补助等名义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从工资、劳务等支出中,选择时间段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异常变化,从中发现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的线索;总之,通过账面反映的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异常变化,来发现“小金库”的蛛丝马迹。

比如某单位如果没有招待费用的发生,就属于异常情况,不符合当前单位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那就很有可能存在“小金库”,将招待费由“小金库”列支,等等。

二是从银行账号入手,查找非正常设立的银行帐号。

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号一般有财政集中收付的基本户和小额户两个账户,有的专项资金或基建需要设立专户核算,除此之外的银行账户应属于非正常银行账户,很可能就是“小金库”的存放点。

从财务收支业务中或从银行获取单位正常使用以外的银行账户,是查找“小金库”的重要方法。

同时,对银行存款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进行重点抽查,尤其是对金额相同、一进一出的经济事项应做重点延伸检查。

三是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发现线索。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或执行不力,就容易出现“小金库”问题。

审查时应当重点关注,不相容的职责是否严格分离;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一些收费单位,其收入管理控制环节是否执行有效,是否存在与本单位经济活动无关的资金收付情况,如果存在此种情况,应注意查明原因。

一般情况下,与本单位经济活动无关的资金收支,多数与“小金库”资金有关。

四是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职能,查找收入不入账的线索。

在审查有关单位的收费中,要结合单位的职能设置情况,查看履行职能的有关科室的收费是否全部入账核算。

如果科室内设置有审核、审批、注册、登记、发证等项职能,这些科室大部分存在收费,要查看这些职能科室的收费入账管理和上缴财政情况,是否存在将收费自行保管和使用,私设“小金库”问题。

三、从实物管理入手,观察走访,内查外调,发现收入不入账问题。

一是对单位资产进行盘点,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核实,查看是否有对外出租等情况,如有房屋出租收入不入账问题,通过走访资产租用者并与账面收入核对,必能查证落实出租收入不入账问题。

同时要特别关注单位旧办公楼或以前的其他旧资产使用状况,因大部分旧资产从现单位办公现场看不到,不引人注意,其收入极易形成“小金库”。

在核实固定资产台账时,要进行现场盘点,发现擅自处置固定资产不入账问题,特别注意单位车辆使用情况,有些单位极易将车辆出售不入账,盘点时隐瞒事实,瞒天过海。

二是通过查看会议记录、走访群众,发现单位私下开设公司、服务中心等经济实体,或者是将自身的收费等职能通过开办经济实体进行转移,设立账外账问题。

要查看单位的会议记录,特别是一些单位开设的看似独立、其实是由本单位操控的公司或服务中心等实体,这些经济实体由于经营或其他需要,可能要进行会议研究和处理,通过会议记录,揪出这些账外资金。

同时要善于从群众的沟通中发现线索,在检查账面资料的同时,注重群众举报,并积极开展调查,走访群众,从与职工群众的交谈中发现线索,深入挖掘,一般会发现更为隐蔽的账外资金。

三是突击盘点库存现金。

突击盘点库存现金,不在于仅仅是核对库存现金账实是否相符的问题,而是通过分析现金差错的原因,发现重大问题的线索,引发出更隐蔽的“小金库”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被检查单位无准备的情况下盘点库存现金,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库存现金的盘点,必须要突击检查,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我认为有两种情况能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是选择进审时进行盘点。

由于我们检查的项目不同,被检查单位往往是针对我们检查的项目进行准备,进而忽略了存放在出纳手中的资料或账外资金;二是选择结束时进行盘点。

这主要是随着检查时间的推移,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单位人员之间已经非常熟悉,而且检查工作也告一段落,这时被检查单位人员在思想上开始产生松懈和麻痹,很可能由于需要,将原先放出去的资料或账外资金又重新放回。

总之,“小金库”问题是一个顽疾,对于“小金库”的查处,必须坚决彻底并长期坚持。

因为它的存在,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诱发和滋生一系列腐败现象,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是妨碍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毒瘤,必须坚决清除。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方法交流▲编者按:为推动国有企业“小金库”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我们根据以往所查处“小金库”案例的特点,总结了设立“小金库”的一些常见手法和对“小金库”的查处方法,并对一些企业推行承诺制和公示制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借鉴、参考。

※设立“小金库”的常见手法(一)利用外单位账户设立“小金库”。

这种手法较为简单,一般是借用其他企业(单位)的账户,将一些通过不正当渠道取得的资金转入此账户,然后提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二)通过向关联企业输送利益设立“小金库”。

主要表现为将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委托给关联企业,或者是利用行政上、业务上的垄断地位指定某些企业从事某项能够带来收益的业务。

作为回报,这些企业往往从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酬谢款给施恩企业(单位),在账外设立“小金库”。

(三)虚列应付款项。

多发生在一些往来户较多的企业,通过与往来方串通,甚至出具虚假收据或发票,虚列全部或部分应付款项,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四)人为提前报废大宗资产。

先在账面上以看似合法的和较为完备的手续,将一些尚可使用的大宗资产蓄意提前报废处理,资产被冲出账外,待以后再设法变现,设立“小金库”。

(五)违规收取回扣设立“小金库”。

在一些自购商品和建设工程中,故意抬高购进商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建设合同的承包价格、单位造价,在账外和关联企业谈妥条件,达成默契,捞取回扣,设立“小金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