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农村公路网化工程质量控制措施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措施道路工程质量事关政府形象和我县的面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畅通的道路,快捷的交通,作为一个对外的形象,直接反映了我县的管理水平。
近年来随着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县道路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道路易受干扰和地质情况及天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而工期要求紧,此外还要综合考虑与村民各种关系的协调等因索影响,施工难度大。
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
所以,在施工全过程中下功夫,把功夫用在平时,用在日常质量管理中。
健全质量管理机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我单位中标后,为了加强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建立项目部、工程施工处、专业工程施工队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以项目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检负责人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具体业务工作由质检负责开展,并组建质量自检组、资料整理组,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工程施工处以质检员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量自检员负责该处的质量自检工作;专业工程施工队以各队队长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量自检员负责该队的质量自检工作,并制定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到质量责任,层层落实并制订质量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做好质量管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工程开工后,项目部根据质量管理工作方针和项目的质量目标,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学习教育,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使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铺垫。
1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落实岗位职责进入工地现场后,组织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依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制定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并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工程开工前,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工程施工应知应会教育,并严格考核,做到工程施工严格按设计与“技术规范”操作。
通过教育与考核,实行全体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作业。
3工程开工前,组织人员对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可能遇到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并认真进行检查,确定完善后,再进行施工。
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1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根据工程的合同要求,在工程施工中,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
在工程施工中,首先进行质量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在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按质量控制程序操作,使各项工程的质量自检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
2认真做好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各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并且明确质量目标。
通过认真细致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明确设计意图,明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及操作细则,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使各项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控制落实到最基层的全体施工人员身上,为开展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确定切实可行的工程施工方案在工程全面开工前,遵照“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各路段的施工,确定各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确定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法,用于指导全线工程的施工。
4、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4.1认真做好工程施工测量,是现场质量控制的主要项目。
在工程开工之前,项目经理部组织技术人员对导线点等进行反复测量,使之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各种误差在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
在施工过程中,要重点对公路路基中线及各个桥涵构造物的平面位置、高程等进行严格控制,使各项测量成果均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4.2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工地试验工作。
项目部配备业务精通、工作认真负责的专职试验人员,认真开展工地试验工作,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杜绝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场。
要求外购原材料进场时要先自检,同时由业主指定的试验室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原材料的定购。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技术规范”要求的频率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测试验,以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
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加强施工现场的试验检测工作,在各项工程施工过程中,认真进行试验检测工作,对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施工项目,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施工工艺及时进行补救处理,确保工程质量控制由试验检测数据说话,避免凭经验办事等盲目的质量控制。
4.3认真履行质量合同,加强各个单项工程的现场质量控制。
在工程施工中,加强各个单项工程的现场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路基土石方工程,要重点做好路基压实度的控制;路面工程做好基层及面层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等主要技术指标的控制。
4.4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加强工程质量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采用因果分析图、鱼刺图等方法,对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确定质量控制的措施和目标,使工程质量控制有的放矢,达到事前预防、事中严格控制,扭转事后检测达不到标准的被动局面,提高工程质量控制的水平和效率。
一、在材料检查中所采取的措施道路工程的质量,与使用的材料密切相关,材料的性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使用和寿命。
原材料的质量对道路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保证施工质量的第一道关口。
道路及其附属结构的养护和畅通,为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对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创建优质工程打好基础。
构造物不仅要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常年暴露在大气环境下,经受各种环境复杂变化的影响,对其使用的原材料,给予充分的重视。
我单位对工程材料的监管,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所有材料在工程验收之前,我方进行检查、抽样测试和复试,对采购的工程材料(灰、石料、沥青等,保证按有关标准规定抽样检验,执行见证取样制度,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并给予清退。
在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工作中,我方严格控制材料的供应来源,加强对材料的抽检工作,以保证进场材料的质量,把好原材料、半成品质量关。
二、在现场施工中所采取的措施在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和经济挂钩,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本末倒置。
我们一定要把保证质量、提高质量、对质量精益求精,沥青路面的施工,影响因素很多,施工人员素质、路基施工质量、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的施工、路面施工机械的选用及路面材料的质量有关,而这些恰恰就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原因。
通过近几年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实践,对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行而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中的各种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沥青路面施工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2.1 路堤填筑前原地面处理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路线工程的关键,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运行荷载、雨季冬季的考验。
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路基的填筑,尤其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基地的处理。
2.2 路基施工2.2.1 路堤填料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
如其中有机质含量和其他杂质较多时,碾压时因弹性过大,不易压实,应换填土。
2.2.2 填土路基压实路基施工时,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我们也非常重视施工队伍的素质。
①控制最佳含水量,保证土料在最佳含水量下达到最佳压实度。
由于当地土质含水量特别大,通过翻晒来实现,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
②掺外加剂改良。
对含水量大、塑性高的土或强度不足的其他材料如含有大量细粒砂的砂质土掺入石灰、水泥工业废料或其它材料的稳定剂,对土的性质进行改良,达到填土要求。
③采用不同土质填筑路堤时,注意采取相应措施特殊地基处理2.3 软土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虽然在对其认定上尚无完全一致的结论,但从广义上讲,只要外在荷载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形和强度不够等问题时,我们都应该视为软基而认真对待,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具体处理的方法为:①对于路基高度不高,软土层或淤泥层比较薄的地段,我们采用砂垫层、置换填土、反压护道、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以增强路基。
②对于排水地基,根据实地情况,采用砂垫层法、袋装沙井法、砂桩、塑料板排水法及置换填土来处理。
③对于软土地基或湿陷性黄土地区比较复杂的地基情况,采用垫隔土工布、碎石桩、加固土桩及强夯的办法处理。
④对于软土路提的处理,采用垫隔覆盖土工布、增设土工格室、土工格栅等办法。
2.4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4.1 路基“弹簧”的防治路基“弹簧”在施工中时常出现,是目前路基土方施工难以避免质量通病,通过多年的总结采取以下措施比较有效: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严禁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以免形成水囊;填筑上层时应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路基50cm以下;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
2.4.2路堤边坡的常见病害防治其主要病害是路堤边坡坍塌、边坡冲沟、防护体滑落、防护剥蚀、急流槽悬空等,我们可以以下途径进行防治:设计合理的道路横断面,做好排水工程,避免局部冲刷淘空路基边坡坡脚;对路基边坡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如采用砌石或混凝土块对边坡进行防护;施工中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避免边坡过陡,填筑中适当增加宽度并进行压实,提高边坡的压实度;重视圬工砌筑,勾缝要密实,提高急流槽、护坡的施工质量。
2.4.3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高填方路基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危害性很大,如路面早期破坏、开裂及局部边坡塌方等都有其原因。
通过在其他公路工程高填方施工总结以下几条:1)施工时应考虑高填方路基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快,路面基层施工时应尽量安排晚开工,以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时间。
2)加强对基底的压实或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当地基位于斜坡和谷底时,应做挖台阶处理。
3)施工时要严格分层填筑,控制分层的厚度,并充分压实。
4)在软弱地基上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时,除对软基进行必要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1~2m高度范围内不得填筑细粒土,应填筑硬质石料,并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缝、整平、压实。
2.5、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5.1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病害主要有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等○1、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的避免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