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术后
监测血压 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如紧张焦虑、
疼痛(给予、镇静和镇痛);血容量过多(控制输 液量及速度,给予速尿)、体温过低(给予保暖) 等。 药物降压:如果经上述处理,血压仍高或高血压患 者,给予口服药物降压,如不能口服可以使用静脉 使用或舌下含服降压药物。 综合治疗:如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积极防治感染 等。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伴临床疾患
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慢
性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肌酐(男性≥133 ummol/L,女性≥124ummol/L),蛋白尿( ≥300mg/24h) 外周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靶器官损害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Sokolow-Lyon>38mm或Cornell >2440mm.ms; 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g/m2,女≥120g/m2 颈动脉超声IMT ≥0.9mm或颈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 踝/臂血压指数<0.9 eGFR降低( eGFR < 60ml· -1· min 1.73m2) 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 ummol/L,女性 107124 ummol/L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 或白蛋白/肌酐比: ≥30mg/g(3.5mg/mmol)
2.高血压原因:(1)既往有高血压;(2)疼 痛;(3)对手术的恐惧,而造成的紧张、焦 虑、失眠;(4)麻醉因素:气管插管与拔管、 麻醉过浅、疼痛、容量过多、二氧化碳潴留 等;(5)手术因素:牵拉内脏及刺激太重等; (6)手术类型:易发生高血压的手术类型有: 颈动脉、腹部主动脉、外周血管、腹腔和胸 腔手术;严重高血压易发生在以下手术过程 中:心脏、大血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主 动脉手术)、神经系统和头颈部的手术,此 外还有肾脏移植以及大的创伤等(烧伤或头 部创伤)。(7)其他:容量过多、膀胱过度 充盈、低氧血症和体温过低等。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抚州第五医院 心内科 龚志宏
一、概述
1.定义: 围手术期高血压:是指外科手术住院期间 (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一般3-4天) 伴发的急性血压增高(SBP、DBP或平均动 脉压超过基线20%以上)。可见于术前无高 血压者、高血压病人血压已控制及未控制者。 围手术期高血压急症:在围手术期的过程中 出现短时间血压突然和明显增高,一般超过 180/120mmHg时。
3)ARB :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发挥降压作 用。可降低有心血管病史(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病) 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 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见表格。 4)利尿剂:主要通过利钠排尿、降低高血容量负荷发挥降压 作用。用于控制血压的利尿剂主要是噻嗪类利尿剂。吲达帕 胺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再发风险。保钾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 抗剂有时也可用于控制血压。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见 表格。 5)B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 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 和禁忌症见表格。 6)a受体阻滞剂:不作为一般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适用于高 血压伴前列腺增生患者,也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见表格。
表1 常用的各种降压药
口服降压药 每天剂量(mg)每天服药次数 主要不良反应 10-30 10-80 30-60 1.25-5 2.5-10 2.5-10 4-8 20-60 80-480 90-360 2-3 2 1 1 1 1 1 2-3 2-3 1-2
二氢吡啶类CCB 硝苯地平 缓释片 控释片 左旋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 非洛地平缓释片 拉西地平 尼群地平 非二氢吡啶类CCB 维拉帕米 地尔硫卓
分类
SBP(mmHg)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其他风险因素和病史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
无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3个其他危险因素 或靶器官损害 临床并发症或糖尿病 低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实验室检查
基本项目: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含尿沉渣镜检)、血脂
全套(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 白)、电解质、肾功能(含尿酸)、心电图。 推荐项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 餐后2h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L时测定)、血同型半 胱氨酸、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必查)、尿蛋白定量 (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者)、眼底、胸片检查等。 选择项目:对怀疑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需要可以分别 选择以下检查:血浆肾素活性、血和尿醛固酮、血和尿皮质 醇、血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血和尿 儿茶酚胺、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MRI、睡眠呼 吸监测等。对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脑功能、 心功能和肾功能检查。
踝部水肿、头痛、 面色潮红
房室传导阻滞、心 功能抑制
续表1
口服降压药 每天剂量(mg) 每天服药次数 1 1 1 1-2 主要不良反应
噻嗪类利尿剂 氢氯噻嗪 6.25-25 吲达帕胺 0.625-2.5 引达帕胺缓释片 1.5 袢利尿剂 呋塞米 20-80 保钾利尿剂 阿米洛利 5-10 氨苯蝶啶 25-100 醛固酮拮抗剂 螺内酯 20-60 依普利酮 50-100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
DBP(mmHg) 正常血压 <120 和 <80 正常高值血压 120-139 和(或)80-89 高血压 ≥140 和(或)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和(或)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和(或)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和(或)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和 < 90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1.联合用药的适应症:2级高血压、高于目标血压 20/10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 2.联合用药的方法:两药联合时,降压作用机制应具 有互补性,同时具有相加的降压作用,并可相互抵 消或减轻不良反应。例如,在应用ACEI或ARB基础 上加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降压效果可以达到甚 至超过将原有的ACEI或ARB剂量倍增的降压幅度。 同样加用二氢吡啶类CCB也有相似效果。
给予镇痛、解释安慰和镇静; ﹙2﹚ 1级高血压且不伴代谢 紊乱或心血管系统异常,可不必作特殊处理; ﹙3﹚2级高 血压及1级高血压伴代谢紊乱或心血管系统异常,应选用合 适的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不需延期手 术; ﹙4﹚3级高血压应权衡延期手术的利弊再做决定。如 原发病为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应立即手术,同时静脉给予 降压药物;如手术并非紧急,应先行控制血压,使血压平稳 在一定水平,但不要求降至正常后才作手术; ﹙5﹚如出现 高血压急症,通常需要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即刻目标是3060min内使DBP降至110mmHg左右,或降低10%-15%,但 不超过25%。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应在随后的2-6h将血压降 至160/100mmHg。 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3.联合用药方案: (1)主要推荐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二氢吡啶类 CCB+ACEI;二氢吡啶类CCB+ARB;ARB+噻嗪类利尿剂; ACEI+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噻嗪类利尿剂;二 氢吡啶类CCB+B受体阻滞剂。 (2)次要推荐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 a受体阻滞剂+ B受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CCB+保钾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3)不常规推荐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ACEI+B受体阻滞剂; ARB+B受体阻滞剂; ACEI+ARB;中枢作用药物+B受体阻 滞剂。 (4)多种药物的应用:三药、四药及以上联合的方案。 4.固定配比复方制剂:包括我国传统的和新型的固定配比复方 制剂。见表2。
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1-3级)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 糖耐量受损(餐后2h血糖7.8-11.0mmol/L)和(或)空腹血 糖受损(6.1-6.9mmol/L) 血脂异常 TG≥5.7mmol/L或LDL >3.3mmol/L或 HDL <1.0mmol/L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男性< 55岁,女 性< 65岁) 腹型肥胖(腰围≥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 ≥28kg/m2 ) 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 10ummol/L)
3.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危害
1)增加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 2)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3)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4)诱发或加重肾功能不全 5)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6)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二、处理要点
术前评估:(1)明确高血压的原因。(2)明确高
血压的分级、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及影响心血管预 后的主要因素。(3)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4) 综合评价患者手术承受能力。(5)心血管医师、 手术人员和麻醉师制定合理可行的手术与麻醉方案。 术中处理:(1)监测血压。(2)避免麻醉和外科 因素导致血压升高。(3)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术后措施:(1)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2﹚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术中
心电血压监测。 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如疼痛(给
予镇痛、镇静、加深麻醉及术者避免过度牵拉内脏 和刺激过重);血容量过多(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给予速尿)等。 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如果经上述处理,血压仍高, 可考虑静脉使用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 尼卡地平、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等。
三、处理原则
科室间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