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处理与防治措施 马炎朋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处理与防治措施 马炎朋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处理与防治措施马炎朋摘要:公路路基的病害是多种多样的,它时刻威胁公路交通的安全,影响着公路能否正常使用,有效解决公路路基的病害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病害严重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

这些病害一旦出现治理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在公路施工和运行的环节就需要加强对公路质量的控制,尤其是要加强对路基路面病害的控制。

关键词: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对策公路路基建设中对路基的病害要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到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要各尽其职,真正的做到设计理念上科学、技术上合理、施工措施上得力、建设中符合规范,这样才能减少公路路基的病害,确保公路路基的质量,保证优质公路工程的建设,确保公路建设顺利发展。

虽然当前因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公路质量问题也比较多,路基变形、下沉、边坡下滑、路面裂缝、路面坑槽等病害的产生比较普遍,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到公路的施工年限,同时也对公路中行驶车辆的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威胁。

一、路基常见问题的成因1.1 自然方面的原因。

因为公路是一种基础设施,不管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人们对道路都是有需求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环境都有利于公路路基的维护。

恶劣的环境会破坏路基,并且也不利于工作人员对公路进行日常保养。

在自然方面能影响到公路路基的无非就是经常提到的自然地形、水文、地理三个大的方面,影响路基的自然因素有很多,不仅仅就是这三个,但是主要因素是这三个。

地形能够影响到路基的设计,能影响到平面路线的选定,还有纵断面的设计。

地质能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路基经过的地方,水文蒸发量、洪水位、泉水、层间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如果这些情况处理不好的话就会影响到路基的正常维护,会导致路基出现各种病害。

1.2 勘察方面的原因。

经常会因为条件上的限制,地质勘察点分布不均,还有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的地质资料不齐全等,导致设计上的依据不够充分,经常出现像路基排水不完善等现象。

还有时候会出现对填料的调查不仔细,导致取土坑内用于路基填筑的土石方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拟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法不当,设计处理深度不够,达不到预期处理效果,也能够导致各种路基病害现象的出现。

1.3 施工技术方面的原因。

如果陡坡路堤的地基没有进行相关的处理工作,容易引起路基的下滑;如果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科学的要求进行,路基施工排水就会不畅通;如果路基的填土压实度没有到要求的程度,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压实质量差也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再就是路堤的填料上,填料不当,在使用性能不好的填料时候没有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都会让路基存在发生病害的隐患。

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2.1 路基变形、下沉路基变形是公路路基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在高填区、半填半挖等地区发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施工的时候对压实不重视,使用的材料含水量不达标等等。

另一个是在使用中车辆荷载过重,公路路基不能承受车辆重量而发生变形。

路基下沉主要是发生在软土地基上,因为软土的含水量比较大,且承载能力较低,在软土地基上基建路基就会造成沉降现象的发生。

公路路基沉降的产生与公路施工也有直接的关系,各种不当施工引发的公路路基沉陷现象日益增多。

另外,公路路面病害的扩散也能导致路基沉降的发生,路面病害产生之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理,在车辆的作用下就会形成大面积沉降。

2.2 边坡下滑边坡下滑也是公路路基病害的一种,边坡下滑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塌方,另外一种是滑坡。

塌方是土质向下移动造成,主要的原因是公路路基的地质条件不好造成的。

边坡滑动主要发生在一些地质比较陡峭的地方,因为路基底部的水含量较大,形成一个滑动面,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坡脚采取支撑,在公路运行的过程中就会因为路基自重和车辆重量的共同作用,使得整个路基沿着斜侧的一面滑动,导致整个路基的稳定性失衡。

2.3 路面裂缝路面裂缝是公路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裂缝的产生对公路的施工寿命的影响是非常大,很多裂缝如果不能及时治理,那么裂缝导致的危害性就会越来越严重。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基的不稳,在长期的作用下,路面就会开裂形成裂缝。

第二是温度不均匀产生的裂缝,也叫做温度裂缝,这种情况在北方公路的施工中比较常见,主要是因为施工中材料的温度较高,但是外界的温度较低,内外温差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另外还因为在公路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外界的气温较高的,导致路面沥青产生疲劳裂缝。

2.4 路面坑槽公路路面坑槽的产生对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坑槽主要是在路面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坑状,坑槽最早期是以网状开裂的形式存在的,对网状开裂不重视,导致路面材料松散脱落,最终形成坑槽。

从坑槽的形成过程来看,主要的成因有两方面:第一是因为材料的搭配不合适,在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过多,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产生影响,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

第二是因为沥青路面的空隙率比较大,水分子进入之后,降低了沥青与骨料的粘附性,在使用中就导致沥青与集料剥落,形成坑槽。

3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对策3.1路基病害要从源头抓起,首选把好地勘设计这一关。

重视地质勘察工作重视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勘察工作和充分应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加强设计和管理尽管详细的勘察调查、设计审查、方案比选在公路项目前期工程中都进行了,但因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的多样性,现场地质条件不可能和路基设计完全一样,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管理,随时在发现后进行路基设计的变更、修改,以避免路基病害的发生。

专业设计人员对其他专业设计的要求和特点也要进行了解,因此提高综合设计水平的必要保证是加强人才培训工作。

路基变形、下沉对整个公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是非常大的。

要有效防止路基变形和下沉的发生,在路基施工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第一,在使用的时候应该重视开挖回填工作。

对于路基基地不密实的情况,应该使用大型的压路机碾压密实。

在密实性不好的地方应该回填一些密实性较好的材料,分层摊铺,最后进行碾压工作,针对不同的地区,应该采用不同标准的碾压强度。

第二,软土地基的处理,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在软土地基中添加干石灰粉,将软土地基中多余的水分吸走。

第二种是在软土地基填筑中使用质量比较轻的材料,像是粉煤灰等等。

第三种是在软土地基施工之前,可以在软土地基上铺设一层土工布,土工布能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在土工布上进行施工。

在进行在填筑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务必要确保其质量符合我们施工的标准和要求,它和路堤的沉降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使用轻型填充材料不仅能够减少路基沉降问题,还能够对路基的压缩及变形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在填筑材料压密严实以后,其压缩模量也将提升,能够对反复荷载导致的累积性地基变形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基于此,在选择台背材料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填筑台背材料的施工方法进行充分的关注之外,还要关注应于建设以后的实际情况。

3.2加强数据监控。

要加强数据的监控,必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工地试验室。

工地试验室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是进行工程质量管理、监理、监督和指导施工的重要手段。

(2)、完善试验室人员和设备组成。

试验室仪器配备根据不同的职能进行配备。

(3)、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不准确的数据不能反映工程的客观质量,以致在工程质量问题上作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控制试验室数据的准确性是非常必要的。

(4)、充分利用试验数据服务于工程。

获得了可靠的试验数据,就要重视和利用这些数据,把这些数据用来指导工程施工。

3.3 边坡下滑防范措施防止边坡下滑的产生就是要在边坡部位做好防护性措施。

第一,对于可能出现边坡下滑的地位可以采用抗滑桩、挡土墙、灌浆等方法,对边坡下滑进行防范。

第二,可以采用柔性防护措施,在公路建设中可以在公路边坡采用植物性防护措施,在公路边坡种植植物,减少雨水等对边坡的冲刷,不仅能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同时也能美化公路的周边环境。

第三种是工程性防护措施,在一些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地方,可以通过人工建造防护墙、砌石防护栏等工程进行防护,有效防止公路边坡下滑,从而引发公路路基路面病害。

3.4 路面裂缝防范策略公路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与温度有关,另一方面是与路基的稳定性有关。

对于温度裂缝的防范,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施工,要尽量促使内外温度能保持一致。

另外,在施工之后要加强养护,对于施工完成的路面要铺设草席、塑料等物体,防止内外温差过大。

对于由于路基引发的裂缝,应该在路基施工的时候对路基的稳定性等加强重视,只有路基稳定了,路面才不会开裂。

另外,在公路路面的使用中应该经常洒水,防止路面在高温的照射下,产生疲劳a裂缝。

3.5 路面坑槽防范策略公路路面坑槽产生对车辆的安全行驶影响比较大,坑槽产生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理,那么公路的整个结构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施工中要有效防范坑槽的产生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在材料的使用中要选用质量较好的沥青混合料,各种细骨料、沥青等的配比要符合公路施工设计标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强度。

第二,要重视公路施工中的碾压,在碾压的时候要做大全面的碾压,并且要掌握好碾压的力度,保证压实度。

第三,在公路的后期养护中要对较小的病害及时处理,公路管理部门应该对路面定期养护,防止小病害演变成坑槽。

第四,在公路使用中要禁止一些超公路荷载车辆的通行,防止他们对公路过度碾压,破坏路面。

3.6 加强路基强度的控制管理压实度能反映出路基的强度,是提高公路路基稳定性最有效的技术措施,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检测。

确保压实度指标到达规定数值。

因为填土层的厚度会受到压实度的直接影响,所以,需要保持每次松铺的厚度不超过30cm,严格控制好路基填筑的施工技术,保证路基有足够大的强度。

4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解决路基病害问题,必须从设计到施工严格按规范规定,因地制宜,做好相应的边坡防护和排水工作,结合上述常见病害,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4.1路基设计要做好方案比选。

在做具体的路基设计之前,全面收集沿线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条件等详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测得的横断面和填挖高度进行设计方案的比选,确定设计方案以后再做详细设计,保证设计符合实际。

以往做深堑高堤与其它建筑物比选时,常是片面的从节约工程投资出发,不计农业得失,忽视运营期深堑高堤给养护增加的困难。

一般深路堑边坡过高,地层变化复杂,经暴露后往往发生崩塌、剥落、掉块,不能保持边坡长期稳定。

高路堤稳定性差、沉落量大,道路长期难以稳定。

所有这些都会造成路基病害或增加养护维修工作。

所以在比选中不应只算土石方的多少,对路基可能出现的病害应有足够的估计,需做的防护工程也应一起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