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三一模质量分析报告—二轮复习备考的建议

2019年高三一模质量分析报告—二轮复习备考的建议

2019年高三一模质量分析报告南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李士杰(2019年4月4日)四、对下一阶段复习备考的建议目前,高三备考工作已进入二轮复习的关键阶段。

二轮复习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二轮复习中,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各县区、各高中学校要认真研究、科学规划、细化措施,加强管理,切实做好下阶段高三复习备考工作。

(一)认真分析总结,精准制定二轮复习备考详实计划高三一模考试是一次重要的诊断性的摸底考试,目的是了解学生目前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科能力,考试成绩对下段备考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市基础教研室在考后两天就把一模的数据统计完毕并下发,各县区、各高中学校要认真研究分析:一要明确自己在全市的位次;二要摸清自己学校文、理科中的弱科,以及文、理科内部的薄弱学科,从而找准短板;三是要求每位学科教师和每个学生做好分析总结。

通过分析,总结一轮复习得失,结合校情、班情以及每个学生的学情,制定出科学合理、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二轮复习备考计划,争取在后一阶段复习中,使优势学科更优,弱势学科补强,提高二轮复习备考质量,提升上线率。

(二)做实五方面工作,确保二轮复习成效1、做好研究,确保备考方向正确第一,研读《考试大纲》,精准把握方向要认真研读2019年各学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从三方面研读:一是各学科考试说明的前言变化,二是考试目标(范围)与要求例题变化,三是题型示例变化。

2019年新考纲中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化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这里透露出的信息:①新增“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表明2019年高考将更加注重对思想道德的考查,②将“文化素质”具体为“科学文化素质”,注重文化的科学性,隐含对理性逻辑思维的重视。

第二,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命题方向与规律要认真研读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研讨每个学科的每一道考题考查的哪些能力、技能?研讨每个学科的每一道考题考查的是学科的哪一条核心素养?从而预测命题的变化方向,在下一段科学复习备考。

第三,研读各学科核心素养,预测新课改形势下高考命题的方向。

高考9科各自的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怎样呈现和考查?对复习备考有哪些要求?2019年高考命题可能会怎样体现?我们必须结合浙江、上海的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认真研读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中如何体现?第四,认真研读《中国考试》杂志,从中嗅出各学科今年高考命题的变化点。

《中国考试》作为教育部考试中心的窗口,宣传考试政策、传递考试信息、追踪考试热点、指导复习备考,为配合国家出台的考试改革政策做了大量的全面、深入的宣传报道,为考生提供了全面、详实、细致的备考信息,引起了国内外考试领域的关注,也赢得了广大考生的信赖。

该刊每年4月左右推出一份高考特刊(4、5期合刊),对当年《考试说明》系统全面解说和解析,对命题思路进行评说,对考试复习进行指导,并配以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我们必须认真研读,特别是杂志中各个学科的学科秘书的署名文章,是高考命题航标、是高考命题方向、是高考命题信息。

2、抓好复习备考“五精”工作。

要狠抓学科“精备”、“精讲”、“精选”、“精练”、“精评”等“五精”工作。

“精备”就是要加强集体备课,加强研究,勤于讨论,统一认识,统一进度,统一专题,精心组织好本学科的备课工作。

“精讲”就是专题讲解要“精”,讲专题时不要把学生看成是一张“白纸”,要了解学生情况,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专题贵在“精”而不在多,专题要“微观化”“问题化”,每个专题的精讲一般以1节课为好,顶多2节课。

做到精讲,教师必须做到敢于舍弃(80%的学生做对的不讲,80%的学生做不对的不讲,做到“三讲”、“三不讲”)。

要坚决杜绝“满堂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每堂课都要有一定数量的随堂训练,所有的“讲”都应围绕“练”来进行,文科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讨论。

“精选”就是组织本学科老师下题海,精选方向性、科学性、技巧性强的试题,供训练使用。

反对乱印滥发资料,特别是印发学生根本做不完的资料。

每周周考每科都至少有一至两道把关题,以免高考时学生见难题恐慌。

“精练”就是精心设计每次练习和各种测试,反对满天撒网式训练,实现每次练习和测试效益的最大化。

处理好随堂训练、周六考试、外购资料、课后补充训练四种资料的关系。

“精评”就是要求在周六考试、随堂训练、课后补充题全批全改的前提下,根据批改情况上好评讲课,评出成绩,评出亮点,评出问题,评出规律,评出方向,评出方法。

总之,讲评课要上出效益。

3、上好两种课型的课(专题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提高复习效率。

高三二轮复习主要有专题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两种课型。

专题复习课要落实“四个过程”一一回顾规律、演练考题、技巧点拨、预测迁移。

试卷讲评课应遵循的原则是:(1)及时性:趁热打铁。

教学中,及时将考试结果和答案反馈给学生,是取得良好讲评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2)针对性:选题典型。

讲评应选择试卷中错误率高、迷惑性大的试题,能体现二轮复习阶段专题教学重点的试题。

教师应选择这些试题作为讲评的重点,而不应面面俱到。

(3)拓展性:融会贯通。

试卷讲评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一个重新整理知识的过程。

力争通过讲评,使学生能真正一题一得、一题多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即达到讲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

(3)互动性:再现情境。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讲评课由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群体参与的“群言堂”,这样,才能使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

(4)激励性:增强信心。

充分发挥试卷讲评课的激励性功能是试卷讲评课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应对有创新、有独到之处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5)全面性:讲评兼顾。

讲评课要有讲有评,不能只讲不评,不能把试卷讲评课上成一般的讲题课,更不能上成无意义的对答案课。

4、做好做实三项关键工作。

(1)狠抓培优转差和培尖工作培优补差是为了“力促尖子生,力推踩线生,力帮学困生”,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各批上线人数的目的。

根据期中、期末、一模三次大型考试的有关数据统计分析,全市各校考生成绩中,单科过线与总分过线的比例很不协调。

也有为数众多的考生因此而从一本降到二本,从二本降到专科。

部分学校出现上线人数下滑现象,原因是大量考生存在着“短板”学科。

因此,各校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创新工作举措,做实此项工作。

一要加大临界生转优力度,首先,要建立班级责任制,落实责任人。

每个班级要根据期末、一模等检测综合评估学生的实力,确定一本、二本临界生(建议一本线以下15-20分的学生确定为一本临界生;二本线以下10-15分的学生确定为二本临界生),确保定位准确,责任到人;其次,班主任要协调把临界生与任课教师结成帮扶对子,年级要让教师有计划地对临界生进行上课提问、面批作业、针对性谈心;第三,要动员有“短板”学科的临界生参加分学科的专题辅导,也可以采取联班教学、集中辅导、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加大培优补差力度。

学校要把任务分解给任课教师,实行教师包人办法,由任课教师操心,和高考奖挂钩。

班主任定期开好班情、学情分析会,宏观上加以控制。

这里,想强调一个问题:一模后发现,个别规模大的学校一本线以下踩线生太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各高中要定准你的踩线生,要在“力推踩线生”上下功夫。

我们建议,市五中、唐河一中下一步要力推200-300个一本踩线生,市一中、西峡一中、内乡高中、新野一中、镇平一中、浙川一中、方城一中、市二中要力推150-250个一本踩线生,其他学校也要自我加压,力推更多的踩线生步入一本线。

市级示范性高中下一步要在“力推二本踩线生”上很下功夫,确保二本上线率能达到上一年全市平均水平(56。

67%)。

根据这次一模我市尖子生不尖的现状,我们要求,条件好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市一中、西峡一中、淅川一中、内乡高中、市五中、方城一中、新野一中、唐河一中、镇平一中、桐柏一中、社旗一中等等)要从全市35个清华北大升学目标出发,自我加压,守土有责,全力培尖,既讲方法,又重拼搏,努力完成各自的清北目标任务。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

七分知识,三分心态。

各高中学校要继续利用专家讲座、班会、一封信、面谈交流等措施,加大情感投入,做好学生心理指导工作,实现知识能量与心理能量的最佳释放。

有人形象地把高考二轮复习比喻为战争的相持阶段,越是复习到艰难阶段,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动大,而且情况复杂。

七分知识,三分心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千方百计让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复习心态。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学生要做到“五多五少”:多鼓励,少指责,保护学生上进心;多讲希望,少摆困难,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多个别指导、谈心,少集体对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让学生总结、自我评价,少做主观评价,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养成一颗健康心;多找教学指导上的原因,少指责学生,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保持一颗平常心。

注重意志磨练,攻克难题不仅需要有破题的灵感,还需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以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实现知识能量与心理能量的最佳释放。

(3)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良好的做题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学科教学细微末节之中,需要一点一滴地耐心做工作。

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做题习惯,受益会很大。

例如,文理综合三科的答题顺序(养成习惯,反复操练)、考前错误反思、考试结束前15分钟如何把握等,学生如果养成良好的习惯,高考时每科力争多得3-5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要教育学生高度重视答题的规范性。

指导学生提高做题的“三度”,即提高“精度”、“准度”,“速度”。

“精度”就是做题的精确度,努力克服眼高手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毛病;“准度”就是标准度,从书写到卷面,再到答题内容应该排放的位置,排列顺序都要认真考虑,要养成习惯,避免失分。

为此,学校每次测试,不论是专题测试还是综合测试,都要要求班级进行优秀试卷展示。

“速度”就是做题速度要上去,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

高考失败的学生最痛心的事就是:会做但做不对,准确度较差;能做对但没有时间,速度上不去。

解决“三度”问题主要靠平时强化定时训练。

要重视交给学生解各类试题的方法技巧。

例如,材料类主观性试题解法与技巧一一三步法(读题、审题,写题)。

①读题,要做到四读:即读分值,读问题、读出处、读材料。

②审题,要做到四审、四定:即审分值定几点、审问题定四找、审出处定方向、,审材料定层次。

定四找是指:找状语一确定答案来源;找谓语一确定答案思路;找定语一确定答案时空;找宾语一确定答案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