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与内容1

第五章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与内容1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家庭社会工作主要面对的是有困难的家庭,其工 作模式有如下特点: 1.由个人问题而引申出的家庭问题 (1)一个人问题导致整个家庭问题 (2)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家庭所有问题的集中反映 2.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去观察个人、理解个人,是家庭 社会工作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角度 (1)评估、调查、诊断时都要以整个家庭为对象 (2)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社工服务的对象 3.家庭社会工作者与家庭建立的工作关系是平等、互 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 Nhomakorabea


(三)各种定义的不同总结: (1)服务对象:被问题困扰而需要帮助的家庭 VS所有家庭 (2)工作范畴:心理咨询辅导VS各种服务 (3)工作方法:专业社会工作者VS模式多元, 非专业的也可以 (四)本书定义: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 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进而家庭资源,促进 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 的家庭社会工作定义:



《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家庭社会 工作是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地 为实现家庭功能而进行的社会工作,特指以协助整个 家庭为主旨的社会工作。” 台湾学者谢秀芬在《家庭与家庭服务》中提出:“家 庭社会工作是由公私立的机构提供一连串的服务,以 强化家庭生活和援助家庭成员适应社会上的问题为目 的。” 台湾学者徐震、林万亿在《当代社会工作》中指出 “家庭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应用社会工作的原 则与方法,为增进家庭生活,扩大家庭功能,而对家 庭所提供的服务与治疗。”
家庭社会工作要注意的事项
1.把握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变动

(1)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简单化与多样化


(2)家庭功能重心的转移
(3)家庭关系感情化、平等化趋向
(4)家庭支持网络的变化
(5)家庭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
家庭社会工作要注意的事项
2.认识中国家庭工作的体系

(1)正式的家庭工作机构 妇联 工会 社区居委会 村委会




(二)相关定义:p73 按照台湾学者的看法和理解,所谓家庭社会工 作是指社会工作在家庭领域中的应用。 一方面,由于社会工作十分重视生态学观点以 及社会系统对个人的影响,以及系统与系统间环环 相扣的联系,因此强调把家庭看成是一个整体。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晚近的家庭维系服务的观 念影响,也强调“以家庭为中心”及把服务提供到 家的社会工作,或者说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工作 方法。
四 、 家庭社会工作的工作价值观
家庭社会工作者所服务的对象是家庭。 这里所指的家庭并不单单针对家庭这个组织, 更重要的是指家庭的成员。由于日常生活, 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中,常常会打破家庭内 部原有的均衡关系,致使其陷入困境,因此 需要社会给予帮助,以帮助其恢复积极的功 能。家庭社会工作的目标在于协助家庭发掘 自身的资源和社会的资源,增进家庭功能, 改善家庭关系,解决家庭困难。
国内学者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


国内有的学者指出,应该结合目前我国的家 庭变革现状,从尊重现实的角度,认真总结现有 的家庭服务的经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趋向并 给予科学的建议,这点应该是发展我国现有家庭 工作的出发点。 再此基础上,国内有的学者认为家庭社会工 作是:“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结合我国家庭 工作现实,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 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 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第一节 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
一 、 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发展背景 19世纪末的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1917 年《社会诊断》——20世纪50年代家庭服务模式的 发展: 1.19世纪末: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组织运动:以家 庭单位为重点的家访 2.1917年,Richmond,社会诊断:强调家庭对个 人影响的重要性; 3.20世纪50年代:实务工作开始发展



(二)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 家庭或家庭成员遇到家庭关系冲突或紧张、子女 教育困惑、婚姻危机、财产继承等问题,可以到相关 的家庭工作及服务机构求助。目前大中城市开展的婚 姻家庭心理辅导及法律咨询援助是专业人员进入家庭 社会工作的标志。 (三)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家庭整体素质。 目前社会处于急剧变迁,不断充实知识,调整观 念,在沟通中达到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是每个家庭都 要面对的问题。因此,针对家庭开设的婚姻,家政、 家教等教育与培训,目的就在于向家庭传授现代生活 观念,以推进家庭的发展。

(三)中国内地:20世纪2、30年代、开设家政 课程,50年代被取消。此后逐步发展。 1.服务部门:民政、单位、社区居委会 2.服务内容: (1)家庭救济、家庭调解、生育服务; (2)婚前教育、婚姻咨询、心理咨询与辅导、 亲子教育等; (3)家庭治疗 3.现存问题:未形成完整体系、很多非专业的人 在做,但专业实务经验不足。
家庭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总结:
欧美国家: 1869年英国成立了慈善会社;1877年美国成立慈 善会社;1919年德国成立了婚姻与性问题咨询中心;1930 年美国家庭关系协会等;1950年,系统性组织性的服务机 构,专业家庭治疗发展…… 我国: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学开设有家政课程; 50年代取消; 近年来,家庭治疗形成家庭心理辅导潮流
家庭社会工作的核心内涵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
社会工作的方法为服务手段,以促进家庭功能正常运转
和帮助适应社会为目的的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领域。
其核心要素
1、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家庭整体
2、家庭社会工作的目标——协助家庭正常运转
3、家庭社会工作的主体——社会工作者(价值观:既充
分相信家庭自身的能力,并适时对家庭给予社会支持。)
现在郭村的妇女们变了样子,谁家的女人受到家庭暴力的伤害,妇女 小组十多个人一起到这家谴责施暴者,你一言,我一语的“批判会”使 施暴的男人难以招架。长毛兔的养殖和销售也为妇女带来了经济收益, 以前向丈夫伸手要“小钱”的难过日子不见了,腰杆硬了,可以理直气 壮的做事、做人。反家庭暴力项目的推动使郭村的男人也变了,几个男 性志愿者带头成立了社区农民演出队,宣传反家庭暴力知识。现在的郭 村远近闻名,成为新农村建设、和谐家庭建设的模范村。
(2)治疗的服务 治疗的服务是为了帮助有问题的家庭发挥其 正常的功能而协助家庭及其成员调整自己的一种 服务。家庭成员遇到困难往往是由于贫困、失业、 疾病、孤独、身体或者精神心理的残障、酗酒、 吸毒等外在原因以及夫妻不和、亲子冲突、无知、 性格偏执等家庭内在缺陷而导致的。 治疗的服务也可以从 社区(家庭社会工作者应该设法帮助案主利用社 区资源来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小团体、 个案等三个角度入手。

对于影响家庭内部关系的经济、社会的困难和 问题,如家庭法律援助、家政服务等应委托其

观点2: 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是帮助家庭成员解决家 庭遇到的各种问题。

建议用家庭重塑的方法,一方面做诊断, 一方面作治疗,协助家庭成员以全新的观点来 审视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学习直接沟通的技巧, 而达到问题的改善。

(一)西方国家 1.工业大生产兴起之前:慈善机构对贫困家庭 的救济与服务 2.工业化进程中:专门面向家庭的社会福利服 务开始发展 3.19世纪初,家政学开始发展 (1)创建家政学 (2)19世纪40年代:家政学著作问世 (3)大学开设家政学课程

4.慈善会社成立:英1869,美1877 友善访问被认为是家庭社会工作专业的前 身 5.20世纪20年代:开展针对对婚姻的服务 活动
第五章
家庭社会工作的 基本涵义与内容
案例分享
在郭村,“打老婆”历来是自己家的事情,不到处人命的地步,外人 士不会管的。反家庭暴力工作开展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家庭暴力成为 村民议论和参与治理的事情。色回去的宣传板报画满了反家庭暴力的宣 传画。村里的妇女支持小组成立了,20多个家庭暴力受害妇女聚在一起 开会、讨论,诉说心里话。反家庭暴力项目协调组还用小额贷款的方式 组织和培训妇女们养起了长毛兔。


我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大学里也开设 有家政课程,但到50年代被全面取消,改革开放以 后,面向家庭的婚前教育,婚姻咨询心理咨询和辅 导亲子教育家政服务等慢慢开展起来,近年来,家 庭教育也被一些大学和专科学校恢复起来。但在中 国内地,有关工作才刚刚起步,尚未完全形成这方 面的教育、培训及认证机制。
观点 3: 家庭社会工作主要是起到一种转介作
用。
家庭社会工作的特色并非直接给予家庭成员
以金钱、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而是针对种 种的问题,提请有关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就 业部门、医疗卫生部门及各种社会福利机构 给予帮助,当这些妨碍家庭功能的各种问题 被专门处理之后,再以家庭作为整体来介入, 提供服务。

(2)非正式的家庭工作
邻里互助
二 、家庭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家庭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社会,在欧美国家,家 庭社会工作开始于慈善机构对贫困家庭的救济和服务, 后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城市家庭问题的逐渐增多 以及人们对家庭问题的研究兴趣的兴起,专门面向家 庭的社会福利工作开始兴起,发展起来。 早在19世纪初,当时工业大生产引起的“家庭危 机”,导致人们进一步探讨家庭消费、家庭管理的知 识和技术,创建了家政学。慈善会社组织提供的“友 善访问”事实上属于一种家庭服务的访视工作。它被 认为是家庭社会工作专业的前身。

充分相信家庭自身的能力和潜能,相信 家庭在调整自身系统的过程中自己能够解决 自己的问题,并适时对家庭给与社会支持。
总结: 家庭社会工作的工作价值观:
每一个家庭都期望和睦;
每一个家庭都蕴藏潜能; 充分相信家庭自身的能力和潜能; 给予家庭社会支持。
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