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
初次捕获个体数
=总数N
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4.高中教材实验方法汇总
(1)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

血糖调节的模型—构建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法;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

(2) 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3)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

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观察叶绿体——活体观察法(无需染色)。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死体染色法。

(4)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进行相互对照)和产物检测法。

(5) 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渗透作用)吸水涨破法。

取材: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不能用禽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6) 恩格尔曼水绵实验——通过好氧细菌确定释放氧气的部位在叶绿体(自变量:光照和黑暗;因变量:好氧菌聚集部位)
(7) 假说—演绎法:①孟德尔发现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证明DNA的复制方法是半保留复制
(8)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9) 同位素标记法:①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②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O全部来自于H2O(自变量:标记物H218O和C18O2,因变量:O2的反射性)
③卡尔文追踪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④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⑤DNA半保留复制
(10)提纯,鉴定—艾弗里的实验;离心技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半保留复制。

(1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材料——淀粉和淀粉酶,不能使用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温度影响易分解)。

检测试剂不能用斐林试剂宜用碘液。

(1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慎用淀粉作底物,不能用碘液检测。

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不能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再控制温度或PH,而应该先控制好酶和底物的温度和PH再将二者混合。

(1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材料—高茎、矮茎豌豆,注意—将母本去雄防止自花传粉。

(14)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原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就几乎不含DNA、RNA。

②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

原因: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

③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原因: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状态,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15)萨克斯的实验结论:①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②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叶片遮光组为实验组,叶片曝光组为对照组。

实验设计:1.实验变量:自变量:单一变量;无关变量:等量适宜;因变量:可观测2.遵循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多设计组)、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对照原则(空白对照:加水或盐水;相互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3.设计步骤:①取材分组编号②实验处理(实验组:对照组:)③适宜条件培养(反应)一定时间④结果观察及分析4.结果预测:验证类实验结果是惟一的,结论就是题目;探究性实验结果有多种可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