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本资料含5套最新中考模拟试卷)课题1 燃烧和灭火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燃烧的条件阅读课本第128—12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学生演示实验7-1,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并把现象填写在下列表格中:图7—5Ⅰ中的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7—5Ⅱ中的现象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定值,不会升高或降低。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凡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燃烧过程中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C.燃烧后的生成物质一定是气体D.燃烧时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C )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3.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B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物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4.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 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 ,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阅读课本第129—13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学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现象蜡烛熄灭蜡烛继续燃烧蜡烛熄灭分析隔绝了空气或氧气满足燃烧的条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CO2,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2HCl====2NaCl+H2O+CO2↑。
灭火器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不管燃烧还是灭火都要对照燃烧的三个条件去考虑。
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2.同一种可燃物,在冬天比在夏天更难以点燃,其主要原因是在冬天时( D )A.可燃物的着火点比夏天高B.空气中氧气含量明显比夏天低C.可燃物的着火点比夏天低D.使可燃物的温度升到着火点需要更多的热量3.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D )[:Z&xx&k]A.用水泼灭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C.用扇子扇灭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4.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C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5.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C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水6.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D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阅读课本第132—13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学生分组做实验7-2的演示实验,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在这些地方要注意经常通风。
4.同学们用1分钟的时间来记忆第133页的图标。
在实验7-2中,为什么要用塑料盖盖住罐?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点燃的蜡烛起什么作用?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共同点:都放热。
燃烧的类型:在不封闭的空间内平静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发生爆炸。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盐;⑤汽油;⑥柴油。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C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2.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D )A.一氧化碳和空气B.氢气和氧气C.天然气和空气D.氖气和氧气3.盛装酒精的试剂瓶标签上印有的警示标志是( C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燃烧都会产生热量B.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C.煤井中必须通风,严禁烟火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C.自燃不一定由缓慢氧化引起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C.自燃一定是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D.发热发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比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未采用...对比法的是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分子的性质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A.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属于对比实验;B.烧杯a放有浓氨水;烧杯b放有酚酞试液,b中会变红,但是没有和a形成对照的的实验;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甲烧杯中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生锈,乙试管内没有氧气不生锈,二者对照可证明生锈需要氧气;D. 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能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没有二氧化锰的试管几乎看不气泡,二者对照可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故选:B。
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该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1C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D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7:24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4NH +3O 2N +6H O 点燃。
【详解】A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 不正确;B 、由方程式可知,参该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2:6=1:3,故B 不正确;C 、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又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 不正确;D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74):(323)=17:24⨯⨯,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3.下列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 .静置 B .过滤C .吸附D .蒸馏【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静置、过滤、吸附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蒸馏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因此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D 正确。
故选D 。
4.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硬度都很大 B .都是黑色固体 C .都能导电 D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物质,故选项不正确;B、金刚石是透明的正八面体结构,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片状结构,故选项不正确;C、金刚石不导电,石墨能导电,故选项不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选项正确。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所产生的气体约是负极气体体积的2倍且能燃烧【答案】A【解析】【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耀眼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故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02与粉尘排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不能彻底将污染问题解决,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C.考点:环境保护7.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下列成语相关化学用语叙述不正确的是A.争风吃醋:醋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符号为H+B.大浪淘沙:沙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C.如胶似漆:胶中含有碳、氢、钙等元素,三种元素中属于金属的元素符号为 CaD .信口雌黄:雌黄即三硫化二砷(As 2S 3 中S 为-2 价),As 2S 3 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6 价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酸中含有氢离子,符号为H +,A 选项正确;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 2,B 选项正确;钙属于金属元素,其符号为:Ca ,C 选项正确;As 2S 3 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D 选项错误;故选择D 项。
8.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