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计划与决策)【圣才出品】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计划与决策)【圣才出品】

第二章计划与决策
【知识框架】
一、计划的基础知识
计划的概念;计划的内容;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二、计划工作的程序与方法
计划工作的步骤;计划的方法;现代计划技术。

三、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内涵;目标管理的过程。

四、决策的内涵和模式
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模式。

【核心内容】
一、计划的基础知识
(一)计划的概念
从名词意义上看,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从动词意义上看,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计划清楚地确定和描述了一下内容:what、why、who、where、when、how。

(二)计划的内容
1.计划的层次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地把计划划分为八个层次:
(1)目的(或使命),是指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决定组织的性质以及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标志。

(2)目标,是组织的目的或使命的具体化,组织各个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是围绕组织存在的使命所制定的。

(3)战略,是指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

(4)政策,是指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

(5)程序,是指制订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

它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切实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必要的活动进行排列。

(6)规则,是指详细地阐明必需的行动或非必需的行动,其本质是反映一种必须或无须采取某种行动的管理决策。

规则通常是最简单形式的计划。

(7)方案(或规划),是指一个综合性的计划。

(8)预算,是指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2.计划的类型
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计划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
按计划的层次划分,计划可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

战略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制定的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提出,具有方向性的一次性计划,作用在于确立组织的全局目标,以决定组织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战术计划是指具体规定如何实现全局目标的细节的计划,由组织的中层管理员提出,是具有具体性和持续性的计划;作业计
划是指如何实施战术计划以及完成作业目标,由基层管理人员制定,时间跨度很短,范围相对集中,处理的活动数量相对较少。

(2)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
按计划的时期界限划分,计划可分为长期计划、短期计划以及中期计划。

长期计划是指超过五年的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从事某种活动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以及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短期计划是指一年以一年以内的计划,规定了较短时期内应该从事的活动、达到的要求,为各组织成员在近期内的行动提供了依据;中期计划是指计划时间介于短期与长期之间的计划。

(3)方向性计划和具体性计划
按计划的内容划分,计划可分为方向性计划和具体性计划。

方向性计划设立了达到目标的指导原则,但并没有详细规定达到目标的具体活动和行动步骤、进展速度等,因而,方向性计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易于应对不可预见的环境中的变化;具体性计划是清晰定义的、没有任何解释余地的计划,具体地陈述了目标,不存在模糊性和理解上的歧义。

(4)经常性计划和一次性计划
按计划的重复性维度划分,计划可以分为经常性计划和一次性计划。

经常性计划主要用于处理经常性发生的重复事件,包括政策、程序以及规则等;一次性计划用于特定的目的,例如为处理非重复事件而作出的规划和预算。

(三)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1.计划工作的性质
计划工作是决策的逻辑延续,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组织实施保证;同时,计划工作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内不同部门、不同成员行动
的依据。

计划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进一步展开和细化,组织的各种计划及其各项计划工作必须有助于完成组织的目标。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

计划工作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基础,计划工作的目的就是使所有行动保持同一方向,促使组织目标实现。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一方面,计划工作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一项职能,所有的管理人员都需要制定计划;另一方面,计划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秩序,这包括计划工作的纵向层次和横向协作性,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的计划工作不同,计划工作的完成需要多样的活动相互协作和相互补充。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可以通过计划对组织目标的贡献来衡量一个计划的效率,即在计划所要完成的目标确定情况下,用制订和实施计划的成本来衡量效率。

2.计划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计划工作的目的在于有效使用组织的资源,掌握未来的发展,提高组织的绩效。

计划工作的目的主要包括:明确方向、降低风险、减少浪费以及设立控制的标准。

(1)明确方向,指导组织成员的工作
计划给出了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明确了组织其成员努力的方向,帮助组织这个复杂系统,明确组织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以保持组织行动的协调。

(2)减少环境变化的冲击,降低风险
科学的计划有助于帮助组织更早的预见未来的变化,以降低不确定性。

(3)减少浪费和重复,提高效率
计划工作,组织可以帮助组织找到尽可能好或者最合适的方法,以降低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及冗余;并且计划强调各部门或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以减少或降低无效或低效的活动,提
高组织效率。

(4)设立控制的标准,保障目标的实现
控制就是保障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进行,通过控制,可以比较实际的绩效和计划所设立的目标,发现存在的差异,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进行纠正。

总之,计划有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尤其是正式计划;计划工作的质量以及实现计划的适当措施对绩效有较强影响;外部环境和时间因素会影响计划工作的效果。

二、计划工作的程序与方法
(一)计划工作的步骤(见图2-1)
图2-1 计划工作的步骤
计划的编制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人员在编制计划工作时,实质上都要遵循相同的逻辑和步骤,具体包括:
(1)确定目标。

计划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将决策所确立的目标进行分解,以便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活动环节,并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目标。

(2)认清现在。

其目的在于寻求合理有效的实现目标的途径。

(3)研究过去。

一方面,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借鉴;另一方面,探讨过去通向现在的一些规律。

其基本方法有两种:①演绎法;②归纳法。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其中,最常见的对重要前提条件预测的方法是德尔菲法。

(5)拟订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具体包括拟订可行性行动计划、评估计划和选定计划。

拟订可行性行动计划要求拟订尽可能多的计划;评价行动计划,要注意考虑以下几点:①认真考察每一个计划的制约因素和隐患;②要用总体的效益观点来衡量计划;③既要考虑每一计划的许多有形的可以用数量表示出来的因素,又要考虑到许多无形的不能用数量表示出来的因素;④要动态地考察计划的效果,不仅要考虑计划执行所带来的利益,还要考虑计划执行所带来的损失;⑤按一定原则选择出一个或几个较优计划。

(6)制订主要计划。

计划的拟定要清楚地确定和描述5W1H的内容。

(7)制订派生计划。

基本计划需要派生计划的支持。

(8)制订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为了使计划的指标体系更加明确,并使企业更易于对计划执行进行控制,所以需要制定预算。

(二)计划的方法
计划的方法包括定性计划方法和定量计划方法。

1.定性计划方法
定性的计划方法主要包括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

(1)专家会议法
专家会议法是指通过某个领域的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研究问题或者进行预测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

采用专家会议法要注意两点:①专家的选择要根据目标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并同时考虑能力的组合;②会议的主持者要有较高水平和有诱发性的发言,以启发专家们的创造性思维,并起到引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