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PPT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PPT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 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 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 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 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 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 前后”。
古人纪时
1、天色纪时法 2、地支纪时法 3、五更报夜
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
天 色 夜鸡平日食隅日日晡日黄人 纪 半鸣明出时中中昳时入昏定 时
地 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纪 时
3、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lè)山。” (《论语·雍也》)
明确: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 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明确: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 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
企图借不断更换有吉祥意义的年 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难免亡国命运。
明清年号基本上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有三个例外: 1、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分别是正统和天顺, 是因为他前后两次登基(南宫复辟); 2、清太宗皇太极,他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 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天聪十年 (1636年)四月,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所以 改元崇德; 3、清穆宗同治皇帝,刚开始的时候使用祺祥为年 号,仅仅使用了半个月,慈禧、慈安两太后联合 恭亲王发动了辛酉政变,改年号为同治,取“两 宫同治”之意。
概述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自 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古 代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于建设 新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天文地理 纪年纪时 姓名字号 礼仪制度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 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 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
一般说,凡称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庙号,凡称某某帝的 便是谥号,但打开中国历史年表,就会发现唐朝以前,一 般都只称“谥号”,如汉光武帝、魏武帝、隋炀帝等等。 唐朝以后,一般都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 等。不过在这期间,也有称谥号的。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庙 号是“玄宗”,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这中间
现 23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代 -1 3 5 7 9 11 - - - - - -
纪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13 15 17 19 21 23
时
点点点点点点
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
夜间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谥号”产生于周朝。譬如,周武王,因为他灭商朝有 武功,死后谥他为“武”,后人就不叫他周姬发,而叫周 武王了。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重视本国的农业生产,关 心内政,就谥他为“文”,后人亦就不叫他周姬昌,而叫 他做周文王了。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 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褒扬);杀戮无 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贬 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 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 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 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 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 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古人纪月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 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 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
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 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个 名字。后来,人们觉得直接称呼已死的先帝、先王不大方 便,祭祀时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所以,商时祭祀时就不 再用他的名字了,以表示恭敬。如夏、商两代的王,习惯 上就是以庙号相称的,如夏朝太康、少康、孔甲,商朝的 祖甲、帝乙等等。
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恒星
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 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dī)、房、心、尾、 箕(jī)、牛、斗、女、虚、危、 室、壁、奎、娄、胃、昴(mǎo) 、毕、觜(zī)、参、井、鬼、 柳、星、张、翼、轸
分野
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 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 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 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 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 的分野。
年号: 在明以前的皇帝年号是经常变更的, 原因很多,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比如国 家那几年天灾频繁就改年号(冲喜吧),
但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后一般皇帝只有一 个年号(当中如明英宗,清太宗,清穆 宗都有两个年号)
3、汉武帝 建元 清代 康熙 61年 乾隆 60年
南宋皇帝年号变更频繁,如徽宗, 曾经用过大观,政和,宣和等年号。
自古至今,太阳和月亮运行 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 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 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中国古代 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富有生 活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
干支(生肖)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 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 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 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 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 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 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 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 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 文正公。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公式:年份减3除以10的余数=天干
年份减3除以12的余数=地支
1911年 辛亥年
2010年 庚寅年
2011年 辛卯年
2014年 甲午年
古人纪年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 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关键的是“明”字,因而唐玄宗又被称为“唐明皇”
【注】谥号:①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
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 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
质的称号。②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 使用,但不是每个东亚古代国家都用谥号。③后期,赐谥
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 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 号则由朝廷赐予。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 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 孟冬、仲冬、季冬。
纪月 孟
四
仲季
时 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 仲春、季春;
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 夏、仲夏、季夏;
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古人纪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 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 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 后一天叫晦。
山东: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
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
(3)年号纪年法(如:德祐二年 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 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中国古代纪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 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 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 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 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 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 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 元盛世”。
Dபைடு நூலகம்古代十日为旬,文中几十旬应为几百天。
C “上元”“广德”都属于年号纪年法。
•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
•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使用的封建 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一般到大事、 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 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故以“明经”为名。
◆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论语·为政》)
明确: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 居其中而众星拱卫。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 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