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50年代戏改回忆_马少波

20世纪50年代戏改回忆_马少波


回顾与展望 <<<DDXJ
的和谐与统一。……应该使包含几十万艺人并 影 响 几 千 万 观 众 、听 众 、读 者 的 旧 文 艺 部 队 的 巨大力量, 动员起来, 积极地参加这个改革运 动 。 ”周 副 主 席 在 报 告 中 还 对 改 造 旧 文 艺 的 必 要性作了论述。指出:“这种改造工作无疑将是 长期的巨大的工作, 希望一下子改造得尽善尽 美, 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是长期 的巨大工作, 而不去努力。”
DDXJ >>> 回顾与展望
栏目主持: 何玉人
编者按: 20 世纪 五 十年 代 的“戏改 ”工 作 过去 半 个 世纪 了 , 为 了不 可 忘 却的 历 史 , 也为 了 继 往开 来 , 编 者 特 地 组 织 了
一组“20 世纪 50 年代戏改回忆”的文章。这些撰稿人都是当年“戏改”的亲历者。本着客观、历史和科学的态度, 他们对当年“戏改”的成就与不足、成功与失误做了真实、具体的回顾。50 年的实践证明, 在党的领导下,“戏改” 完 成 了 资 产 阶 级 戏 曲 改 良 运 动 所 不 可 能 完 成 的 事 业 ,“ 戏 改 ”对 中 国 戏 曲 的 继 承 发 展 作 出 了 巨 大 的 历 史 贡 献 。其 间, 虽然有坎坷与崎岖, 曲折与困境, 缺点和失误, 但它筑就的道路是正确的。当我们看到戏曲事业在新的时代面 前 , 在 从 传 统 向 现 代 转 型 中 所 呈 现 出 的 崭 新 面 貌 时 , 没 有 理 由 不 承 认 , 今 天 , 我 们 仍 然 是 行 进 在“ 戏 改 ”的 轨 道 上, 所有的辉煌是几代人为之倾注心血的结果。
栏目主持: 何玉人
指明了戏曲改革的方向, 在周总理的题词中, “ 重 视 与 改 造 ”是 指 戏 而 言 ,“ 团 结 与 教 育 ”则 是指人而言, 是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政策措施。 那 时 ,“ 改 戏 ”、“ 改 人 ” 是 很 细 致 的 工 作 , 而 “ 改 制 ”由 于 旧 班 主 和 戏 霸 的 负 隅 顽 抗 , 是 非 常艰难的工作,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 他们甚 至把切菜刀放到马彦祥同志的家门口进行恐 吓。但是我们对其采取坚决的斗争, 并利用大 众剧场这个前沿阵地, 排演了我和辛大明合作 的以封闭妓院为题材的话剧 《前年冰河开了 洞》, 由新生妇女教养院的姐妹们自己演出, 由 洪深、马彦祥为导演, 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此后,“新中国实验京剧团”, 在大众剧场连续 演出了许多好戏, 从此在京的名演员都以到大 众剧场演出为荣, 旧班主和戏霸们终以失败而 告终。
经过了各地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戏曲改革 工作进展顺利, 取得了良好的成果。1952 年 10 月 6 日至 11 月 14 日, 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第一 届全国戏曲 观摩演出大 会, 参 与 汇 演 的 有 23 个剧种, 1600 余人, 演出优秀传统剧目、新编历 史剧、现代题材戏曲共 82 个。会上, 周恩来同 志作了重要讲话, 指出会议的重要性和取得的 成果, 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剧目创作原则。 会后, 各地相继展开了戏曲改革交流和艺术创 作竞赛。在不断的实践和调整过程中, 实行了 整理改编传统剧目, 创作历史剧目和现代戏创 作的剧目政策, 这就是 1960 年确立的新编历 史 剧、改编传统 戏和现代戏 三者并举的“ 三 并 举 ”剧 目 方 针 。 此 次 全 国 戏 曲 观 摩 演 出 大 会 是 戏曲改革成果的集中展示和戏曲艺术繁荣的 标志。

DDXJ >>> 回顾与展望
1949 年 10 月底, 经中央文教委员会批准, 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改名为文化部戏曲 改进局。戏曲改进局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在它的带领下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相应的戏 曲研究、实验机构。
1950 年 7 月, 成立了由代表全国各地不同 剧种的四十三人组成的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 会, 周扬为主任委员。这体现了团结全国各地 方剧种的同志共同进行戏曲改革的指导思想。 作为全国戏曲改革工作的最高顾问性质的机 构, 它的任务是: 审定戏曲改进局所提出的修 改和改编的剧本; 对戏曲改进工作的计划、政 策及有关事项向文化部提出建议。文化部戏曲 改进委员会确定的戏曲剧目审定标准是: 宣扬 麻 醉 与 恐 吓 人 民 的 封 建 奴 隶 道 德 与 迷 信 者 、宣 扬淫毒奸杀者和有丑化及侮辱劳动人民的语 言和动作的戏曲剧目应该加以修改, 少数最严 重者要停演。但在审定中应注意区别迷信与神 话, 区别恋爱与淫乱。
1949 年 7 月 18 日,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即 将结束, 周恩来同志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建立戏 曲改革领导、研究、实验机构的决定。在这个决 定下, 成立了以欧阳予倩同志为主任, 马彦祥 和我为秘书长的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筹 备委员会 ( 这时机构的名称还没有确定) , 办 公地点设在北京南河沿南夹道小红楼。8 月上 旬和 9 月下旬, 周副主席先后两次召见筹委会 负责同志, 商定戏曲改革委员会的方针任务, 指出工作重点: 要求作为政府行政机构负责进 行全国戏曲剧目和演出的调查研究, 制定戏曲 政策, 团结改造艺人, 培养新生力量; 拟定全国 戏曲上演剧目审定标准, 整理、改编、创作戏曲 剧目; 割除旧戏班的制度和净化舞台, 并在全 国起到示范作用。此后, 随即在北京饭店召开 了由欧阳予倩主持, 郭沫若、沈雁冰、周扬等一 百多人参加的发起大会。
20世纪 50 年代
戏改回忆
□马少波
马少波先生近影
中国的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 走过了曲折 坎坷的不平之路, 但是, 有党和政府的关怀与 扶持, 有广大戏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 在改革 与 创 新 、继 承 与 发 展 中 , 这 份 宝 贵 的 中 华 民 族 传统文化走进了今天灿烂与繁荣的新时代。 “饮其流者怀其源”, 作为新中国戏曲改革早 期的参与者, 仅以自己的点滴回忆, 以飧后来 者。

栏目主持: 何玉人
言, 大家也都赞成。”其实, 在这次会议上我除 了 扼 要 地 谈 论 了 自 己 对 于 戏 曲 美 学 价 值 、对 中 央戏曲工作方针的认识和山东解放区旧剧改 革的经验外, 还谈到了国统区坏戏充斥舞台, 很多剧种面临凋敝甚至灭绝的危险境地, 并就 此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 由人民政权大力扶持, 中 央 成 立 戏 曲 改 革 的 领 导 机 构 和 研 究 、实 验 机 构, 制定具体政策, 开展全国范围的戏曲改革 运动; 二, 希望周副主席在全国文代会的报告 中设专章阐述党对旧文艺的方针和政策。周副 主席表示会向毛主席请示。
戏改工作的酝酿筹备 20 世纪 50 年代, 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在
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戏曲改革运动, 戏曲工作者 在党的领导下对戏曲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做
了很多尝试, 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其实, 戏改 工作早在全国解放前就已经开始酝酿了。
1949 年 6 月上旬, 我在徐州参加庆祝淮海 战役祝捷大会, 回到济南后, 开始负责筹备成 立省文联的工作。在济南接到中央关于 7 月 2 日 将 在 北 京 举 行“ 第 一 次 中 华 全 国 文 学 艺 术 工 作 者 代 表 大 会 ”的 通 知 。 中 共 中 央 山 东 分 局 组 织 了 以 阿 英 同 志 为 团 长 , 张 凌 青 、陆 万 美 和 我 为副团长的山东代表团, 于 6 月 23 日赶往北 京参加会议, 住在灯市口北辰宫饭店。6 月 26 日晚间, 周恩来副主席在办公室召集全国各区 代 表 团 代 表 开 会 , 阿 英 、陆 万 美 同 志 和 我 有 幸 出 席 了 这 次 会 议 。 阳 翰 笙 同 志 在《 马 少 波 全 集 序》中曾写到当时的会议情况, 他是这样写的: “记得 1949 年 6 月 26 日, 周恩来同志约各解 放区从事旧剧改革的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到中 南 海 座 谈 。 与 会 者 有 华 东 区 的 阿 英 、陆 万 美 和 少 波 , 西 北 区 的 柯 仲 平 、马 健 翎 , 中 南 区 的 崔 嵬, 东北区的刘芝明。周扬、田汉和我也在座。 那时大家都还年轻, 少波是最年轻的一个, 当 时只有 31 岁……在那次会上, 周恩来同志指 定 少 波 先 发 言 …… 是 他 建 议 中 央 成 立 戏 曲 改 革 的 领 导 机 构 和 研 究 、实 验 机 构 , 开 展 全 国 范 围的戏曲改革运动。周恩来同志很赞赏他的发
1950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10 日, 文化部 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会议进一步 确定了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观点作 为审定剧目的主要标准, 鼓励各种戏曲形式、 风格的自由竞争, 以促成戏曲艺术的繁荣局 面。会议规定今后戏曲工作应统一由各地文教 主管机关领导, 不得擅自轻率禁戏, 凡须禁演 的剧目应由文化部处理。会议根据代表的意见 提出了 《关于戏曲改进工作向文化部的建 议》, 在此基础上, 1951 年 5 月 5 日由周恩 来 同 志 亲 自 签 署 发 布 中 央 人 民 政 府 政 务 院《 关 于 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 简称 《五五指示》) 。 “五五”的中心任务是“改人、改戏、改制”, 这 一指示成为戏曲改革政策的指导方针。
戏改工作实施 1949 年 10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
隆的礼炮声中向全世界宣布成立。新中国百废 待兴, 文化建设也随之开始。在前期筹备工作 的基础上, 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于 10 月 2 日成立, 田汉任主任, 马彦祥和杨绍萱任副主 任, 我任秘书长兼党总支书记。戏曲改革委员 会的任务是: 作为政府行政机构负责进行全国 戏曲剧目和演出的调研, 制定戏曲政策, 团结 改造艺人, 培养新生力量, 拟定全国上演戏曲 剧目审定标准, 组织力量整理、改编、创作戏曲 剧目, 改革旧班社制度, 辅导演出团体排演新 戏, 改进舞台作风, 通过所属艺术单位的实验 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作用, 并关心全 国戏曲工作者的政治待遇及生活福利。不久中 华 全 国 戏 曲 改 革 委 曲实验学校、大众剧场和新戏曲书店相继成 立。
1949 年 7 月 2 日,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 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 周副主 席作了政治报告, 报告中设专章着重阐述了改 造旧文艺的问题, 自此, 拉开了戏曲改革的序 幕, 也可以说这是中国传统戏曲为适应新的社 会生活、走向新发展继而发扬光大的郑重宣 言。周副主席在报告中说:“我感到我们对于旧 文艺的改造的重视是不够的。凡是在群众中有 基础的旧文艺, 都应当重视它的改革。这种改 革, 首先和主要的是内容的改造。但是伴随这 种内容的发展而来的, 对于旧形式也必须有适 当的与逐步的改造, 然后才能达到内容和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