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产业结构分析

美国产业结构分析

重由不到60%上升到80%左右
2009年,私人部门的GDP达到12.3万亿美元,其中一、二、三次产业 贡献份额分别为1.1%,21.5%,77.4%,服务业所占比重超过了70%。 1947年时,三次产业总量达到2 137亿美元, 三次产业贡献份额分别为
9.3% 37.7%,53.0%。
7
Wor
8
克拉克认为,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均国民收入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 比重相对来说就越小。由于没取得更早年份的数据,这里分析 了1998—2008年间部分年份三次产业的GDP贡献占美国GDP的 比例和各类型产业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可以看到,克拉克的观 点在美国产业结构中有充分的体现,第一产业(农林渔猎)部 门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相对较小,同时,第一产业占整 个GDP的份额也只有1.1%左右,就业人口比例与GDP贡献份额 基本相当,就业人口比例略低于GDP贡献份额。从第二产业看, Wor 采掘业、电力等资源性产业的GDP贡献相对于就业贡献较高; 建筑、制造等产业的GDP贡献份额相对于就业的比例基本持平, 就业带来的GDP贡献基本是1:1的比例,第三产业更是体现了
83.09 1.00
87.30 1.20
0.43
1.34
0.46
1.75
4.72 13.33
63.14 16.91
美国产业结构分析
Wor
0
美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从 19 世纪 工业革命开始的二百多年漫长的历史,从农业社 会、工业社会转变到信息社会,从产业革命的模 范跟随者转变到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的主导者。从 美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历史经验中,可以探寻到工 业化乃至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这些
Wor
经验和规律对于我国经济转型阶段扭转产业结构 不合理问题、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具有深刻的借鉴
地理上的阻隔被逐渐消 除。
3
二 工业化实现初期阶段: 1860 年~ 1930 年。19 世 纪
末期,美国制造业的总值已经超过了农业产品价值的3 倍 以上,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越了其他工业化先行国家, 跃居世界第一。到一战前夜,美国国内制造业的生产总值 更是超过了英法德三大竞争国家制造业生产的总和。1890 年,美国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80%,重工业 的产值已与轻工业相当。1900 年时,工农业产值比重升至
Wor
73: 27。
4
( 三) 美国工业化后期阶段: 二战后到20 世纪90 年代初。 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随着物质生 产领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节约出了大批劳动力向服务业转 移,美国社会经济结构进入所谓后工业化阶段。表现在战时 军事技术在民用经济中的应用为民用产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来 源,产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推动了新一轮经济增长。跨国 公司主导下世界经济的融合使得世界工业生产体系发生了重 大变革,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的建立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 Wor 主旋律。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增速虽有起落,但产业结构持
不但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能够改造或武
Wor

其他高新技术和产业。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
产业为主导产业,以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农业、制造

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主体产业,这就是信息经济时代下美国

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6
从三大产业占GDP比重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业结构总体上 呈现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 重不断提高的趋势。从二战后到21世纪的今天,美国的第一产业由200亿美 元增加到1000多亿美元,增长约5倍。但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8%递减 到1%以下。30%以上下降到20%左右。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形成鲜明对 比的是美国的第三产业,总量和 GDP占比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从二战后 至今,美国第三产业由不到1500亿美元与第一产业类似,美国的第二产业 总量增加较快,但占GDP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从二战后至今,美国的 第二产业由800多亿美元增加到近30000亿美元,增长了30多倍。第二产业 占GDP的比重由增加到10万多亿美元,增长约70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 Wor
这一特点
9
三次产业GDP贡献与劳动力就业比例对应关系( %)
类别
1998年
GDP贡献 就业贡 献
2004年
2008年
GDP贡献 就业贡献 GDP贡献 就业贡献
私人部门 87.50 第一产业 1.14
第 采掘 二 电力 产 业
建筑
制造 业 第三产业
政府部门
0.92 1.88
4.36 15.09
64.11 12.50
续轻化和高度化的特征非常显著。
5
( 四) 信息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 20 世纪90 年代初至今。 美国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于20 世纪90 年代跨入了

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将

藏在物质运动中的巨大信息资源挖掘出来加以利用,信息

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
意义。
1
纵观美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历史,可以看到产业 结构升级主要是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术革命催生的,表现为主导 产业不断更替、产业技术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依 据主要革新技术类别,美国产业机构现代化进程划 可分为工业化起飞阶段、工业化实现的初期、工业
化后期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再工业化四个阶段。
Wor
2
( 一) 工业化起飞阶段: 18 世纪末~ 1860 年。美国工业化 起飞模式表现出两方面的特征。首先,城市非农经济与农村农 业经济互动协调,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是美国工业化起飞 的主要路径。19 世纪初,随着城市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逐步建 立,商品经济一点一滴地向仍然保持自给自足状态的农村地区 渗透。拥有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地区成为城市制成品的主要消 费市场,城市的商贸以买卖和出口农业产品为主要业务。其次, 工业发展需要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为依托,而交通 运输设施的完善为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860 年内 Wor 战之前,美国的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 整的铁路交通网络系统和当时世界上最完整的运河系统。东部 的商业城市,通过运河系统敲开了西部市场的门户,国内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