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电力系统通信概述
外 部 绝缘 体
内 部 导体
内 部 绝缘 体 铝 制 编 织 导 体 (屏 蔽 ) (a) 一 段 同 轴 电 缆
(b) 一 段 与 连 接 器 相 连 的 同 轴 电 缆
外套
绝缘
包层 纤维芯
屏蔽箔 屏 蔽 双绞 线
非 屏 蔽双 绞 线
通 信 卫星
电离层
天 波 传播
地球
(a)
地—电 离 层 波 导 传播
据噪声性质
➢
单频噪声 :50Hz工频噪声
➢
脉冲噪声:电火花
➢
起伏噪声:热噪声
信道的容量
➢ 信道的容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信道上所能传送 的最大信息量,即信道中信息无差错传输的最 大速率。
➢ 香农公式:(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S C = Blog2(1+ N)(bit / s)
B为信道带宽(Hz),S为信道功率(W),N 为噪声功率(W)。
1.2.3 标准化组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标准:法定标准和事实标准。 目前国际上制定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几个权威组织是: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 CCITT(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nsultative Committee):国际电话与电报咨询委员会(现已改名为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国际电信联盟)。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EIA(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Engineer):电气与电子 工程师学会。
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技术
第一讲 概 论
主讲人 钟西炎
引言
电力系统通信是是电网实现调度自动化和 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电力系统通信方式包括了几乎所有现有的 通信手段和种类.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为调 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想学习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技术,就必 须首先建立通信技术和网络的整体概念,对通 信技术的体系框架有一个全面系统地认识,对 各种通信技术的概念、原理、系统构成和技术 发展有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的通信介质; ➢ 卫星通信将人类引入了太空通信时代; ➢ 蜂窝移动通信则为人们提供了灵活、便捷的通信方式; ➢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意味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通信的理论
➢ 调制理论 ➢ 信号和噪声理论 ➢ 信号检测理论 ➢ 信息论和纠错编码理论 ➢ 尤其是脉冲编码技术(PCM)的出现,
开辟了数字通信的广阔领域。
电离层
地球
外 大 气层 及 行 星 际 空 间电 波 传 播
视 距 传播 对 流 层散 射 传 播 电 离 层散 射 传 播
(b)
噪声的定义与分类
➢ 定义: 通信系统中不携带有用信息的信号
就是噪声。
噪声的分类
据其来源的不同
➢
人为噪声: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噪声
➢
自然噪声:自然界的各种电磁干扰
➢
内部噪声:设备内部元器件
➢ 可靠性:接收终端输出信噪比(S/N)来衡 量(即信号平均功率与噪声平均功率之 比)。信噪比越大,表示通信质量越高。
二、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 有效性: 传输速率。 码元传输速率 比特传输速率
➢ 可靠性: 误码率来衡量。
码元速率RB和信息传输速率Rb
➢ 码单元位速波率特,RB:记单Bd位。时间传输的码元数, ➢ 比定特义为传,输率单位Rb:为单bi位t/时s。间传输的信息量 ➢ RB与Rb关系为:
➢ 信道:信号的传输途径。 ➢ 分类:
狭义信道:信号的传输介质 广义信道:传输介质和信号必须经过的 各种通信设备,可以分为调制信道、编 码信道等。
狭义信道
狭义信道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 ➢ 有线信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架空明线、
多芯电缆和光纤等可以看得见的、有形的传输 介质。 ➢ 无线信道由无线电波和光波作为传输载体。无 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地面波传播、天波 传播、地-电离层波导传播、视距传播、散射传 播、外大气层及行星际空间电波传播等几种。 ➢ 狭义信道是广义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 信 子网
交换机
中继线
T
交换机
主机 T
用 户 资源 子 网
LAN
接 入 设备
用户 用户 … 用户
三、分类
计算机网络从覆盖区域来分:局域网LAN (10~1000米)、 城域网MAN (几十公里)、广域网WAN (几百公里)、 Internet 网(几千公里)
按网络所有权来分:公用网、专用网、私用网。 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形网、星形网、环形网、树形网、网
电中机适行缆各器于解、种。直 调光 设接 、纤 备在 译、 以信 码波 及道、导信上解、道传码无中输等线所。电固波有等的等。。
二、通信系统的分类
➢ 按通信业务分类: 分为话音通信和非话音通信。 ➢ 按调制方式分类:根据采用调制与否,为基带传输和频带
(调制)传输。 ➢ 按传输媒质分类:分为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两大
五、 数据通信系统
➢ 数据通信是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实现的通信。 ➢ 现代数据通信系统,一般由数据传输系统和数
据处理系统两部分组成。 ➢ 研究数据通信系统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研
究信道的组成、连接、控制及其使用; 另一 方面研究信号如何在信道上传输和控制。 ➢ 数据通信系统都是由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统三部分组成的。
练习题
已知模拟话路信道的带宽为4kHz, 接收端 的信噪比S/N是40dB,求此信道的最大容量。
S C = Blog2(1+ N)(bit / s)
S 10lg = 40
N
S / N = 104
C = 4log2(1+104) = 39.87kbit / s
1.1.4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模拟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类。 ➢ 按通信设备的工作频率不同:分为长波通信、中波通信、
短波通信、远红外线通信等。 ➢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 ➢ 按信号特征分类:根据信道中所传输的电信号分成模拟通
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两大类。 ➢ 按信号外在表现的特征: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大类。
三、模拟通信系统
第1章 概论
1.1 通信技术的发展 1.2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1.3 我国电力系统通信的现状
1.1 通信技术的发展
1.1.1 通信的发展历史 1.1.2 通信系统的分类与构成 1.1.3 通信信道与噪声 1.1.4 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1.1 通信发展的历史
通信的定义 通信就是双方或多方信息的传递与
➢ 抗干扰能力强; ➢ 差错可控,可以采用信道编码技术使误码率降
低,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 易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口,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对信号进行处理、加工、变换、存储,从而形 成智能网; ➢ 易于集成化, 从而使通信设备微型化;易于 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 其许多优点都是用比模拟通信占据更宽的系统 频带为代价而换取的。
交流。
通信所需传递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 形式,如语言、文字、图像、数据等。
通信的发展历史
从远古的烽火通信到今天的计算机通 信网络。
通信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 展的历史,通信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文 明与进步。
真正革命是从电信开始的。
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有:
➢ 1837年摩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 载波通信的出现; ➢ 电视使传输和交流信息从单一的声音发展到实时图像; ➢ 计算机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 光纤通信,光导纤维的发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
已调信号
信源
调制器
信道
解调器
信宿
发送端 基带信号
噪声源
接收端
调制器和解调器:把基带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在 信道中传输的信号模,拟并通可信在系统接的收模端型进行反变换。
四、 数字通信系统
纠错、检错
PCM、 M
ASK、 FSK、 PSK
发送设备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数字调制三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部分。
数字通信的特点
状形网及混合形网等。 按信息交换方式分: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
网。 按组网技术分:陆地网、卫星网、分组无线网、局域网等。 按网络集成规模分:工作组网、部门级网、企业级网、超
企业级网、全球网等。 按网络控制方式分,有集中式控制网络和分布式控制网络。
四、计算机通信的特点
以数据通信为主 需要具备灵活的通信接口 数据信息传输效率高 呼叫平均持续时间短、效率高 业务参数随应用环境有较大差别
1.2.2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 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几乎无所不在。
如:军事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铁路运 输指挥控制系统,电力网控制系统,城 市交通管制系统,气象预报及灾情控制 及预报系统,电子银行,网上购物,在 线新闻阅读,图书资料检索,电子邮件, 虚拟会议等。
数据通信的模型
DTE
数据 输入 输出 设备
传输 控制 器
DCE
数据 电路 终接 设备
信道
数据电路 数据链路
DCE
数据 电路 终接 设备
DTE
通信 计算 控制 机系 器统
数据通信就数是据数通信据系处统理模型与数据传输。
三大通信系统的比较
信源 信源
信道
模拟通信
信道
数字通信
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