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气和铵盐的性质

氨气和铵盐的性质

铵盐的性质
【学生实验1】取少量氯化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
【学生实验2】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新制的石灰水中。
【学生实验3】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再滴加适量的10%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观察现象。铵盐具有哪些化学性质?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合理地储存和使用用铵态氮肥?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__装置的原理相似。
(4)如果只提供如图丙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1)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固体+固体→型
(3)干燥剂——碱石灰
(4)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5)验满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谁偷了我的化肥:
有一位农民看到自己买的一袋碳酸氢铵化肥受潮了,就放在太阳下面晒,下午取的时候发现少了许多,是谁偷了他的化肥?
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得出实验现象:
实验1:加热不久试管上有白色固体附着
实验2: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3:产生大量气体,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学生总结:
氨气的物性
展示氨气的样品,请同学们归纳氨的物理性质。
观察,回答氨的物理性质。
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
氨气的喷泉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思考。提出问题:①烧瓶内为什么会形成喷泉?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②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有什么现象可以说明?
③试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做氨气的喷泉实验。
问题1: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问题2: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服务于人类,也可以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伤害
通过视频,活生生的一起事故出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情景教学,学生急于想解决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本节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
氨水为何不大量用作化肥?
如何科学的使用铵态氮肥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铵态氮肥的主要成分——铵盐的主要性质。
学生总结:由于氨水易挥发,不易运输,因此氨水不能大量用作化肥,而是常将氨制成各种固态的铵盐加以使用
提高学生总结问题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庄稼施用的化肥大多是固态的原因
铵态氮肥的使用,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学生先分组讨论5分钟,然后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的模拟逃生办法,其他
学生观看,判断正确的处理方法。
学生客观评价氨的作用及德国化学家哈伯,
再次巩固氨的性质。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情景模拟氨气泄露时的逃生办法,加深学生对氨气性质的理解应用。并懂得根据险情选择最优方案,体现学习化学的社会价值观。
化学史介绍,化学促进了工业、农业和科技的。
氨的催化氧化
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从化合价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氨应具有什么性?
氨与氧气在催化剂及加热条件下可生成NO和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学生:分析,得出氨应具有还原性。
学生练习写出方程式
利用化合价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学以致用
氨的化学史介绍
氨的性质大家已清楚,我们我们来回答液氨泄露时提出的问题。
(6)尾气处理——用水吸收
学生独立做课堂检测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通过课堂检测检验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学生分组实验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推理能力
纸笔测验,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保存方法:密封、阴凉通风处保存。
施用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用;埋在土下以保持肥效。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他们动手动脑思考能力,相互团结合作能力,享受实验的乐趣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铵盐的性质学以致用。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课堂检测
【学生实验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附图,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他们动手动脑思考能力,相互团结合作能力,享受实验的乐趣
氨气与酸的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浓氨水分别与浓盐酸、浓硝酸、浓硫酸反应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用玻璃蘸取浓氨水分别与浓盐酸、浓硝酸、浓硫酸靠近但不接触。注意实验安全
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他们动手动脑思考能力,相互团结合作能力,享受实验的乐趣
(1)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
(2)在图乙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A.浓硫酸B.生石灰C.硝酸铵D.烧碱
氨气和铵盐的性质教案
引入氨气的内容
【屏幕展示】湖北孝感大悟化肥厂的液氨泄露事故。
2006年11月1日上午7点50分,湖北大悟县化肥厂液氨发生泄漏……十几分钟后,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辆消防车……“白烟”过后,有6人中毒,1人死亡。化肥厂附近20万人进行了大转移,同时厂附近大片的庄稼、蔬菜被熏死……
情景活动:氨气泄露了……
学生一:模拟现场群众,捂着鼻子往高处跑步撤离现场。
学生二:模拟现场群众,用蘸有水的毛巾包住头部,身穿周围居住居民,关闭门窗。用蘸有水的毛巾包住头部,身穿厚衣服,打报警电话。
【屏幕展示】德国化学家哈伯,有人称他为天使。因为1909年,哈伯合成了氨,氨能合成化肥,进而增产粮食,他像天使一样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喜悦,使成千上万的人免于饥饿的威胁。也有人称他为魔鬼。氨能合成硝酸,进而合成炸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哈伯已为德国建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合成氨工厂,为侵略者制造了数百万吨炸药TNT(三硝基甲苯),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的原因。所以说他像魔鬼一样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不管怎样,人工合成氨实验的成功对工业、农业和科技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氨被评为20世纪初的明星分子。鉴于合成氨工业的实现,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18年向哈伯颁发了诺贝尔化学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