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度建阳市紫云英品种(系)比较试验
摘要:为筛选适合福建省建阳市土壤、气候条件、高产的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品种,2009~2010年度选择5个紫云英品种(系)进行小区种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在紫云英性状特征方面(株高、茎粗、分枝数等),闽紫6号表现均比弋江籽、闽肥3号、“8410441”、宁波大桥突出。
在鲜草量方面,闽紫6号均高于弋江籽、闽肥3号、8410441、宁波大桥。
在留种量方面,闽紫6号和弋江籽均表现出比闽肥3号、“8410441”、宁波大桥高。
闽紫6号品种为5个引进品种中综合表现最好的品种,适合建阳市的土壤、气候条件,可作为该市高产紫云英种植的当家品种。
关键词: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品种;鲜草量;留种量;建阳市
Abstract:FiveChinesemilkvetch(Astragalussinicus)varietieswereselectedas materials in acomparingtestinordertoscreeneffectivevarietiessuitable fortheconditions ofsoil,climaticandwith highyieldinJianyang,Nanpingcity.TheresultsindicatedthatMinziNo.6weresuperiortoYijiang,MinFeiNo.3,8410441andNingbodaqiaointheshapeandproperties.Inthecuttingfreshgrassandharvestingseedsyield,MinziNo.6wasalsosuperiortoYijiang,MinFeiNo.3,8410441andNingbodaqiao.Besides,MinziNo.6waswith thebestoverallperformancesamong allfivevarieties.Therefore,MinziNo.6whichcouldsuitto theconditionofsoil,climaticandhighyield,couldbethedominatevarietyofhighyieldinJianyang,Nanpingcity.
Keywords:Chinesemilkvetch(Astragalussinicus);variety;freshgrassyield;yieldofharvestingseeds;Jianyang city
我国绿肥资源丰富[1-3],但适用于南方稻田的豆科绿肥的植物却不多。
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是福建省冬季主要绿肥作物,作为稻田绿肥是一种纯天然生物有机肥料,对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
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4-9]。
近年来,有机肥和绿肥的生产受到忽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紫云英的种植和发展。
为筛选适合建阳市土壤、气候条件、高产的紫云英品种,提高单位面积鲜草产量,恢复和发展紫云英生产,共选用5个紫云英品种(系)(省外引进3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扩繁2个)进行小区比较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弋江籽、闽紫6号、闽肥3号[原编号83(24)4-1-1]、“8410441”、宁波大桥5个品种(系)。
1.2试验田概况
试验在位于福建省建阳市的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供试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土壤肥力状况为有机质18.9g/kg,碱解氮128.2mg/kg,速效磷54.4mg/kg,速效钾141.9
mg/kg,试验前茬作物为水稻。
1.3试验设计
各品种播种时间均为2009年9月30日。
紫云英品种(系)比较试验研究分为割青和留种2个试验,每个试验的各品种(系)处理设3次重复,共计15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每小区面积20m2,种子用量为22.5kg/hm2,即每小区播种量为45g,播种方法为条播。
割青试验2010年3月11日进行实割测产验收,留种试验2010年5月7日进行实收。
施肥时间:2009年9月30日拌肥,12月23日追施钙镁磷肥,2010年2月20日追施氮肥。
病虫害防治:2010年4月5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稀释液喷雾。
1.4数据分析
采用DPS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紫云英品种(系)的性状特征
2.1.1生育期由表1可知,各品种(系)播种和出苗时间一致,弋江籽和闽紫6号现蕾、初花、盛花、成熟时间比闽肥3号、“8410441”、宁波大桥早,属中熟偏早品种;宁波大桥的现蕾、初花、盛花、成熟时间比弋江籽、
闽紫6号、闽肥3号、“8410441”迟,属晚熟品种;闽肥3号和“8410441”生育期相对一致。
2.1.2基本苗数由表2可知,闽紫6号在不同时间的每平方米苗数均多于弋江籽、闽肥3号、“8410441”、宁波大桥,闽紫6号在福建省建阳市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
2.1.3农艺性状由表3可知,开春前各品种(系)经济性状表现为闽紫6号在株高方面均优于弋江籽、闽肥3号、“8410441”、宁波大桥。
在叶片数方面,弋江籽表现出比闽紫6号、闽肥3号、“8410441”、宁波大桥多。
表4结果表明,各品种(系)盛花期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为闽紫6号在株高、分枝数、收草时基本苗等方面均表现出比弋江籽、闽肥3号、“8410441”、宁波大桥优越。
2.2不同紫云英品种(系)的鲜草产量比较
由表5可知,不同品种(系)之间鲜草产量折合每公顷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闽紫6号、宁波大桥、“8410441”、弋江籽、闽肥3号,经多重比较可知,不同品种(系)之间鲜草产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其中闽紫6号的鲜草产量均明显高于宁波大桥、“8410441”、弋江籽、闽肥3号,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2.3不同紫云英品种(系)留种产量及其性状表现
由表6可知,不同品种(系)折合每公顷留种产量,从高至低依次为闽紫6号214.37kg,弋江籽211.04kg,“8410441”167.98kg,闽肥3号78.99kg,宁波大桥66.41kg。
经多重比较可知,不同品种(系)之间留种产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其中,闽紫6号的留种产量极显著高于闽肥3号、宁波大桥(P<0.01),显著高于“8410441”(P<0.05),但闽紫6号和弋江籽之间留种产量差异不显著。
每荚种子数方面,从高至低依次为闽紫6号、闽肥3号、“8410441”、弋江籽、宁波大桥,其中闽紫6号、闽肥3号、“8410441”、弋江籽与宁波大桥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闽紫6号、闽肥3号、“8410441”、弋江籽之间差异不显著。
在千粒重方面,弋江籽、闽紫6号、“8410441”均表现出比闽肥3号、宁波大桥优越,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但在每分枝花序数方面,“8410441”表现出比弋江籽、闽紫6号、闽肥3号、宁波大桥优越,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对于每分枝结荚数,闽肥3号>“8410441”>闽紫6号>弋江籽>宁波大桥,闽肥3号、“8410441”、闽紫6号与弋江籽和宁波大桥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闽肥3号、“8410441”、闽紫6号之间的每分枝结荚数差异不显著。
3小结与讨论
从上述试验结果可知,2009~2010年度在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的紫云英品种(系)比较试验,在紫云英性状特征方面(株高、茎粗、分枝数等),闽紫6号的表现均比弋江籽、闽肥3号、“8410441”、宁波大桥突出。
在鲜草产量方面,闽紫6号高于弋江籽、闽肥3号、8410441、宁波大桥。
在留种产量方面,闽紫6号和弋江籽均表现出比闽肥3号、“8410441”、宁波大桥高。
因此,结合建阳市土壤、气候条件,从品种(系)比较试验的综合表现可以看出,闽紫6号品种综合表现最佳,适宜作为建阳市紫云英种植的当家品种。
因此,大力推广优势绿肥紫云英品种(系)的栽培种植,可以促进水稻化肥减量施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通过冬种紫云英,增加了冬闲田地面覆盖,能够改良土壤,提升稻田肥力,生态环境也可得到有效改善[10]。
参考文献:
[1]陈志宏,李晓芳,旭疆,等.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J].草业科学,2009,26(5):1-6.
[2]苏加楷,张文淑,傅林谦.我国牧草资源多样性的保存鉴定和利用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83-89.
[3]王春景,周守标,陈乃东,等.安徽牧草资源多样性[J].草业科学,2006,23(5):12-16.
[4]王华,黄宇,阳柏苏,等.中亚热带红壤地区稻-稻-草轮作系统稻田土壤质量评价[J].生态学报,2005,25(12):3271-3281.
[5]刘英,王允青,张祥明,等.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8-99.
[6]王允青,张祥明,刘英,等.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699-700.
[7]黄庆裕.紫云英压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1998(2):29-31.
[8]官会林,刘士清,张无敌,等.紫云英轮作与退化山地红壤肥力恢复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4):494-497.
[9]林多胡,叶永秦,陈云平,等.紫云英新品种闽紫1号的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1993,8(4):16-20.
[10]林多胡,顾荣申.中国紫云英[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