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的康复 ppt课件
• 音节:是在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自然语音单位 如:西安(xi ’an) 鲜(xian) 音素一样,音节不一样
发音部位:
发辅音时,对气流能够形成阻碍的发音器官就是主要的发音部位
————————————————————
类别
发音部位
举例
———————————————————————————————
双唇音
• 发音方法: 1.塞音:成阻部位完全闭合,持阻并突然除阻,如b p d t g k 2.擦音:成阻部位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造成摩擦音, 如f s sh r x h 3.塞擦音:成阻部位开始时完全闭合,当发音时,成阻部位立刻微微打开一条狭缝,让 气流从狭缝中摩擦挤出,如z c zh ch j q 4.鼻音:成阻部位完全闭合堵住气流,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让气流 从鼻腔通过,如m n 5.边音:舌尖抬起和上齿龈接触形成阻碍,阻塞气流,气流从舌的两边流出, 同时,舌自然落下造成边音,如 l
舌、下颌、鼻腔等。受舌下神经、面神经、三叉 神经、舌咽神经等支配。
三、语言治疗的语言学基础
• 音素:是可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 1.元音:是发音时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 2.辅音:是发音时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并冲 破阻碍发出的声音
• 音位:是语言中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单位 同一个语音类型:ba、bi、bu 不同的语音类型:ba、pa
• 喉外肌 舌骨上肌——三叉神经——使舌骨前上、后上运动
面神经 舌下神经 舌骨下肌——舌下神经——下拉舌骨、下拉喉 颈神经丛 咽提肌 ——舌咽神经——上拉咽壁 咽收缩肌——舌咽神经——收缩咽腔 迷走神经
调音
• 语音产生时,声门以上各个器官的作用叫调音。 • 调音器官包括:唇、齿皮层 中央前回
把Broca 区的信息变成运动以产生言语
Broca区
额下回后部
为口颜面和呼吸运动的联合皮层,
产生言语所必需的运动模式
初级听觉皮层 颞上横回
接收和分析听觉信息
Wernick区 颞上回后部
分析从初级听觉传来的信号,翻译其意义
弓状纤维
连接Broca区和Wernick区 把信息从Wernick区传向 Broca区
• 大脑的功能侧化: 大脑分为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外形相似,
结构和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称作大脑结构和功能 的侧化。
左侧大脑半球
语言能力 左右定位 计算能力 手指识别 数学 推理 逻辑
右侧大脑半球
绘图、绘画能力 建造能力 容颜识别 穿衣 躯体的和空间的定向能力 持续运动 音乐、想象力
和语言有关的区域及功能
上唇与下唇中部形成阻碍
bpm
唇齿音
上齿与下唇内侧形成阻碍
f
舌尖前音
舌尖与上齿龈形成阻碍
zcs
舌尖中音
舌尖与上齿龈形成阻碍
dtnl
舌尖后音
舌尖与硬腭前端形成阻碍
zh ch sh r
舌面音
舌面中前部与硬腭形成阻碍
jqc
舌根音
舌面后部与硬腭后部形成阻碍
gkh
————————————————————————————————
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
听觉中枢
• 声学水平:
指“声”的形式,声音大小(强度)、高低(音调)、音色
言语链
言语学水平 (语言表达中枢)
言语学水平 (语言理解中枢)
生理学水平 (构音器官)
生理学水平 (听觉器官)
声学水平 (声音)
(1)大脑的控制和调节
大脑皮层 言语
说话的意愿
神经冲动 构音器官
(2)构音的发生过程
腰神经丛 腹内斜肌——肋间神经+
腰神经丛 腹横肌—— 肋间神经+
腰神经丛
喉运动
• 喉内肌 环甲肌——喉上神经返支——拉紧声带 甲杓肌——迷走神经返支——声门闭锁,松弛声带 声带肌 ——迷走神经返支——声带紧张 环杓侧肌——迷走神经返支——声门闭锁 杓 肌——迷走神经返支——声门闭锁 环杓后肌——迷走神经返支——声门开大
语言障碍的康复
言语-语言障碍
• 言语-语言障碍是指言语-语言处理过程的各阶段单 独受损或两个以上阶段共同受损。
• 语言治疗是通过语言评价,对语言障碍的性质、类 型、原因和严重程度作出诊断,以确定语言训练的 方法和治疗程序,使患者的交流能力最大限度地得 到恢复。
二.语言交流的医学基础
(1)大脑的功能侧化和语言中枢
外侧裂周区 环绕外侧裂周围的区域
包括Broca区、弓状纤维和Wernick区
分水岭区
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
引起经皮层性失语,复述不受损
后动脉分布交界区
角回和缘上回 为顶叶的前下部
为听觉、躯体感觉、视觉联合皮层,
起联系、整合的作用
视觉联合皮质 枕叶和顶叶的18、19区
对视觉初级信号进行分析
胼胝体
连接两个半球的纤维
联系左右半球的同一区域
(2)语言侧化与利手的关系
利手
右 左
病例数
140 122
语言代表区(%)
左
双右
96 0
4
70 15 15
3.言语产生的机制
言语-语言的产生、传递和接受过程
• 言语学水平:
在大脑内完成,
以所规定的符号为基础,
用语言学概念将所说内容组合起来
• 生理学水平:
构音器官的协调运动
• 成人:男30秒 女20秒
儿童:
最
长
声
时
的
常
模
和
训
练
目
标
6岁男孩,MPT=5
呼吸功能异常
主要呼吸肌及其神经
• 胸廓肌: 肋骨提肌——脊神经后支 后锯肌—— 肋间神经 肋间外肌——肋间神经 胸横肌—— 肋间神经 后锯肌—— 肋间神经 肋间内肌——肋间神经
• 腹壁肌 膈肌———— 膈神经 腹直肌——— 肋间神经 腹外斜肌——肋间神经+
• 1.呼吸运动:呼气产生 声音的能源
• 2.喉头运动:将呼气气 流变成声音(发声、喉 头调节)
• 3.调音运动:将音源进 行各种变调,给予语言 的音色。
呼吸运动
• 呼吸器官包括:肺、支气管、气管、胸廓、横膈膜和辅助横 膈膜运动的腹肌群组成。
• 说话时的呼吸: 1.呼气时要有一定的压力 2.呼气时压力能维持一定的时间 3.能适当控制呼气压的水平 4.以上的条件,不需要特别的努力呼吸,都是在无意识中实现 5.说话时,吸气相在0.5秒左右,呼气相在5秒以上。
最长声时
• 最长声时的定义: –指一个人在深呼吸后的最长发声能力。 –反映了言语呼吸功能。
最长声时测量的临床含义
• 测得的最长声时值小于正常值下限,表示有以下可能: – 呼吸方式异常,如:胸式呼吸。 – 呼吸功能减弱,不能为嗓音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 – 呼气和吸气运动不协调。 – 嗓音功能异常,如:声门闭合能力减弱,气息音。 – 起音方式异常,如:硬起音或软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