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考试答案复习资料 (2)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考试答案复习资料 (2)

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答案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邦。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和酋邦模式两种。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商代称王。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政权的结合。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左右六人。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长子原则。

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9、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1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死后要加谥号。

1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1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1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宫廷系统。

1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政”或“相”。

1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17、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18、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19、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枢密院主军政,三司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20、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21、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制”,战国是“客卿制度”。

22、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23、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24、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隋朝开始,其机构为御史台。

25、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巡抚、总督后逐渐转变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26、秦中央由太尉主理全国军政。

秦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凡17岁至60岁岁都要服兵役。

27、在军事制度上,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世兵制,而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

28、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刑部,它和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29、秦以后的地方基本建制为、郡县制。

但西汉因分封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30、清朝的一省主管为巡抚,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是总督。

31、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为代表的经世派,他们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课题,预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任务。

32、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33、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它是一场将矛头指向的政治体制的改良运动,而1898年的百日维新是这场运动的高潮阶段。

34、清政府政治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是1844年设置的通商大臣,它实际上是代表清政府办理对外交往的官职。

35、1859年清政府设置了总税务司,但最重要职务一直以来为英国人所垄断,尤其赫德,在位45年,成为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在华的代理人。

36、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同文馆等学校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新军的组建。

37、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组织、谋略处,暂时作为军政府的决策机构,并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8、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是《鄂州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根本大法是(《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组织大纲》3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抵达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此,中华民国正式诞生。

40、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政事堂为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总统制。

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邦。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和酋邦模式两种。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商代称王。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政权的结合。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左右六人。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长子原则。

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9、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1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死后要加谥号。

1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1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1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宫廷系统。

1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政”或“相”。

1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17、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18、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19、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枢密院主军政,三司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20、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21、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制”,战国是“客卿制度”。

22、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23、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24、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隋朝开始,其机构为御史台。

25、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巡抚、总督后逐渐转变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26、秦中央由太尉主理全国军政。

秦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凡17岁至60岁岁都要服兵役。

27、在军事制度上,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世兵制,而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

28、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刑部,它和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29、秦以后的地方基本建制为、郡县制。

但西汉因分封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30、清朝的一省主管为巡抚,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是总督。

31、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为代表的经世派,他们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课题,预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任务。

32、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33、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它是一场将矛头指向的政治体制的改良运动,而1898年的百日维新是这场运动的高潮阶段。

34、清政府政治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是1844年设置的通商大臣,它实际上是代表清政府办理对外交往的官职。

35、1859年清政府设置了总税务司,但最重要职务一直以来为英国人所垄断,尤其赫德,在位45年,成为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在华的代理人。

36、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同文馆等学校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新军的组建。

37、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组织、谋略处,暂时作为军政府的决策机构,并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8、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是《鄂州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根本大法是(《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组织大纲》3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抵达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此,中华民国正式诞生。

40、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政事堂为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总统制。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ABA.群队B.部落C.酋邦D.聚落联合体2、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ABC。

A.燧人B.伏羲C.神农D.女娲3、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ABC 等三大集团。

A.华夏集团B.东夷集团C.苗蛮集团D.炎黄集团4、商代的“诸侯”对王室承担ABD 等义务。

A.朝觐B.纳贡C.劳役D.兵役5、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支柱是AB 。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宗庙制度6、西周的政治机构大体可以分为ABCD。

A.决策机构B.执行机构C.内廷宗教与文职机构D.宫廷机构7、西周国家的执行机构主要是“三有司”即ABC。

A.司土B.司马C.司工D.司寇8、战国时,有些国家实行五官制,五官即ABCD和大行。

A.大谏B.大田C.大司马D.大理9、战国时,司法职官地位上升,各国的司法职官主要有ABC。

A.大理B.司寇C.廷尉D.都尉10、战国时的任官符信制度有ABCD。

A.玺B.印C.符D.节11、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ABD。

A.皇位继承制度B.后宫制度C.宦官制度D.皇位世袭制度12、汉代有ABC等女官以管理后宫,形成女官制度。

A.女御长B.宫长C.宫中学事史D.尚宫13、在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是ABC 等朝代。

A.西汉B.东汉C.唐D.明14、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ACD朝为最。

A.东汉B.隋C.唐D.明15、明朝的司礼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席衙门,它具有BD 的权力。

A.批阅奏本B.传宣旨意C.阁票D.听讼16、明代的宦官领导一个全国性的特务机构,其系统有BCD。

A.二十四衙门B.锦衣卫C.东厂D.西厂17、东汉成帝时的“三公”为ABD。

A.大司空B.大司马C.大司徒D.丞相18、三国时的“三公”是ABC。

A.太尉B.司徒C.司空D.司马19、隋唐时掌握国家重要权力的机构,即所谓的“三省”是ABC 。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行省20、隋朝皇帝以下设“三师”,即BCD,他们并无实权。

A.太尉B.太师C.太傅D.太保21、古代委任官员的形式有ABCD等。

A.册授B.制授C.敕授D.旨授22、汉代对官员的惩罚一般有ABC 等。

A.降薪B.贬职C.免官D.回原籍23、古代表示职官等级的名号有ABCD。

A.品B.阶C.勋D.爵24、秦朝并称“三公”的是ABC。

A.御史大夫B.丞相C.太尉D.司空25、唐朝遇重大疑难案件,由ABC 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

A.大理寺卿B.刑部尚书C.御史中丞D.侍御史26、宋朝御史台机构由ABC 构成。

A.台院B.殿院C.察院D.谏院27、宋朝的军事权由ABC 分掌。

A.枢密院B.三衙C.兵部D.太尉28、隋唐宋的中央司法机构有ABC构成。

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都察院29、明朝掌一省军政民的是合称“三司”的AB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