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论一、选择题1.口服给药的优点是()A.给药剂量准确B.不会发生首关效应C.所有的病人(如昏迷、呕吐病人)均可应用D.使用方便、安全2.成瘾性是指病人:()A 对药物有精神依赖性B 产生躯体和精神依赖,停药后有戒断症状C 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D 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E 使用较大剂量才有作用3.药物的半衰期愈长,说明该药作用:()A 出现快B 出现慢C消除快 D 消除慢 E 吸收多4.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C.药物水溶性大小D.药物对受体亲和力高低E.药物脂溶性强弱5.首过效应主要发生于下列哪种给药方式()A.静脉给药B.口服给药C。
舌下含化D.肌内注射E.透皮吸收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特点为()A.药物的半衰期与剂量有关B.为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不变D.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递增E.体内药物经2~3个t1/2后可基本清除干净7.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B.药物的吸收速度C.药物的排泄速度D.药物的消除速度E.药物的分布速度8.药物的副反应是()A.难以避免的B.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C.剂量过大时产生的不良反应D.药物作用选择性高所致E.与药物治疗目的有关的效应9.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为:()A.药酶诱导剂B.受体激动剂C.药酶抑制剂D.受体阻断药E.受体部分激动剂10.药物依赖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A.主动转运B.被运转运C.出胞和入胞D.单纯扩散E.易化扩散11.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A.治疗作用B.预防作用C.副作用D.三致反应12.药物的首过效应可能发生于()。
A.舌下给药后B.吸入给药后C.口服给药后D.静脉给药后13.下列给药途径中,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A.吸入B.口服C.肌肉注射D.皮下注射14.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低侧扩散B.不消耗能量而需载体C.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15.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药理学基础是()A.用药剂量过大B.机体的敏感性过高C.用药时间过长D.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16.下列对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例的药量B.常为小剂量用药时的消除方式C.多次用药经4~5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达稳态D.半衰期不是恒定值17.下列对部分激动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较弱的内在活性和较强的亲和力B.具有较弱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C.单独使用时,呈现弱的激动剂的作用D.具有激动和拮抗两种特性18.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可使受体数目()A.减少,对激动药的敏感性降低B.减少,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增高C.增多,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增高D.增多,对激动药的敏感性降低1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A.仍然具有活性B.不易被其他药物排挤C.可被其他药物排挤D.促进药物的分布20.下列哪项不是联合用药的目的()A、增强疗效B、减少不良反应C、减少耐药性的发生D、达到多种治疗目的E、促进药物的消除21.某药在多次应用治疗量后疗效下降,可能使患者对药物产生了()A、耐受性B、过敏性C、耐药性D、高敏性E、依赖性22.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药物效应的病理因素()A、疾病严重程度B、肝功能不良C、肾功能不良D、药物相互作用E、潜在性疾病23.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A、ED50与LD50的比值B、LD50与ED50的比值C、LD50与ED50的差D、ED95与LD5的比值E、LD1与ED99的比值24.某药的治疗指数大,则说明该药物()A、作用强B、毒性强C、安全性大D、安全性小E、作用弱25.药物常用量的剂量范围是指()A、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B、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C、比最小有效量大些,比极量小些D、不超过极量E、比最小有效量大些,比最小中毒量小些26.经肝药酶转化的药物与药酶抑制剂合用后其效应()A、减弱B、增强C、不变化D、被消除E、超强化27.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呈解离型,再吸收障碍28.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A、消化道B、呼吸道C、肾脏D、汗腺E、乳腺29.药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血液浓度逐渐降低的过程称为()A、代谢B、消除C、解毒D、灭活E、排泄30.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药物()A、作用增强B、代谢加快C、排泄加快D、分布加快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31.药物被动转运的特点是()A、需耗能B、需载体C、有饱和现象及竞争抑制D、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E、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32.关于受体激动剂的概念正确的是()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B、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C、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D、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E、与受体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33.肺结核患者用治疗量链霉素肌注治疗一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但却逐渐出现头晕、恶心、耳鸣、听力下降并发展为耳聋,链霉素引起的耳聋是属于()A、治疗作用B、副作用C、超敏反应D、对因治疗E、毒性反应3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A、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B、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C、副作用和毒性反应D治疗作用和副作用E、副作用和超敏反应35.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出现口干现象称为()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超敏反应D、治疗作用E、以上均不是36.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不包括()A、提高机体的生理功能B、降低机体的生理功能C、产生新的功能D、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E、掩盖某些疾病现象37.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A 肾B 肝C 皮肤D 呼吸道38.、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为()A药酶诱导剂 B 药酶抑制剂 C 受体激动剂 D 受体阻断剂39.药物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A.口服给药B.舌下给药C.直肠给药D.肌肉注射E.皮下注射40.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A 治疗作用B 预防作用C 副作用D 继发反应41.《本草纲目》收载药物()A 1892种B 365 种C 659种D 11000种42.反复用药后,停药出现戒断症状是指()A 成瘾性B 习惯性C 副作用D 不良反应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属于()A 预防作用B 治疗作用C 选择作用D保护作用二、填空题43.治疗指数是与的比值。
44.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时,受体数目,亲和力,称为向下调节。
45.长期应用受体阻断药时,该受体数目,亲和力,称为向上调节。
46.药物半衰期长,则给药间隔时间,药物半衰期短,则给药间隔时间。
47.主动转运的特点、、。
48.影响被动转运的因素有、、。
49.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
50.联合用药的结果可能是药物原有的作用增加,称,也有可能使药物原有作用减弱,称。
51.药物消除的类型、。
52.用药中的护理程序包括、、、、五个步骤。
53.用药护理中的护理程序包括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54.用药护理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不良反应——74.选择作用——75.吸收作用——76.局部作用——77.抑制作用——78.兴奋作用——79.药物学——80.药物——81.治疗指数——82.常用量——83.治疗量——84.极量——85.最小有销量——86.高敏性——87.耐受性——88.血浆半衰期——89.蓄积——90.恒量消除——91.恒比消除——92.消除——93.肝肠循环——94.药酶抑制剂——95.药酶诱导剂——96.肝药酶——97.生物利用度——98.首关消除——99.药物的吸收——100.主动转运——101.配体——102.受体——103.药物依赖性——104.二重感染——105.继发反应——106.特异质反应——107.变态反应——108.停药反应——109.后遗效应——110.毒性反应——111.副作用——四、判断题112.对某药有过敏反应史的患者,当再次用该药时,可减少剂量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113.毒性反应是因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所致。
()114.毒性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剂量不足。
()115.任何途径给药,均需通过吸收过程才能进入血液循环。
()116.比最小有效量大些,比极量小些是指药物常用量的剂量范围()117.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ED50与LD50的比值()118.某药的治疗指数大,则说明该药物安全性小()119.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120.护士在执行给药方案时应按经验处理医嘱()121.古代药物学阶段这一时期应用的药物均为天然药物()122.受体激动药、受体拮抗药共同点为都具有亲和力()123.肝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124.过敏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无关()125.药酶抑制剂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126.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127.静脉注射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128.肌内注射比皮下注射吸收快()129.药物分子小、脂溶性高易吸收()130.《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131.《本草纲目》是唐代李时珍所著()五、问答题132.护士在执行给药方案时应注意哪些工作?133.药物的作用类型有哪些?134.药物学可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135.什么是联合用药?它的目的是什么?136.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起效快还是起效慢,为什么?137.受体激动药、受体拮抗药和受体部分激动药或拮抗药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138.简述受体的类型?139.简述受体的调节?140.有关药物与受体作用的学说?141.受体作用机制的要点是什么?142.说出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哪些?143.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第一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43.(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44.(减少减弱)45.(增多增强)46.(长短)47.(逆浓度差转运需消耗能量需特异性载体)48.(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药物的脂溶性体液的PH)49.(吸收分布代谢排泄)50.(协同作用拮抗作用)51.(恒比消除恒量消除)52.(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计划,护理评价)53.(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计划,护理评价)54.(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55.(吸收,分布,代谢,排泄)56.(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57.(恒比消除,恒量消除)58.(游离型,结合型)59.(简单扩散,易化扩散,膜孔滤过)60.(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61.(离子通道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细胞内受体)62.(亲和力,内在活性)63.(选择作用)64.(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继发反应,耐受性和耐药性,药物依懒性)65.(防治作用,不良反应)66.(兴奋作用,抑制作用)67.(酸性环境)68.(药动学,药效学)69.(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基因工程药物)70.(《本草纲目》 52 1892)71.(《新修本草》, 884)72.(《神农本草经》,365)三、名词解释73.指不符合用药目的,給机体带来不适或损害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