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测

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测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
四、珠蛋白生成异常的检测
• 血红蛋白电泳
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
• 抗人球蛋白试验
• 冷凝集试验
六、陈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有关检测
• 酸化溶血试验
• 蔗糖溶血试验
• 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小结
复习与思考题
• 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 参考值:0.005~0.015或
(24 ~84) ×109/L
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 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 网织红细胞检测
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
•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
②巨多分叶核中性 粒细胞(右上)
③双核中性粒细胞 (右下)
④环形核中性粒细胞
⑤棒状小体(Auer body)
⑥其它异常形态粒细胞:多与遗传性疾病有关 1)Pelger-Huet畸形; 2)Chediak-Higashi畸形; 3)Alder-Reilly畸形; 4)May-Hegglin畸形。
• 2、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 义。 • 3、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 4、血沉测定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2)WBC计数及分类计数的参考值
(3)WBC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 胞的核象变化
• 核左移(右
上图)
• 核右移(右 下图)
(5)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①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1)大小不均:在某些病理情况如 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时,可见 中性粒细胞大小悬殊,这可能是在 内毒素等作用下,骨髓内中性粒 细胞的前期细胞发生顿挫性不规
2、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的检测 (1) RBC及Hb的参考值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3)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4)红细胞形态改变
①左图:正常红细胞形态 右图:红细胞大小不一
②红细胞染色反应 异常
③红细胞形态异常
④红细胞结构的异常
3、WBC的检测
(1)WBC计数及分类计数
⑦异型淋巴细胞:在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 使 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淋。
4、类白血病反应
• 中性粒细胞型
• 嗜酸性粒细胞型 • 淋巴细胞型
• 单核细胞型
5、血小板的检测
(1)血小板计数
正常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增高
PLT计数
减少
反应性 生成障碍 破坏或消耗增 多
第二章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 目的要求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
以及白细胞分类的检查方法、正常值及增减变化 的临床意义。 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及血沉测定,掌握正常值及
血液一般检测
•血常规 •网织红细胞检测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血沉)
一、血常规测定
1、血常规重要的参数
• 红细胞(RBC) • 血红蛋白(Hb) • 白细胞(WBC) • 血小板(PLT) • 血细胞直方图

(3)外周血血小板形态
①大小的变化
• 正常血小板胞体直径:2~4µm。
• 小血小板胞体直径:<2µm。
• 大血小板胞体直径:5~7µm。 • 巨大血小板胞体直径:>8µm。 • 超巨大血小板胞体直径:>20µm。
②形态的变化 • 蛇形血小板(右上) • 活化的血小板(右下)
③血小板分布情况
6、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
ITP、SLE、DIC、TTP、 上呼吸道感染、风疹、输 血后PLT减少症。
原发性
骨髓增生性疾病(慢粒、真红 、骨纤早期、原发性PLT增多症 )
急性感染、急 性溶血、某些 癌症患者
AA、MA、骨纤晚 期、AL、放射性损 伤
(2)血小板平均容积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测定
• 参考值
• 临床意义
MPV:7~11fl ; PDW:15%~17%
• 红细胞比容(HCT,%) •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fl)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pg)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g /L)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
7、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二、网织红细胞的检测
• 晚幼红脱核后的细胞 • 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 碱性物质
则分裂的后果。
2)中毒颗粒:为2-3个嗜天青颗粒
的融合,染黑色或紫黑色,可能为
细胞摄取细菌或血浆蛋白后发生变 性,也可能是自噬体。 3)空泡: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 或颗粒缺失,提示细胞发生吞噬现 象。
)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因
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
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
染成灰蓝色,是胞质局部不成熟的 表现。常见于严重感染,如猩红热 、白喉、肺炎、麻疹、败血症、烧 伤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