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历年中考试题汇编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历年中考试题汇编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 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 认识。(2分)
参考答案: 3、(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 4.B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 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 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 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 律。
答案: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 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 觉 (4)只是 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 月色(月夜) ; 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 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 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 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 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 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 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 练含蓄饶有余味。
参考答案: 17.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解析:考查的是 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解析: 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还要 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解析:苏轼的《记 承 天 寺 夜 游》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 知识。 19.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 闲 解析:考查“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 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 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 的写作背景来考虑。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 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 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 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 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 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笔下柏影也。
2007年浙江衢州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2)怀民亦未寝 (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 的一句是 。[乙] 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点睛之笔是“ ”二字, 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 理活动。(2分)
参考答案: 24. ①介词,因为 ②只,不过 25.B 26. ①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 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 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7.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 乐 闲人
参考答案: 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 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 人啊1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自 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四、2006年山西省(实验区)比较阅读 [甲] 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 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1.(1)或:有时(1分) (2)奔:飞奔的马(1 分)(3)绝:消失(1分) (4)俱:全,都(1分) 12·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分) 实是欲界之仙 都(1分) 13· 《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 气氛(1分)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1分) 14· (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 月亮 (2分)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 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2分)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历年中考试题汇编
06云南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猿 鸣三声泪沾裳!” 山川之美,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④其奇 者 1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
1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 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 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 1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 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 氛(2分)
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 ③院 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 每对一处给0.5分) 10. B (2分) 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 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 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 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 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 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①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 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 仙 (1分,每对一处 给0.5分)以上共8分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 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 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 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 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 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 (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一)7.【答案】①(马一样)飞奔 ②向上 ③停止 ④鱼 【评分】4分每小题1分 8.【答案】①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 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②苍 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 葱翠 【评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奇异
台州市(09 浙江省) (11分) 【甲】山川之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 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 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 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 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 是: 。(2分)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9. B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 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 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 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 返。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 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二、2003年广东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 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 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耳”。(3分)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分)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 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 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 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参考答案: 3.(2)A 4.(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 了。 5.(3分)④(即“庭下……盖竹柏影 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 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 “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 分) 6.(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 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 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
2008年泰安市 [甲]风烟俱净,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横柯上蔽,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与其奇者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猛浪若奔 奔: ②负势竟上 上: ③猿则百叫无绝 绝: ④沉鳞竞跃 鳞: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9.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 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 和水的 (4分)
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课改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相与步于 中庭。————,—————— 一——,盖竹柏影也。 4、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 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 家”之列。(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 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 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2003年呼和浩特市 [甲]嗟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元丰……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吾 两人耳。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以物喜: 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耳: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 于中庭 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