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如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学生)

小学语文:如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学生)

第一讲:阅读——如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学习目标: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互动探究:前几天,老师看了一篇文章,很感人,推荐你看看吧!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

”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

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

他听见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说:“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

“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

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

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

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走了出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

忽然看见一个身着兰色土布衣服的学生站在门口。

“进来吧!”老师说。

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思考:第④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里是对母亲为了让他能够坚持上学而倾尽所有的一种感激)精讲提升:【专题讲解】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①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②指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③在内容或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词语;④在文中具有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的词语等。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对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旨等具有重要意义。

体会词语的作用在考试中主要以下面几种形式出现:①些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②中心词或修饰性词语表意的准确性;③某些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等。

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的技巧(一)理解字面义字面义是文字表面上的意义,是相对于隐含义.引申义而言的。

词义是词语所表达的内容,一般分为概念意义、附加意义和言语意义三种,字面义主要是指词语的概念意义。

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词义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我们要选择正确选项,其技巧有如下几点:1.查字典法在学习了音序和部首查字法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字典,及时查阅不理解的词,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同时还使学生清楚了词与句的关系。

因为在学生查字典理解词时,往往一个词在字典中有多中解释,这时就要告诉学生,理解词语要放到特定的句子中去,要放到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例如《翠鸟》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

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一文中一句“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灵活”一词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1)敏捷,不呆板;(2)善于随机应变。

引导学生理解,“灵活”在这一句中是对“眼睛”的描写,那么只能选择第(1)种解释。

使用这种方法关键是让学生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2.拆拼法所谓“拆拼法”,就是将一个词中的几个词素先分别解释,然后再将每个词素的含义结合起来,组成这个词的意思。

这一方法适用于词素含义较简单的词。

如“深情”一词,“深”是深厚的意思。

“情”是感情。

将词义合并起来就是“深厚的感情”。

这个词语的解释就完成了。

3.找近、反义词法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容易找出近.反义词的词语来说,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近、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如“刚强”就是“坚强、顽强”的意思,“冷淡”就是“不热情”的意思。

词是文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才能为阅读及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础。

4.以已知推未知。

在词语内部语素之间和具体的上下文之间,一定存在着大量我们所熟知的基本知识,若灵活借助这些已知的知识,就不难推求生僻的语义。

如“情深意笃”“深”与“笃”的意思相近,便可推断出“笃”即深厚的意思。

还如“含辛茹苦”中的“茹”,“党同伐异”中的“党”等都可运用此法推断含义。

5.找词眼法有些词从表面上看深奥难懂,学生会出现不安和急躁的情绪,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词中有的词素四我们常见的,因为我们只需借助字典找出那些既不易理解又是这个词里比较重要的词素的含义就可以了。

如“和蔼”一词的重点就在“蔼”上,它就是这个词的词眼,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和气、态度好”,因此“和蔼”的含义就是“和气,态度好”。

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6.结合语境推断具体的上下文语境可以为我们理解词语的字面义提供依据。

在阅读中,我们要学会利用有效语境(上下文)因素,帮助理解词语。

例如“他山攻错,只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借此补救自己的短处,人就可以不断地完善自我”。

文中的“他山攻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根据后文的“发现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一句,不难发现“他山攻错”即:借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

7.等价替换法在阅读中,我们常会遇见一些生词,如没有办法或不准查字典,那就只好根据上下文假设一种解释,或用同义词替代的方法对生词加以理解。

例如“字行楷有魏晋人风味,草书则脱尽町畦(tǐng qí,)。

这是独创一格的草行。

不仅前无古人,亦恐后无来者。

”文中的“町畦”一词不常见,我们不妨用“规矩”“约束”“模式”等词替换,如念得通,符合上下文意思即可。

(二)理解隐含义词语的隐含义是指隐藏在文字表面义之中的更深一层含义。

所谓弦外之音、话外之音、话中之话实质上就是词语的隐含义。

对其理解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获得,离开了上下文的练习,就没有隐含义可说了。

理解其含义必须深入文本寻求作者的表达目的,可通过背景分析文章中心,材料观点等去体会作者意图。

例如:甲说:“我炒的菜味道怎么样?”乙说:“最近我病了,口不太识味。

”那么,就是乙回避作答,使这句获得特定含义:这菜味道不怎么样。

(三)理解指代义指代义又叫指代语,是特定语境中表示信息的词语,指代词可以是代词或词语.短语。

理解指代词的含义,就是结合语境分析出指代的具体内容。

其方法如下:1.找出与指代词相关的语言材料。

有效信息在指代词前后。

2.找出自己所认为是指代词的内容后,进行分析概括,提炼要点。

3.将指代内容带入原文通读,看是否符合其语境。

例如:下午两点钟,小张找小李,小李不在。

便写留言:“刚才找你不在,一小时后我再来。

”那么,“刚才”指什么时候?据文可知是“下午两点”。

再问:“一小时后”指什么时候?便知是下午三点。

【典型例题】例题1: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与泥对话有人问泥:“你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切荣华富贵,而你却饱受讥嘲冷落,你不嫉妒.不为自己抱屈吗?”泥说:“从来没有做母亲的嫌弃女儿出众,也从来没有做父亲的嫉恨儿子的成就超过自己。

爱里没有包容,爱就不完全了。

”有人问泥:“与荷相比,她有美丽的外形,有芬芳的气息,有亭亭的风姿。

古今中外,多少骚人墨客吟诗作词颂赞她,多少画家艺人描绘她,多少人欣赏她,多少人喜爱她,而你呢?你什么都没有……”泥说你错了我有荷全部生长的经历她的萌芽新生我分享她的期望她的青涩岁月我体会她的苦闷她的含羞待放我分担她隐藏的心事她的风华绝代我默享她的荣誉和掌声她的饱满圆熟我们一同欢呼丰收的喜悦一直到她枯残死亡我仍为她担负哺育下一代的责任你知道吗你们所有的不过是荷外在的形象而我却拥有她整个生命有人问泥:“你委身在地,无声无息,受人践踏,又无华彩的外衣,你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吗?”泥说:“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真正的才华在于沉默。

我让花草树木蓬勃生长,供应她们成长的养分,我无穷的生命力还不够显现吗?”1.给文章第4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5%)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风华绝代一无是处3.如果请你吟诵古代诗歌赞美荷花,你想吟诗人的《》中的诗句:“,。

”(4%)4.读文章中横线标出的句子,将它改成陈述句。

(2%)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写下你的理解。

(4%)例题2:一枚硬币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就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

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

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

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

英国青年对此不可理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就‘发’了?”犹太青年说:“因为我没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

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大财呢?”英国青年并非不要钱,可他眼睛盯着的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

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鄙夷之色:(2)不屑一顾:2.这样有深刻含义的文章我读得懂:对待一分钱,英国青年,犹太青年。

结果,犹太青年,英国青年。

3.你觉得犹太青年成为老板的原因是什么?4.这篇文章最打动你或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巩固提升】父亲留下书香我家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

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亲传留下来的呢。

我父亲别无嗜(shì)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