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酒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酒精发酵:在糖的厌氧发酵中,经EMP途经生成丙酮酸,是通过乙醛途经被分解,形成乙醇的过程。
2、苹果酸-乳酸发酵: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将苹果酸分解为乳酸和CO2的过程。
3、配制酒:即以蒸馏酒或发酵酒为基础(酒基),人工配入一定比例的甜味辅料、芳香原料或中药材、果皮、果实等,混合陈酿后获得的酒。
4、酿造酒(又称发酵酒):即用原料经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酒,其酒度通常较低,如黄酒、啤酒、葡萄酒等。
5、蒸馏酒:即在原料酒精发酵后采用蒸馏技术而获得的酒,也就是用发酵酒通过蒸馏将酒度提高后的酒。
6、生理成熟:即浆果含糖量达到最大值,果粒也达到最大直径时的成熟度。
7、技术成熟:根据葡萄酒种类,浆果必须采收时的成熟度。
8、异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发酵后产生乳酸,乙醇(或乙酸)和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
9、同型乳酸发酵:是指产物中只生产乳酸和CO2的发酵。
10、滞留酒:
11、压榨酒:
12、潜在酒度:在20℃的条件下,100个条件单位中所含有的可转
化的糖,经完全发酵能获得的纯酒精的体积单位数量。
13、霉菌的生活史:是指霉菌从一个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直到又重新产生孢子的全过程。
14、无隔膜菌丝:整个菌丝为长管状的单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多个核。
15、有隔膜菌丝:菌丝被横隔膜分割为成串多细胞,每个细胞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
16、桃红葡萄酒:为含有少量红色素而略带红色色调的葡萄酒。
二、简答题:
1、霉菌细胞具有哪些特点?
①幼龄时,细胞壁一般很薄,细胞质充满整个细胞,衰老时,细胞壁逐渐变厚并出现双层结构②往往在表面产生色素和结晶体
③细胞质均匀而透明,随着菌龄的增长而变稠,并逐渐产生较多的液泡和贮藏颗粒④菌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酶
2、防止白葡萄酒酒精发酵中止的措施有哪些?
①首先应防止酿造酒度过高的干白葡萄酒,因为如果酒度高于
11.5%-12.0%(体积分数),则酒精发酵困难程度就会显著提高。
②添加优选酵母,且其添加量应达106cfu/mL,这一处理应在分离的澄清葡萄汁装入发酵罐后立即进行。
③在发酵开始后第二天结合加糖或添加膨润土进行一次开放式倒灌。
④如果葡萄汁中的铵态氮低于25mg/L或可吸收氮低于160mg/L,则应在加入酵母的同时,加入硫酸铵(≤300mg/L)
3、葡萄浆果果梗中的单宁具有哪些特性?
①在酒精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
②味涩,具收敛性,但可使葡萄酒具醇厚的特点
③很易氧化
④参加蛋白质的絮凝反应,有利于葡萄酒的澄清
⑤可与铁发生反应,形成不溶化合物,引起葡萄酒变坏(铁破败病)
⑥具轻微的抗菌作用,能抑制某些病害的发生、发展
⑦可与一些色素结合,形成稳定的色素物质,其颜色不再随环境pH 的改变而改变
⑧可与多种大分子物质相结合,除色素、蛋白质、多糖等外。
可与酒石酸、糖等结合,可改变葡萄或葡萄酒的口感质量,也导致陈年葡萄酒的沉淀
4、黄酒酒醪酸败对酒质会产生哪些影响?
①异味:酒醪如污染微生物的各种代谢产物,较严重能造成异臭味,即使污染微生物死亡或杀死但异臭味仍然会留在黄酒成分中。
②黏度提高:酒醪酸败某些污染细胞能分泌微生物多糖和蛋白质,使酒醪的黏度提高,糊精增加,从而造成酒醪压榨困难,酒质分离不畅。
③浑浊和沉淀:酒醪酸败后是污染微生物在发酵和贮酒中繁殖,常常使黄酒除沉、澄清过了困难并引起酒质浑浊和沉淀。
④成品酒口味变差:酒醪的酸败,不但降低出酒率,而且严重损害了成品酒的风味,酸败较严重的致酒质变味和无法饮用。
5、酿造桃红葡萄酒要遵守哪些原则?
①葡萄原料完好无损地到达酒厂
②尽量减少对原料不必要的机械处理
③对于佳利酿和染色葡萄品种避免浸渍
④如果需要浸渍,则浸渍温度最高不能超过20℃
⑤发酵温度严格控制在18-20℃的范围内
⑥防止葡萄汁和葡萄酒的氧化
6、精氨酸代谢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包括哪些?
7、黄酒发酵中开耙的目的是什么?
8、酿酒酵母的生长周期有哪几个阶段,跟经典的酵母生长周期比较,这一生长周期具有哪些特点?
9、使用受病危害的葡萄果实酿造葡萄酒时,需要对这一类果实进行怎样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