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胶体的净化——渗析讲义(三)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胶体的净化——渗析讲义(三)

专题讲座(三)胶体的净化——渗析
1.概念
离子和小分子由于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由膀胱、鸡蛋内膜、牛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制成,有非常细小的孔,只能允许较小的离子、分子透过),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这种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叫渗析(也叫透析)。

2.推论
渗析实验也能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粒子大。

3.应用
通过渗析可以达到净化、提纯胶体的目的。

例如:
(1)提纯Fe(OH)3胶体。

△由于Fe(OH)3胶体是由饱和FeCl3溶液制成的: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从该反应可以看出:Fe(OH)3胶体中含有较多的H+、Cl-,可以用渗析的方法把Cl-除去。

具体操作如图A所示,将Fe(OH)3胶体放在羊皮纸制成的半透膜中,浸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在蒸馏水中加AgNO3出现白色沉淀,说明Cl-透过羊皮纸进入了蒸馏水中,而红色的Fe(OH)3仍留在半透膜中,这样就将HCl与胶体分离,提纯了胶体。

图A图B
(2)提纯淀粉胶体。

把10 mL淀粉胶体和5 mL Na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如图B)。

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烧杯中的液体5 mL,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提示:淀粉胶体遇碘后溶液呈蓝色),观察现象。

现象:在加入AgNO3溶液的试管里出现了白色沉淀;在加入碘水的试管里并没有发生变化。

说明Cl-透过了半透膜,扩散到了蒸馏水中,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没有扩散到蒸馏水中。

注意:①半透膜袋要经检验未破损,否则淀粉胶体粒子会进入蒸馏水。

②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

③一般要在2 min以后再做Cl-的检验,时间短,Cl-出来的太少,现象不明显。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

现将淀粉和Na2SO4的稀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解析:这是一个渗析实验,如果半透膜完好无损,则只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故向烧杯中液体加入碘水不变蓝,可以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

答案:B
2.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血液中毒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

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

透析原理同胶体的________类似,透析膜同________类似,透析膜的孔径应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血液中毒素粒子的直径,毒素才能扩散到透析液中除去。

解析:血液是胶体,血液透析相当于胶体的渗析,血液中毒素粒子的直径小于透析膜孔径时,毒素才能扩散到透析液中而除去。

答案:渗析半透膜大于
3.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0.1 mol·L-1的K2CO3
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以看到________。

(3)步骤④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

(4)所得红色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

解析:(1)根据题给信息,所得分散系中分散剂为水,分散质为金颗粒,金颗粒直径为5~12 nm,介于1~100 nm,故该分散系为胶体。

(2)用光束照射胶体时,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3)分离提纯胶体可采用渗析法。

(4)胶体在加热时易发生聚沉,故所得红色溶液不能继续加热。

答案:(1)胶体金颗粒(2)分散系中形成一条明亮的光路(3)渗析(4)不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