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试题库·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略)二、填空题1.普通话普通话方言普通话2.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3.普通话北京语音标准音北方话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语法规范4.方言雅言通语官话国语普通话5.方言6.北方方言北京话7.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8.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词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词法与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9.促进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10.北京语音标准音北方话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语法规范11.方言方言隔阂12.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3.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4.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15.客家话无方言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四、简答题(略)第二章语音一、名词解释(答案略)二、填空题1. 物理、生理、社会、社会性2. 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3. 音高、音强、音长、音色4. 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5. 气流不受任何阻碍、气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6.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7. 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8. 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最小的语音片段9. 辅音、21 10. 发音部位、发音方法11. 气流受阻部位、双唇、齿唇、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12. 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方法、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13. 清音、浊音14. 送气音、不送气音15. 浊边音、浊鼻音16. m n l r 17. p t k q ch c 、 b d g j zh z 18. q、 z 19. 零声母 20. 声母后面的部分、韵头、韵腹、韵尾21. 单元音、10个 22 .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唇形圆展23. 39、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24.主干、主要元音、韵头、介音、韵尾、尾音25. i u ü、、i u o、n ng 26. –i[ʅ]、-i[ɿ] 27.ê[ɛ]、e[] 28.前响复韵母、韵腹、清晰、响亮、韵尾、轻、短 29.后响复韵母、韵头、韵腹、长、响 30. ê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31. a、e、i、o、ng 、、元音加上一个鼻辅音构成的韵母、鼻辅音、an、en、ian 、in、uan、uen、van、vn、 ang、eng、uang、ueng、ing、iang、ong、iong32. a、a、e、o、i、u、u、i、 ng 33. i、-i、-i、-i、-i、开口呼韵母34.字调 35.区别意义 36.相对音高、绝对音高 37.声调的实际读法38.五度标记法、55、 35 、214、 51 39.种类、能够区别意义的调值归纳出来的类40.基本结构、最小41.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42.最多4个,少则1个;1-3个;韵头或韵尾;各个音节都有声调 43.j q x 44.g k h zh ch sh r z c s 45.n、l 46.iu、ui、un、47.jqx,零声母前加 y 48.iu、ui 49.韵腹50.开口呼音节开头的左上角 51.连写52.音长变短音强变弱音高不固定音色变化 53.去声前面变阳平、非去声前变去声、夹在词中变轻声54.韵母“儿”跟在其他韵母之后,使那个韵母具备卷舌动作,这种语音现象就叫儿化、儿化后的韵母叫儿化韵 55.ê、er二、单项选择题1.A2.D3.C4.D5.C6.C7.C8.D9.B 10.C 11.B 12.B 13.B 14.C 15.B 16.A 17.C 18.B 19.D 20.C 21.B 22.D 23.A 24.A 25.B 26.A 27C .28.C 29.D 30.C 31.B 32.C 33.C 34.D 35.C 36.C 37.C 38.B 39.C 40.B 41.D 42.A 43.C 44.B 45.C 46.C 47.B 48.C 49.D 50.B 51.A 52.B 53.D 54.C 55.B 56.B 57.C 58.A 59.D 60.D 61.D 62.A 63.B 64.D 65.D 66.B 67.A 68.B 69.D 70.D 71.D 72.C 73.D 74.A 75.B 76.C 77.B 78.B 79.B 80.B 81.D82.A 83.A 84.B 85.A 86.D 87.B 88.B 89.D 90.B三、多项选择题1.A B D2. B C3.B C D 4 .A B C 5.A B 6. A D 7. A D 8. B C D 9. B D 10. BC 11.A E 12.A CD 13.EF 14. B D F 15. A C D 16. A B C D 17. B D 18. A B C 19.B C 20. A B E四、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五、分析题2.请指出声母 "f、h、s、n、x "跟四呼的配合关系:(用“+”、“-”标注)六、(答案参阅教材,此处略)。
第三章文字一、名词解释(答案略)二、、填空题1.记录语言、辅助性交际、形音义2.时间和空间、现在、未来、交际作用和范围3.语言、语言、语言4.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悠久、6000、30005.表音文字、表意文字、表意6.适应汉语的方言分歧、同音词多的现象7.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形声字8.3500、2500、1000、高度集中性9.汉族人的祖先、社会实践、实践10.人类文明、社会进步11.笔画、偏旁12.笔画、偏旁13.象形、指事、会意、形声14.点、横、竖、撇、捺、提15.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6.纯表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17.象形18.纯符号性质的、在象形字上加指示性符号的19.异体会意、同体会意、明、休、从、北20.表意、象形、变体(指事)21.表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22.左形右声、左声右形、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内形外声、外形内声23.省形、省声24.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25.殷商、龟甲或兽骨、殷商到西周、青铜器、钟鼎26.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27.小篆、最后28.隶书29.楷书30.简化31.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32.《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33.约定俗成、稳步前进34.减少笔画、精简字数、整理字形35.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36.定量、定形、定音、定序37.《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38.音序法、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笔顺法)、号码法、使用频度法39.使用标准简化字,限制繁体字、废除异体字,禁止生造字、纠正错别字40.从俗、从简、从书写方41.写得不成字、把甲字写成乙字42.字形、字音、字义43.笔画错误、构件错误、部位错误、类化错误、44.音近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义近而误三、四、五(答案略)第四章词汇一、名词解释:(答案参见教材,此处略)二、填空题1.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2.构成词和别的语素一起构成词和别的语素一起构成词3.12 10 74.双声非双声叠韵关系的叠韵5.短语句子词6.单纯词两个或两个以上7.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8.复合式重叠式9.不同词根相同词根词根加词缀10五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补充式11.词的语音形式词的意义12.概括13.理性义色彩义附属义14.等义词近义词15.理性意义方面色彩方面词性和用法方面16.意义相反或相对互补反义词极性反义词17.核心构成新词18.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19.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隐语20.成语惯用语歇后语比较固定具有整体性词21.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22.三动宾23.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24、方言词的规范外来词的规范古语词的规范新词的规范25.必要性普遍性明确性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四、单项选择题1、C2、A3、C4、A5、B6、A7、C8、B9、D10、A11、C12、B13、D14、B15、A16、D17、C18、A五、多项选择题1、ADE 2、ABCDE 3、BDE 4、BC 5、BDE 6、BCE 7、ACE 8、BC 9、AB10、BD六、分析题1、①动宾②偏正③联合④偏正⑤动宾⑥补充⑦主谓⑧联合⑨偏正⑩偏正2、①音译②音意融合③音译加意译④音译加意译⑤音意融合⑥音译⑦半音译半意译⑧音义融合⑨字母外来词⑩字母外来词3、①A、本义、基本义B、转义②A、本义、基本义B、转义③A、本义、基本义B、转义④A、本义B、基本义C、转义D、转义⑤A、本义、基本义B、转义C、转义⑥A、本义、基本义B、转义C、转义⑦A、本义、基本义B、转义C、转义⑧A、本义B、基本义C、转义D、转义4、①动作行为的特点不同,即语义程度轻重不同。
②语义范围大小不同。
③支配对象不同。
④感情色彩不同。
⑤词的用法(句法功能)不同。
⑥语体色彩不同。
⑦动作行为的特点不同,即语义程度轻重不同。
⑧感情色彩不同。
⑨语义范围大小不同。
⑩语体色彩不同。
5、①A、B、C、三词同音②A、B、二词同音③A、B、一词多义6、①成语②歇后语③谚语④歇后语⑤惯用语⑥惯用语⑦成语⑧歇后语⑨惯用语七、改错题1、⑴“拘泥”改为“拘谨”。
词的用法(词的句法功能)不对。
⑵“了解”改为“知道”。
两个词的动作行为特点不同,词义程度太重。
⑶“传染”改为“传播”。
支配对象不妥。
⑷“方针”改为“措施”。
支配对象不妥。
“后果”改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