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宗教宽容及其历史意义

浅谈宗教宽容及其历史意义

浅谈宗教宽容及其历史意义
宗教宽容的由来
在黑暗的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成为人人的必须无条件奉行的信仰形式。

罗马天主教会成为高高凌驾于一切世俗权力之上的最高权力机构,而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切弊病和衰弱征象都根植于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因此唯有宗教改革才是西欧近代文化的真正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然而宗教改革却又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涅槃过程,其中宗教宽容思想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可以说是第一个通过人文主义思想向天主教派发起挑战的运动,他们强调人权反对神权并公开的理直气壮的追求现世快乐的个人主义,从而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教会的禁锢思想。

为后来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不久宗教改革的暴风雨果然席卷了大半个西欧,其中尤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的宗教改革最为典型。

结果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运动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欧洲居民几乎有百分之四十都信奉了“新教”。

各种新教派不断扩大着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同天主教会产生了矛盾,由于惯有的宗教的狭隘性,天主教于新教出于了不共戴天的仇恨中,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便不可避免。

此外新教内部也矛盾重重,他们互相指责对方为异端,宗教迫害随处可见。

然而,随着三十年宗教战争的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署,宗教专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宗教宽容政策,从此以后信仰成为私人的事情一个人崇奉哪一派的宗教信仰全然由他自己决定。

宗教宽容使信仰获得自由,这也极大的促进了欧洲学术的复兴,从而使17世纪成为欧洲科学和哲学的“天才世纪”。

宗教宽容的历史意义
纵观历史,宗教宽容政策结束了旷日持久宗教战争和残酷无比的宗教迫害,为欧洲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而且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为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是宗教宽容政策保住了宗教改革运动的胜利果实,为整个欧洲的强大打开了大门。

首先,思想方面,宗教宽容政策开创了以理性为基础的现代社会。

毫无疑问,宗教改革对于西方文化转型和近代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构成了西欧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前提之一。

然而相对于宗教改革那样激烈的反对教会专制而言,宗教宽容更具有理智和理性精神。

它成功的化解了新教与旧教的矛盾,使信仰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欧洲其次,政治方面,宗教宽容还培养了人们关于信仰自由和自然权利的意识。

17世纪涌现出来的提倡宗教宽容的思想家如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培尔等认为基督教的本质就是博爱和仁慈,于是才奋力呼吁宗教宽容,这种关于宗教宽容的呼声就像启蒙运动时的启蒙家一样,深刻的启迪了人们的心灵,从而在基督教各教派中逐渐生长出一种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气氛,培养了人们关于信仰自由和自然权利的意识,进而引伸出国家主权和言论自由论,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政治运动和人权思想。

再次,经济方面,宗教宽容创造了宽容、自由的社会和宗教氛围和良好文化环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例如在17世纪,率先实行宗教宽容的荷兰成
为了一切具有先进思想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聚集地和避难所,这种宽容的社会气氛极大的增强了荷兰的吸引力,推动了荷兰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强大,促进了世俗文化的繁荣和进步,使17世纪的荷兰与英国一样成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沃土。

后来,这种宗教宽容的思想使得原本落后贫瘠的欧洲中北部成为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富庶的南方却没落了下去变成资本主义的附庸。

正如著名的大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说:“自由比任何事物都为珍贵,我有鉴于此,欲证明容纳自由,不但于社会无害,而且若无自由,则敬神之心无由而生,社会也不巩固。

”可见宗教宽容于人于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彻底解放了中世纪人们被禁锢的思想,深刻的影响了欧洲社会,让自由的思想得以传播从而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