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色龙 第二课时

变色龙 第二课时

6变色龙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准备:1.变色龙的资料。

五.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

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

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

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

(2)我们端详变色龙。

(3)我们放回变
色龙。

”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

”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

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引导学生体会变色龙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变色龙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是神奇而伟大的,它赐予我们许多有趣的小动物,变色龙就是其中之一。

前面我们已经交流了大量有关变色龙的资料,被这种奇特的小动物深深地吸引。

那大家想不想对它有更深入地了解?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近变色龙。

二、回忆旧知
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作者是按照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顺序写的。


三、学习新知,深入领会课文
(一)感悟“我们发现变色龙”
1、老师可要告诉你们,“我们”发现变色龙绝非易事,整个过程充满了惊险和刺激,当时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看看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自由朗读体会)
[故作神秘的语言,极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更有利于促进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中。

]
2、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重点:感受变色龙藏身的隐蔽。

3、哎呀!原来发现变色龙这么难呀!那大家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当时惊险和紧张的气氛?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作者在哪?作者的同伴?几个中非工人?小李呢?我们大家一起读作者叙述的语句。

(生分角色朗读)
(二)图文结合,促进感悟“我们端详变色龙”
原来这个怪物是变色龙,那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赶快和作者一起细细地端详吧!
1、请大家默读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抓住变色龙哪几方面的特点来写的?
(作者抓住变色龙三个特点来写的,分别是:外形、捕食和变色。


2、在这三个特点里面,你对哪个最感兴趣?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自主学习,看看这一部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可以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词语或句子下面画上横线,也可以在旁边简单地批注上你的心得体会。

待会我们来交流。

(生自主学习)
3、学习完的可以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生4人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
4、谁来谈谈你的学习感受?
A外形
1、请大家默读第9自然段描写变色龙外形的语句。

看看作者抓住变色龙身体的哪些部位来写的?在相应词语的下面画“——”。

(生默读、标画)
(师出示课件:描写外形的语句)
2、指生回答:作者描写了变色龙的头、嘴、两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师随机点击相应文字)
3、很显然,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描写的?
(按从头到尾的顺序)
4、它身体的这些部位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头:椭圆形,嘴:三角形,两眼:突起、凶相毕露,身躯:长筒状,背部:隆起、酷似龟背,脚:四只、短,尾巴:尖细)
(师随机点击相应文字)
5、这条变色龙已迫不及待地想来到我们的课堂上,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谁来朗读一下描写外形的语句,引领大家观察。

(一生朗读,其他学生观察)
6、看了这些画面,你觉得作者描写的怎么样?
(学生交流)
小结:作者写的这么好,是因为他细细端详,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体会一下变色龙外形的奇特。

(生一起朗读)
B捕食
(a)先12自然段后11自然段
1、(交流完12自然段后)变色龙捕食如此迅速、准确,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当时的情景?
2、看了画面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
3、想不想一块读读这个自然段?
(生一起读)
4、变色龙捕食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它令人叹服的长舌头的功劳之外,还离不开谁的帮助?(眼睛)
5、那谁想把描写它眼睛的句子给大家读读?
(一生朗读)
6、你觉得它的眼睛怎么样?
(学生交流)
7、变色龙的眼睛如此奇特,朋加沙是如何给我们介绍的?(绘声绘色)
8、从这儿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学生交流)
9、那我们能不能也学着朋加沙的样子给大家绘声绘色地介绍?你可以拿着书读,也可以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语言介绍。

好,先准备准备。

(学生练习)
10、学生介绍。

(b)先11自然段后12自然段
C变色
1、(学生交流后)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告诉老师,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3、看到如此神奇有趣的景象,你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
4、变色龙果然会变色,把它叫做“变色龙”真是名副其实!那大家能不能也用“名副其实”说一句话?
(学生造句)
(三)感悟“我们放回变色龙”
1、变色龙外形奇特,捕食迅速、准确,变色又是如此有趣,如果有机会捉一条带回家玩,该多好呀!我们可以这样做吗?为什么?
2、作者及其同伴的想法和我们不谋而合,我们来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一起朗读)
小结:在今后的日子,就让我们协起手关爱动物、保护动物,让它们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
六、作业设计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怪
捕食快
变色多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知道这篇课文描写的变色龙虽然学生平时不能见到,但作者的描写动物的方法却值得学生好好体会,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第9小节,随即让学生在头脑中或在画面上形成变色龙外形的画面,接着再与书本对照,从中得出结论:课文之所以能将变色龙写得这么生动,因为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

在学习变色龙的捕食特点时,也就是学习课文的第11节,这节以非洲工人的介绍为主,写了变色龙的眼睛的独特之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这一生理特点,我采用了“强记”的方法来学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邀请学生来扮演工人读课文介绍这一节的内容,然后问学生知道了多少,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变色龙的眼睛的特异功能。

文中描写变色龙眼睛的词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特点,体现浓浓的语文味。

“他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当他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前方时,酒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在教学这两句时,我先让学生读文后说说变色龙眼睛的独特之处,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但我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让学生再次读文,揣摩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能很准确地反映出它的这个特点呢?学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单独、分别”因为只有变色龙的眼睛每只眼睛是独立活动,不同于我们人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眼睛。

而且两只眼睛能分别观望。

随后我总结到:当我们准确地使用词语,就能准确反映事物,把自己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语文能力,我们要学习。

这部分教学时我没有局限在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眼睛这一浅显的层次,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揣摩,使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而且没有游离课文内容,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想由于这是一篇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说明文,它语句生动形象,
也很适合指导朗读,所以教学完课文,我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联系人物心情
读好课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