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词语理解复习课教案(修改稿)

语文词语理解复习课教案(修改稿)

三年级语文词语理解复习课教案金桥中心小学郭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使知识系统化。

2、指导学生能运用所学方法正确理解词语。

3、知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阅读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得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第五、第六单元的单元重点就是要学会理解词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板书课题:理解词语的方法二、梳理方法1、出示书中第21课《我喜欢小动物》中的句子:(1)我举起手来,企图甩脱他。

师:同学们,快来看一看这句话出自哪篇课文,你能解释一下“企图”的意思吗?生1:这句话出自《我喜欢小动物》,企图的意思是希望。

生2:我认为企图的意思是打算。

师:说得真好,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生1:我是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的。

生2:我也是的。

师:这两位同学们说得对。

有些词语我们就可以用换近义词的方法来解释。

(板书:换近义词)2、出示书中第21课《我喜欢小动物》中的句子:(2)经过几次逗弄,我都平安无事,胆子越发大了。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平安无事这个词语应该怎样解释?生1:很安全,没有什么事。

生2:平安无事的意思是非常安全,没有什么危险的事。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生:我是这么理解的,把每一个字的意思说出来,再连起来看一看,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

师:看,同学们多么会总结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在理解词语的时候还可以采用拆字合并法。

板书:拆字合并3、出示书中第24课《南极风光》中的句子:(3)有的地方,风还把雪堆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悬崖,有的像宫殿,晶莹剔透,造型奇异。

师:这句话选自《南极风光》,你知道造型奇异是什么意思吗?生:形状各种各样,各不相同。

生:各种各样奇怪的形状。

师:那你们又是采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呢?生:上文中已经讲到了风把雪堆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这就是造型奇异的意思。

师:是呀,我们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板书:联系上下文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阅读中最常用也最重要的方法,不管你是用换近义词、拆字合并或者其他方法你都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4、除了用这三种方法来理解词语,你们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呢?(生交流)板书:反义否定查字典……三、巩固练习1、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整理出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这几种(师指板书,生齐读)2、下面,老师想检验同学们的运用能力。

请同学们拿出阅读材料《一元钱》,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说一说?3、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接下来就让我们完成第一道练习题,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考试的时候是没有字典的,所以请同学们不能借助字典(擦去板书上“查字典”这三个字)运用黑板上板书的其他方法来理解词语,下面我们开展小组学习,小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表格(1)。

小组汇报(实物投影出示)(预设:不寒而栗的理解会出现问题,这时教师引导:为什么你们不能理解不寒而栗的意思?在哪里碰到困难了?(生:不理解栗的意思。

生:合并起来感到困难。

生:……)所以像这种词语我们可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来理解,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试试看。

出示句子:“偷!”这个刺耳的字眼令我惊心,望着细细的竹条我越发不寒而栗。

(指名朗读句子,想一想在这句话中不寒而栗会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还是不行,就出示一道填空题:出示句子:“偷!”这个刺耳的字眼令我惊心,望着细细的竹条我越发_________。

想想看联系上下文后,这里可以填什么内容呢?(生:“偷!”这个刺耳的字眼令我惊心,望着细细的竹条我越发感到害怕)(师:所以不寒而栗就是非常恐惧的意思)小结: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表格(一),知道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希望大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板:方法多样灵活应用)4、刚才我们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问题,然而考场上毕竟只能依靠自己单打独斗。

下面就请同学独立完成表格(二)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实物投影出示)四、指导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技巧1、同学们在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这种类型的题目和我们刚才说的词语解释有什么不一样?生: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就是要把词语的解释放到句子中去。

2、下面就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理解酷爱和举棋不定的意思。

出示: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酷爱——举棋不定——(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交流:酷爱——文中指六岁的我十分热爱画画。

举棋不定——文中指母亲望着这对都不承认的儿女犹豫不定。

)3、这两个词语只要把它的解释直接代入文中的语句中就可以了,那么接下去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解释心神不宁和不由分说在文中的意思。

出示: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心神不宁——不由分说——我们先来看看其中两位同学所写的答案。

1)出示:心神不定:文中指早上拿了一元钱,一整天坐在教室里心情很不安宁。

(指名读)师:这样的回答正确吗?错在哪里?生:不是完整句,没有了谁。

师:那该怎么改生:文中指我早上拿了一元钱,一整天坐在教室里心情很不安宁。

师:这样的答案才是正确的,所以同学们今后我们在做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这种类型的题目时要千万注意回答的答案必须是完整句,如果缺少了谁,你就必须把它补上去。

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倘若的意思生:文中指如果发现了,我就说她记错了地方。

师:倘若我们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成如果是完全正确的,但这里的她指的又是谁呢,读者如果没有看过短文,肯定不知道。

所以这样的回答也是不正确的,应该怎么改呢?生:文中指如果发现了,我就说母亲记错了地方。

师:这样的回答才是正确的。

同学们要注意,我们在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时不仅要用完整句回答,还要关注人称的变化,要让没读过短文的人知道他在文中指的是谁。

2)出示:不由分说:文中指竹条不允许解释、说明地打在哥身上。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可以吗?为什么生:这样的回答不合理,因为竹条本来就不会让人解释说明。

生:这里不让人解释说明的不是竹条,而是指母亲。

生:我觉得应该这样回答:母亲手中的竹条不允许解释、说明地打在哥身上。

师:可是这样回答还是犯了和刚才一样的错误,究竟应该怎么改呢?想一想老师曾经教过大家在句子不合理或者不通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生齐答:适当增删或者调换顺序师:对呀,你用这种方法再试试看。

生:不允许哥哥解释说明,母亲用手中的竹条打在哥身上。

生:母亲不允许哥哥解释说明,直接用竹条打在他身上。

师:是呀,我们在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时还可以运用适当增删或者调换顺序的方法把句子组织通顺、安排合理。

五、总结、提高1、谁来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指名2-3生谈感受。

)2、师总结:真好!一课一收获,一步一个脚印。

是啊!今天,我们只是通过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就能有这么多的发现,那么以后在复习别的内容时,同样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样我们的复习一定会更有效!六、布置作业:完成阅读材料上第3题中的第5——8的练习。

板书设计:理解词语的方法换近义词联系上下文拆字合并(方法多样灵活应用)反义否定法……附阅读材料和练习设计:一元钱呆呆地坐在灯下,我又想起了那件我永远忘不了的小时侯的事。

六岁的我酷爱画画,因为想得到一张洁白的大画纸,我偷偷拿了母亲一元钱。

那个年代,一元钱可以买许多许多的东西,我到手后仍不敢用,藏在母亲的枕下——倘若母亲发现了,我就说她记错了地方;倘若没发现,我就得逞了!早上拿了一元钱,一整天坐在教室里心神不宁,放学的铃声还没完全落下来,我已迫不及待地跑出教室,想要把钱放回原处。

还没进家门,就看见母亲阴沉着脸,握着根竹条,厉声问我:“你偷了那一元钱?”“偷!”这个刺耳的字眼令我惊心,望着细细的竹条我越发不寒而栗。

“没有!”我断然否认。

这时哥也回来了,一听母亲也怀疑他偷了,涨红着脸叫屈。

母亲望着这对都不承认的儿女举棋不定。

女儿成绩好,又文静;儿子不用功,还特爱搞破坏活动。

哥哥自然成了重点嫌疑犯。

竹条不由分说地打在哥身上!哥流着泪,不躲不闪,倔强地承受着如狂风似的疼痛,哭着喊:“不是我!”母亲也流着泪说:“打你们就像打在我身上一样,我也心疼啊!谁叫你们不争气,居然去偷!你们要,妈妈几时没给过?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不打,你们记不住教训!”晚上,我哪能睡得着,躲在被窝里流泪。

母亲走过来,抚摸着另一个床上熟睡的哥,自责地哽咽:“我的手怎么下得这么很?”我一听,越发不可收拾,泪如泉涌——我可怜的哥哥,不明不白地替我挨了打啊!我掀开被窝——妈,钱是我拿的。

您冤枉了哥!打我吧!这事虽然判断不公,但母亲的竹条却帮着我与哥健康而正直地成长。

1、完成表(一)2、完成表二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酷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棋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神不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由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得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厉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收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