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

山西师范大学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邵晋英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 三、新课标的改革理念 四、八年级上册内容标准解读 五、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趋势
20世纪的三次课程改革 20世纪的三次课程改革
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课 程 标 准 课程性质 前言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 教学建议 实施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评价建议 附录 《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的界定 物理实验专题 物理专题研修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
第二阶段(1986— 第二阶段(1986—)
•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并实施义务教育法; • 1988年,原国家教委做出“一个大纲,多本教材”的决定, 公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初审稿)》; • 1990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普通高中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 选修课两部分,颁布并实施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修订本)》;
• 第四阶段(1989—)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经 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为了与社会转型期相适 应,我国的物理教育进入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时期,这也 是新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第四阶段。
观点二: 观点二: 新中国物理课程的演变----分为两个阶段 新中国物理课程的演变 分为两个阶段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1、课程性质 • (1)课程性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 (2)课程功能: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 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 (3)课程价值
课程价值表现在5个方面: 课程价值表现在 个方面: 个方面 • 第一,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 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 探索的兴趣。 • 第二,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 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 界。 • 第三,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 习科学探究方法, 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 真理的科学态度。 • 第四,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综合,发展学生的想 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 疑,勇于创新。 • 第五,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 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 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3.新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
第一阶段(1949—1966)新中国物理教育的兴旺发达时期 第二阶段(1966—1976)新中国物理教育的倒退时期 第三阶段(1976—1989)拨乱反正、恢复和振兴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1989—) 深化改革,加速发展时期
• 第一阶段(1949—19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 可看用新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尽管 物理教育的发展也走过弯路,但总体来说,新中国的物理 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新中国自己的物理教育体系。 因此,这一时期被认为是新中国物理教育的兴旺发达时期。
• 1978年1月,教育部印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物理教学 大纲(试行草案)》; • 1983年,教育部决定在高中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实施两 种教学要求,同时颁布了《高中物理教学纲要(草案)》; • 1985年,教育部印发了《调整初中物理教学的意见》; • 1986年,国家教委鉴于学制、课时、教学要求已经发生了 较大变化,决定修订教学大纲,同年颁发了《全日制中学 物理教学大纲;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一、从物理教学大纲到物理课程标准的转变
“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 1、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 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 第二阶段(1911—1927)
辛亥革命爆发至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可看作旧中国学校物理教 育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近代学校物理教育不断完善 的时期。 这一时期打破了中等学校物理教科书以翻译为主的局面,出 现了由中国人自己编写、以教育部审定后发行的私人编写的教科 书。
• 第三阶段(1927—1949)
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
课程标准
《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 纲要》明确指出: 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能力、 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 的基本要求。 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 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教学建议、 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教学建议、 评价标准等, 评价标准等,它既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 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 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估以及 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2、课程的基本理念
•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什么是“学科本位” 什么是“学科本位” ? 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 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 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 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 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新课标考虑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 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 眼于学生的发展。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 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 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 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新课标并不强调。这 样做的原因在于新课标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 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 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地介绍物理学。
第一次改革: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观点:针对传统教育的课 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提出活动中心、儿童中心、儿童的兴趣中 心的主张。“做中学”的教学原则。缺点: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 学生基础知识欠缺。 第二次改革: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外因: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 改革的指导思想:“精英教育”。课改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不论我 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与其说是单纯地掌 握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代表人物:布鲁纳。不足: 改革由第一流科学家推动,课程的编制也是由专家进行的,缺少教育专家 和中学教师的参与;其次,课程太难,是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难以通过的。 第三次改革,20世纪80年代初。外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 社会深刻变革;内因:中等教育的普及和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以及中小 学教育质量的下降。改革指导思想“大众教育”。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 育委员会发表公开信:“国家处境危险,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美国科学 促进会1985年开始一项跨世纪科学教育改革计划,1989年提出一份研究报 告《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


2 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
• 第一阶段(1903—1911) 为我国近代学校 物理教育奠定了发展基础阶段 • 第二阶段(1911—1927) 我国近代学校 物理教育不断完善的时期 • 第三阶段(1927—1949) 重要发展时期
• 第一阶段(1903—1911)
自1903年颁发的“癸卯学制”把物理学以法定的形式 列入了学校教育科目开始,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可看作是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 阶段,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物理教育内容和教学时间 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这一阶段正式提出“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同时对 中等教育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普通高中的文理分科。制 定并颁布了10多个关于物理教育方面的文件,出台了初 中和高中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和高中的物 理教学目标。此外,这时期不少爱国的物理学家投身于 学校物理教育工作。为我国近代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
1.第一阶段(1949—1986) 第一阶段(1949—1986)
•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教育部成立; • 1950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颁布《物 理精简纲要》(草案); • 1950年9月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决定中小学教 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统一供应
• 1952年公布《中学物理科课程标准草案》; • 1956年6月.教育部颁布《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 1963年5月.教育部在印发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草案)》; •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物理课程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 1977年,教育部确定中小学十年学制;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的看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的看法: 即:教育的四大观点或者说四大支柱 (1)学会认知; )学会认知; (2)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 (3)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 (4)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
我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
•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 大纲(试用)》; • 1996年,原国家教委制订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 试验用)》; • 1997年秋季在两省一市(山西省,江西省,天津市)进行试验,在试 验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后; • 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 版)》,同年秋季在10个省市试验,次年扩大到25年省市继续试验; • 200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该大纲同时在全国施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