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填空建筑史观1、弗莱彻“建筑之树”反映的历史观是()。
042、近年来建筑界讨论的“tectonic”主要是指()。
043、非农耕时代建筑特征()。
084、中国()时期建筑比较接近TECTONIC的含义。
08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流变1、中国古典建筑演变与下列哪个因素一般没有因果关系()。
01A朝代的更替B文化中心的转移C建筑工具的进步D中外建筑的交流2、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与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01A建筑类型B建筑等级C取材方便D阴阳五行3、风水观念与以下哪个因素没有直接关系()。
01A心理学B方位C礼制D术数4、中国古典园林的“昆仑”和“悬圃”意象大约出现于()时期。
015、干栏式建筑可能起源于()。
026、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建筑第一次大变迁大约发生在()时期,并引发了汉民族()方式的演变。
02,047、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与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03A建筑等级B天人合一C阴阳五行8、从直接源流上看,北京明清故宫的建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采用()。
03A西北B江南C华北9、中国上古的九州中,()州孕育了周秦汉唐文化。
0310、传统四合院构成的实质是()。
03,0411、()最早提出了“非神权统治”是中国木构为主体的主要原因。
04,0612、中国上古九州概念中,()两个州后来建都朝代最多。
0413、古代官式建筑与下列哪个因素没有因果关系?()04A朝代更替B政治和文化中心的转移C中外交流14、以下哪位学者最早以“类型学”的观点来推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原型()。
04,05A罗西B德·昆西C钱伯斯15、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05A晋B冀C苏D赣16、中国古代营居喜用木构,这与()观念不无关系,也是()结构不发达的一个原因。
17、()从技术的方面分析中国的建筑。
中国古代聚落的形态与结构1、“三朝五门”制度中的“三朝”指(),“五门”指()。
982、“东西堂”制度是()时期开始的()制度。
983、“里坊制”大约解体于()朝,取而代之的是()制度。
984、古代都城得居住划分单位在汉朝称(),在唐朝称()。
995、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属于()形制。
9916、中国五大古都是()()()()和(),其中城池保存最完整的是()。
007、元大都比以前都城更接近()制度,为首的规划设计者是()。
018、中国古城中建都朝代最多的是(),保存最完善的是()。
019、唐宋时期平江府城与隋唐长安在居住制度上()。
02A实质相同B名称相同C名称不同D名称实质皆不同10、宋东京的“瓦子”是指(),“关厢”是指()。
0211、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街巷式格局(包括南方的弄堂)应产生于()。
0312、“营”的建筑空间含义最初是指()。
0313、中国古代都城中规模最大的是(),建都朝代最多的是()。
除北京紫禁城外,保存最完整的皇宫是()。
03中建史中注意与“最”有关的所有东西。
14、“市朝一夫”,“一夫”大约有()。
0415、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产生于()。
0516、“择中”思想见于()一书,其中的“国”指()。
0517、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城市之间有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由()方式决定的。
0518、宋宫殿布局具有创造性特征的是采用了()制度,直到()代仍沿用。
0619、最接近《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的古代都城是(),阿拉伯人()也参与了规划设计。
0620、张择端德《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的景观,城门属于()结构,明代画家()也有同名绘画。
06,0721、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对()国都城和日本的()都有直接影响。
0622、中国建都最多的城市是()。
宫殿占城市面积比重最大的是()。
0723、元明清都城是在金()都得基础上改建的,都参考了()的都城制度。
0724、宫殿的中心,国家权利合法性在于()。
0725、清代天安门前的御街南门是(),即天安门广场上()的位置。
0826、故宫版本《清明上河图》和其他版本最大的建筑差异表现在()和()两处。
08中国古代木构意匠1、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是位于()的()。
现存最早的地面砖构建筑是位于()的()。
98,992、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木构殿堂是()和()。
98,013、现存最古的长城残段是()时代的()长城。
014、现知最早的砖大约出现于()时期,主要用于()。
02,075、拱券技术是出现于()时期,但到()时期已经用于城门。
02,03,04,05,06,086、已知最早的榫卯遗迹见于()(地名)的()遗址。
037、中国古代现知最早的砖见于()遗址,主要用于()。
05,088、中国古代用砖砌墙始于(),主要用()色砖。
069、框锯出现于()朝,线刨出现于()朝。
0710、()起开始用砖包砌城墙。
0711、张一调在()大学完成了名为()的博士论文。
08屋顶1、古代建筑的屋顶举折和起翘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01A采光B排水C等级D抗震2、古代建筑的“生出”与哪个部位有关()。
01A柱子B翼角C正脊D排山3、唐佛光寺大殿举止平缓,这与《营造法式》中对举折的规定()。
024、以下做法与古典木构建筑的柔曲线无直接关系()。
03A生出B收山C推山5、北京故宫太和殿屋顶属于()。
046、歇山屋顶来源于()。
077、文献最早记载的卷曲屋顶见于()。
088、“冲三翘四”指()做法,“压七露三”指()做法。
08构架1、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抗震机理主要取决于构件间的()构造,相当于一个()点;柱子和基础之间相当于一个()面。
982、宋辽金时期的木阁楼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
993、应县木塔上下层柱子交接用了()造,塔内实际有()层。
02,044、“厅堂式”建筑符合以下哪个特征?()03A穿斗结构B内柱升高C不用斗拱5、唐宋建筑的柱列有()做法,形成了纵向的曲线,柱底向()倾斜,形成()。
036、中国古典木构建筑框架建筑相当于现代的()。
047、唐宋木构殿堂可划分为()个水平结构层,其中最复杂的一个实际上属于()结构。
04,058、“殿堂”式建筑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05A穿斗B内柱升高C彻上露明D草袱9、清式七檩举架的飞檐为()举,檐步为()举,清式五檩举架的脊步为()举。
05,0610、如果用宋殿阁地盘图来判定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平面形制,其应属于()。
0611、宋普拍枋下的构件是(),清镏金斗拱后尾搭在()构件上。
0612、唐宋木构楼阁的叉柱造是将上层柱子落于下层()构件上,而其则又叉立在()构件上。
0613、上海真如寺是()和()的混合形制。
07,0814、木结构的榫卯相当于现代结构的(),锢窑的结构属于()。
0715、清式楼阁上下层采用()。
0716、平面为双槽的建筑为()。
0717、中国古代的生起、侧角主要见于()时期。
0818、佛光寺文殊殿梁架采用了()式结构,这是对柱网()做法引起的。
08斗拱1、宋代用材制度中,“材”与“份”的基准分别为斗拱的()和()。
98,03,052、现存清代官式建筑用材的最高等级是()等斗口,用于()建筑上。
983、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清代的斗口分为()个等级。
994、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大约开始于()朝,成熟于()朝,在清代称(),是()式建筑用材的基准。
00,025、北京故宫三大殿斗口等级为()。
016、“小式”建筑是指()。
01A不用斗拱的建筑B不用斗口控制的建筑C用斗口控制的建筑D斗口最小的建筑7、清代宫式建筑构件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和()的分离。
018、斗拱在《营造法式》各作制度中属于()。
02,03,059、清代斗拱尺度变小,这主要是由下列哪一个因素引起的()。
02A强化装饰B减小用材C弱化结构D控制造价10、斗拱大约起源于()时期,成熟于()时期。
0211、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单位是(),主要用于度量构件的()。
0212、唐宋木构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结构构建与装饰构件的()。
0313、唐宋建筑的斗拱属于()。
04A装饰构件B结构构件C两者结合14、宋代用材标准是()。
0415、清代斗拱一般不含有以下哪种功能()?04,05A模数化B承重C装饰D材等16、清代建筑的“斗口”作为用材单位,取自()。
04A斗宽B拱宽C拱高17、宋代材分(),清斗口的递减率为()。
0518、清代大式建筑柱间平板枋有多攒平身科斗栱,其间距通常是()。
06,0819、清代斗口制主要用于以下哪类建筑?06A皇家建筑B官式建筑C大式建筑D小式建筑20、现存清式建筑斗口等级最高的是()斗口,相当于宋的()等材。
0721、“山节藻兑”中“节”指的是(),“兑”指的是()。
0722、斗拱的跳数和()相关。
0723、斗拱铺作数的本质意义是()。
0824、宋代“材分八等”在清代变为()斗口,斗拱在苏式中称()。
08装饰1、古代屋顶色彩等级最高的是()色,最低的是()色。
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彩画和()彩画。
002、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室内小木作,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02A晋祠圣母殿B少林寺初祖庵C华严寺薄迦寺教藏殿D隆兴寺摩尼殿3、宋式浅浮雕称为(),线刻称为()。
02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03,05A隆兴寺摩尼殿B晋祠圣母殿C华严寺薄迦寺教藏殿5、中国古代建筑喜用色彩,其中以朱白两色为主,主要见于()(时代)。
066、山西应县净土寺大殿的()是中古时期()最具典型的精华之一。
077、清官式彩画有和玺彩画和(),其来源于宋的()。
078、清继续发展了()。
07A月梁B升起C彩画9、剪边是指()作法,实例见于河北正定()殿,08陵墓1、秦汉的陵体称(),到了()朝,开始盛行“因山为陵”。
982、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
993、园林1、宋朝的米芾认为,湖石之美在于()。
现存湖石掇山最佳一例是苏州的()。
982、张涟是()朝的造园家,以()最为见长。
013、写意园林大致起源于()。
02,034、张南桓是()代最着名的造园大师,犹以()见长。
025、江南园林建筑的仔角梁起翘称为()发戗,戗脊起翘称为()发戗。
026、以下哪种园林手法与“小中见大”无直接关系()。
03,04A障景B对景C借景7、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模式大约形成于()时期。
038、李格非认为,园林疏密关系应是()分水,()分竹,()分屋。
039、魏晋至唐宋德造园理论主要来自()。
0410、江南园林边界模糊的空间效果,主要是以()和()手法取得的。
0511、苏州环秀山庄是由()等人设计的,其中以()的掇山最为精良。
0612、江南园林“以小见大”的空间效果,主要是以延长()和景物间相互()的手法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