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史走社会主义道路专题复习
中国现代史走社会主义道路专题复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 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 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 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 国的团结与合作。
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
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 过参加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完成。
形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手工业者组 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土地所有制的转变: 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实行“利用、限制、改造” 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 向公私合营过渡。
美国飞机轰炸后的安东市(今丹东市)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的率领下,开 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邱少云
黄继光
1953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1954年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 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
合作社
手工业 资本 主义 工商 业
全行业 公私合 营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基 本 确 立
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走社会主义道路
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广场
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土地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 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满足广大农民迫切
要求土地的愿望。
土地改革前的全国土地情况
阶级分类 人口(万人) 合计 占合计% 耕地占有情况(万亩) 合计 占合计%
土地改革后的全国土地情况
阶级 分类 阶级比重 耕地 大牲畜(
5.3%
2.2%
6.4%
23.19
114.86
中农
贫雇农
39.9%
52.2%
44.3%
47.1%
90.93
46.73
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
巨大转变: 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 地所有制(经营方式:个体经营)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入侵朝鲜并把战火 一直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雇农
2188 2144 15260 24123
4.75 4.66 33.13 52.37
57588 20566 46577 21503
38.26 13.66 30.94 14.28
开展土地改革的准备活动
划分阶级
推倒界碑
丈量土地
1952年底,全国大陆地区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党采取了“和平赎买”的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 主义改造的创举。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 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 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 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农 业
三 大 改 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