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蒜高产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研究

大蒜高产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研究

大蒜高产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研究
摘要氮磷采用2因素5水平最优回归设计,钾硫采用单因素分别设计。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硫配合施用对大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大蒜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其适宜的氮(n)用量为24.7kg/667m2,磷(p2o5)适宜用量为12.7kg/667m2,钾(k2o)适宜用量12.9kg/667m2,氮磷钾适宜比例为2∶1∶1,硫肥(so3)适宜用量为20kg/667m2。

试验同时表明,施钾有利于大蒜壮苗、蒜茎增粗和蒜头膨大,施硫蒜头大、产量高、皮色白,能显著提高大蒜的商品性。

关键词大蒜;高产;平衡配套施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018-02
邳州是中国大蒜之乡,素有蒜头大、皮色白、商品性好、营养丰富的美称,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邳州大蒜常年种植面积4.0~4.7万公顷,主要分布运西、运中的沙土、两合土、黄土等土种上。

近年来,由于蒜农盲目施肥,存在重施氮磷肥、轻视钾硫肥的现象,致使养分比例失调,“马尾蒜”及“面包蒜”的面积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大蒜的产量和品质。

为此,从2006年起,笔者开始了大蒜平衡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进一步优化配方,开发研制了高产优质的大蒜专用肥,从而推进大蒜施肥技术的发展。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土壤为宿羊山镇的两合土和戴圩镇的黄土,为黄泛冲积物发育而成的土壤,其耕层土壤理化性状见表1。

供试品种为邳州白蒜。

1.2试验设计
1.2.1氮磷肥最佳用量及配比试验。

采用2因素5水平最优回归设计,共11个处理,小区面积33.35m2;氮肥最大用量为纯氮412.5kg/hm2,磷肥最大用量为五氧化二磷300 kg/hm2;氮肥基追比例按7∶3运筹,磷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氮肥品种为尿素,磷肥品种选择过磷酸钙。

方案设计见表2。

1.2.2钾肥最佳用量试验。

试验设置5个处理,施纯氮288.75 kg/hm2、五氧化二磷210kg/hm2的基础上,钾肥(k2o)的施用量分别设计为0kg、5.0kg、7.5kg、12.5kg、17.5kg。

重复3次,共计15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

钾肥的品种为氯化钾,氮肥为尿素,磷肥为过磷酸钙。

1.2.3硫肥施用效果试验。

试验设置3个处理,在施纯氮
288.75kg/hm2、五氧化二磷210kg/hm2的基础上,施三氧化硫分别为0kg、20kg、30kg。

硫肥用硫铵,氮肥用尿素,磷肥用磷酸二铵(过磷酸钙中含硫素,不能使用)。

1.3试验实施过程
前茬水稻收获后,耕翻耧耙,初步整平试验用地,精确划分试验小区,按试验方案设计准确称量不同处理小区的肥料,然后均匀撒施在相应的小区,再用铁锨翻入土层,耙匀耧平,使肥料均匀分布在土壤耕层中。

试验于2006年10月3日一次性播种,栽插规格为
2cm×1cm,密度为49.5万株/hm2,播后覆土覆膜。

12月初视土壤墒情灌好越冬水,2月底至3月初追施返青抽薹肥,同时做好病虫草害的综防,5月28日收获,分处理考察与计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氮磷肥用量对大蒜苗期生长的影响
在返青期(3月2日)对各处理进行了田间考察,结果表明,在11个处理中,以处理3长势长相最优,平均苗高18.3 cm,茎粗1.30cm,分别较其他小区提高1.2~5.0cm和0.08~0.48cm,绿叶片数4片,叶色浓绿,叶片较厚;其次为处理7。

4月11日田间考察结果趋势仍相同,特别是茎粗差异明显,处理3茎粗1.70cm,比对照增加0.6cm,增粗率为54.5%(见表3)。

依据4月11日考察的平均结果,将各处理氮、磷肥用量与茎粗进行回归分析,其方程式为:y=1.110+0.032 xn+0.12 xp-6.8×10-4 x2n-3.12×10-4 x2p+1.08×10-4 xnxp,f=48.25**,r=0.99**。

回归方程表明,各处理氮、磷用量对茎粗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对照的基础上,每增施1kg氮茎粗增加0.032cm,每增施1kg五氧化二磷茎粗增加0.012cm,氮肥的增粗作用大于磷肥,氮磷的交互为正效应,二次项字数均为负值,说明氮磷施用均有适宜的用量。

2.2不同氮磷肥用量对蒜头大小和产量的影响
2.2.1不同氮磷用量条件下的蒜头直径和产量。

收获时对蒜头直径及产量进行测定(见表4),从测定结果看出无论蒜头直径还是产量都以处理3为最高。

2.2.2蒜头直径与氮磷用量的关系。

通过对表4回归分析,各处理蒜头直径与氮磷用量为显著的相关性,其方程式为:
y=3.918+0.084 xn+0.026 xp-1.96×10-3x2n-8.0×10-4 x2p+3.24×10-4 xnxp,f=22.14**,r=0.98**。

方程表明,与对照相比,每增施氮1kg/667m2,蒜头直径可增加0.084cm,每增施五氧化二磷1kg/667m2,蒜头直径可增加0.026cm,当氮磷用量达到一定值后,蒜头直径下降,氮、磷交互项系数为正值,表明氮、磷互作为正效益。

2.2.3产量与氮磷用量的关系。

通过表4回归分析,各处理的产量与氮磷用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方程式为:y=1 134+52.32
xn+16.56 xp-1.01 x2n-0.52 x2p+0.04 xnxp,f=9.9**,r=0.95**。

方程表明,大蒜在这2种土壤上的基础产量为1 100kg/667m2左右,在此基础上,增施纯氮1kg/667m2,可增产鲜蒜头52.32kg/667m2,增施五氧化二磷1kg/667m2可增产鲜蒜头16.56kg/667m2;二次项系数为负值,说明当氮、磷用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其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当边际产量等于边际成本时,施肥量为最佳经济用量,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大蒜最佳施氮量为纯氮24.3kg/667m2,最佳施磷量为五氧化二磷12.7kg/667m2。

2.3施钾对大蒜产量的效应
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可促进蒜茎增粗和蒜头膨大,提高大蒜产量和商品性(见表5)。

从表5看出,以施氧化钾12.5kg/667m2最佳,蒜头直径比不施
钾的增加0.45cm,单头鲜重增加12g,增产322.5 kg/667m2,增产率为19.3%。

将表5大蒜产量与施钾量进行回归,其方程式为:y=1 726.4+33.6x-1.22x2,方程表明,每增施氧化钾1kg/667m2,可增产大蒜33.6kg/667m2,通过计算,大蒜最佳经济施钾量为
12.95kg/667m2。

2.4施硫对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大蒜是喜硫作物,长期不施含硫肥料将造成土壤养分的不平衡,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

不施硫肥的处理,大蒜长势差,返青期后考察其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和干物质积累均低于施硫的处理,而施三氧化硫30 kg/667m2的处理3略好于施三氧化硫20kg/667m2的处理2。

不施硫的处理苗期长势差,其蒜薹和蒜头的产量和品质明显差于施硫处理,蒜头平均直径比施硫处理小0.4~0.5cm,蒜头产量低293~318kg/667m2,减少15.6%~16.7%。

硫肥或含硫肥料是大蒜高产优质必不可缺的中量元素,其用量应不低于三氧化硫20kg/667m2(见表6)。

3结论
(1)大蒜是高产经济作物,需肥量较大,其最佳施氮量为
24.7kg/667m2,最佳施磷量(p2o5)为12.7kg/667m2,氮磷肥较适宜的比例为2∶1。

(2)钾肥是大蒜高产优质的营养元素,施钾有利于形成壮苗,有利于蒜茎增粗和蒜头膨大,其最佳施钾量(k2o)约为
12.9kg/667m2,与施磷量相当。

因此,大蒜专用肥氮磷钾的适宜配
方为2∶1∶1。

大蒜专用基肥氮磷钾的比例建议配方为1∶1∶1,另一半氮肥在返青抽薹期追施。

(3)大蒜是喜硫作物,增施硫肥或含硫肥料能促进大蒜的生长发育,使蒜头大,皮色白,提高大蒜的品质及商品性,建议硫肥(so3)施用量不低于20kg/667m2。

施用普钙、硫铵、硫酸钾等含硫肥料均起到补充硫肥的作用,在大蒜专用肥配制时尽可能选择含硫的氮磷钾原料。

大蒜在施用尿素、二铵、氯化钾等单质肥料时,必须注重硫肥的补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