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二地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

2020高二地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

【2019最新】精选高二地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考试范围:必修三,地球与地图;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肥沃沉积物,因没有其他植被,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古埃及农耕文明出现在()A. 采集和狩猎阶段B. 农业社会阶段C. 工业社会阶段D. 后工业化阶段2.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 阵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3.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该区域耕种期为()A. 1月-12月全年B. 6月-10月C. 11月到第二年5月D. 4月-8月【答案】1. B 2. A 3. C【解析】1. 古埃及农耕文明出现在农业社会阶段,B正确。

2.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是东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降水特点为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A正确。

3. 尼罗河每年6月到9月定期泛滥,尼罗河泛滥时不能耕种,该区域的耕种期为11月到第二年的5月,C正确。

××市统计局2014年8月4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市上半年经济数据的统计快报。

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GDP)为6 460.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

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B. 在2011年的××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C. 与2010年相比,2011年××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D. ××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5. 目前,××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

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B. 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C.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D. 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答案】4. B 5. B【解析】4. 读图,在2011年的××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说明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A错,B对。

图示为产业结构比重,不表示产值大小,C错。

××市产业结构未达到最优化状态,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D错。

5. 限制外来人口进入,不现实,也会影响经济增长,A错。

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B对。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是努力发展第一产业,C错。

提高土地价格,不能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D错。

下图为“俄罗斯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汉特-曼西斯特的主导工业属()A. 原料指向型B. 市场指向型C. 技术指向型D. 劳动力指向型7. 该地主导工业的发展,问题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主要是()A. 水土流失B. 草场退化C. 土地沙化D. 森林破坏【答案】6. A 7. D【解析】6. 读图可知,汉特-曼西斯特附近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该地的主导工业以原料指向型为主,A对。

该地位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技术力量薄弱,B错。

俄罗斯的人口和工业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该地人口稀少,市场较小,C错。

该地人口少,发展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不具优势,D错。

故选A。

7. 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俄罗斯东部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该地油气资源的开发,会导致森林破坏,故选D。

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甲、乙、丙三地产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①降水集中②土质疏松③开矿④植被被破坏⑤土壤垂直节理发育⑥地壳活动剧烈A. ①④B. ①②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9. 改良甲、乙、丙三地土地应采取的措施是()A. 在甲地土壤中掺入沙子B. 在乙地种植耐酸植物C. 在乙地大面积退耕还草D. 在丙地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10. 乙、丙两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 冬小麦水稻B. 水稻小麦C. 春小麦水稻D. 谷子水稻【答案】8. A 9. D 10.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差异性和水土流失。

学生要熟悉我国区域地理的差异性,掌握各区域的地理特征。

熟悉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8. 从经纬度可以判断甲是黄土高原,乙是东北平原,丙是江南丘陵,三地都是季风区,降水集中,植被被破坏;土质疏松、土壤垂直节理发育和开矿主要是指黄土高原,地壳活动剧烈不是它们的原因,选择A。

9. 黄土高原本身土质疏松,不能在甲地土壤中掺入沙子;东北平原土壤中性,不适宜在乙地种植耐酸植物;东北平原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应该在乙地大面积退耕还林,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ABC错;江南丘陵属于酸性土壤,在丙地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可以改良土壤,D对。

选择D。

10. 东北平原主要种植春小麦,江南丘陵地区除了种植水稻,选择C。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下面小题: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B区域的降水量小于400mmB. 图中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源C. 图中弱水流域河流在春季有时出现洪水暴涨D. 舟曲受到台风的侵袭12. 弱水河流量日益减少,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全球气候变暖B. 人口激增,用水量剧增C. 降水量减少D. 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增加【答案】11. C 12. B【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缺水原因及其分析。

(1)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祁连山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受山地冰雪融水的影响,弱水春季可能出现汛情。

(2)流域水量减少一般从自然原因、社会原因两方面分析。

11. 图中B区域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于400mm;图中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热量;图中弱水流域河流在春季有大量冰雪融水,有时出现洪水暴涨;台风影响东南沿海底气,舟曲不可能受到台风的侵袭。

12. 弱水河流量日益减少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自然原因是指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等原因;社会原因是因为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导致河流水量减少。

弱水河流域近年没有出现人口激增现象。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 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 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C.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14.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B.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答案】13. D 14. B【解析】13.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并非持续减少,A项错。

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的是2010-2011年,B错误。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不是逐年减小,C错误。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状况基本一致,D正确。

故选D项。

14. 鄱阳湖和洞庭湖都位于季风区,其水源主要来自于流域内降水,由图可以看出鄱阳湖水体面积在不同年份差别巨大,最大差达到2000多km2,这说明流域内降水量变化较大,B正确;影响鄱阳湖流域蒸发量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如果鄱阳湖水体面积的巨大变化是因为蒸发量的变化,那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幅度是不可想象的,A错误;湖泊出水量包括湖面蒸发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已知鄱阳湖湖面蒸发不可能有巨大变化,长江和洞庭湖、鄱阳湖是通过水位差互补的,不会有巨大变化,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都不会造成如此巨大变化,C错误;洞庭湖和鄱阳湖同样通过水位差与长江互补,长江干流不可能在补给两湖水量上有巨大差别,而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差别巨大,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湖泊面积的变化和引起湖泊水体面积变化的原因,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湖泊面积变化的信息,掌握鄱阳湖水的来源。

蓝莓因果实呈蓝色,故称为蓝莓,鲜果采收成本高。

起源于北美,现已成为美国主栽果树树种。

我国蓝莓产业化始于2000年,现广泛栽培于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产品大多出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蓝莓快速成为美国主栽果树树种主要得益于()A. 种群优势明显B. 地区适应性强C. 产品品种丰富D. 产品需求量大16. 我国蓝莓产品出口世界市场的比较优势是()A. 土地辽阔B. 产量巨大C. 政策支持D. 生产成本低17. 阿根廷也是世界蓝莓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其蓝莓鲜果大量出口美国的主要原因是()A. 运输成本低B. 生产反季节C. 产品品质优良D. 保鲜技术先进【答案】15. D 16. D 17. B【解析】15. 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于消费升级人们对蓝莓的需求量增加,导致种植面积增加,D正确。

16.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我国蓝莓出口世界市场的优势是劳动力价格低,因此生产成本低,D正确。

17. 阿根廷位于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蓝莓上市时间与北半球上市时间不同,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是生产反季节的水果,B正确。

自然资源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增长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

但纵观世界范围,既有依靠丰裕自然资源走向发达的“资源福音”现象,也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表现经济迹象糟糕的“资源诅咒”现象。

下图为我国8个典型煤炭资源型省区人均GDP增长率和年均煤炭产量等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示8省区中,内蒙古人均CDP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 畜牧业发达,奶制品产贝大B. 环境承载力大,资源较丰富C. 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D. 煤炭产量较大,人口总量小19. 与山西省相比,内蒙古()A. 煤炭资源更丰裕B. 煤炭工业较为落后C. 煤炭产业链延伸力度较大D. 能源消费市场差别大【答案】18. D 19. C【解析】18. 内蒙古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化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但人均GDP高于其他七省区主要是因为内蒙古人口总量小,煤炭资源丰富且产量大,人均GDP相对较高,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