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文化的时代特色普通作业

中国古典文化的时代特色普通作业

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作业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专题二:(三)中国古典文化的时代特色1. (2012·江苏单科·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2. (2012·全国大纲卷·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A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3. (2012·全国课标卷·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 .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4.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 .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 .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 .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 .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5.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 .李煜B .李清照C .陆游D .辛弃疾6. 这是1958年6月20日,邮电部发行的编号为纪50的纪念邮票——《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

这位世界艺术大师的代表作是A.《桃花扇》B.《金瓶梅》C.《窦娥冤》D.《西厢记》7.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下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A .《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B .《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C .《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D .《雅》主要内容是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8.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

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 .专制主义强化B .商品经济发展C .拜金主义盛行D .轻商思想淡化 9. 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一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A .《元曲赏析》B .《全汉赋》C .《全唐诗》D . 《宋词欣赏》10.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红楼梦》 D .《西游记》11. 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 .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B .诗仙猛烈地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其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C .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D .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12. 明清统治者曾把《水浒传》列为禁书,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本书A .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B .歌颂人民的抗争精神C .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D .揭示了封建专制统治衰败的必然性13.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 .爱国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作业 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作业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14. (原创 王剑)元代杂剧兴盛,作家众多,名剧迭出。

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描述,错误的是A .杂剧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故又被称为北曲B .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品C .杂剧的固定演出场所被称为“勾栏”D .杂剧的发展受到了市民阶层的欢迎,但却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排斥1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该材料出自的文学作品的体裁是A .楚辞B .诗C .词D .散曲 16.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下知”,体现了诗人A.放荡不羁,蔑视权贵B.流连山水,宁静平和C.颠沛流离,饥寒交迫D.关心民间疾苦,抨击社会现实 17. 下列关于宋词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苏轼的词既飘逸又豪放B.李清照在北宋时的词充满愁苦悲凉的感情C. 柳词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D. 辛弃疾的词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18.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

不觉抵暮。

”材料中的瓦是A.贸易场所B.娱乐场所C.学校D.旅舍 19. “四川、江东、桃园、草木皆兵”,从这几个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它应该是指著作A.《封神榜》B.《水浒传》C.《西游记》D.《三国演义》 20. 被郭沫若盛赞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一部作品是A.《聊斋志异》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 21. 明清时期"三言""二拍"等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新变化是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科举制度走向衰落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对外政策趋向闭关 22.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代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B.宋代话本为小说繁荣奠定基础C.隋唐古典小说创作进入繁盛时期D.红楼梦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3. 下列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唐诗的繁荣离不开唐代政治经济发展B .科举制的确立对唐诗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C .唐诗的内容和风格丰富多样D .唐代的诗歌流行“长短句”24.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A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25. 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一历史名人是A .苏东坡B .李清照C .辛弃疾D .陆游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

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

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

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

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

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

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

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

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材料二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高中《历史》必修二材料三 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

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

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

”(《通典》卷一四)。

……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

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材料五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10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

(9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