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是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关键环节;是适应学院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据《高等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有关政策法规,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学院制定的“十五”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双师型人才和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加强继续教育、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机制为保证;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培养一批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拔尖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敬业爱生、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教师的范围: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与外聘教师,以及教学研究人员,科研开发人员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要结合我校的实际逐步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在加强实践教学和科研开发的基础上 ,使学院的生师比达到16:1以上,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在教师的配置上,要做到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相结合,校内聘用与校外聘用相结合,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步达到以下目标:
1、在学历结构上,一是要按照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的条件,完成教师学历达标任务;二是要提高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的比例,逐步达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以上。
2、在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上,要提高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所占的比例,逐步达到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其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教师占副高的比例达到10%以上。
3、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要加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逐步达到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以上。
4、要培养和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逐步做到每个主干专业都有1-2名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5、要逐步加大外聘教师的比例,要结合专业建设,聘请社会上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较高知名度的教师来校任教。
外聘教师要逐步达到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
探讨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并根据条件聘请若干名外籍教师。
根据以上要求,启动实施“七八一二二”工程,即在五年内,培养或引进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 70名,双师型教师80名,学科带头人1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20名(其中包括省级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以上),优秀青年教师20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
认真学习和贯彻《高等教育法》、《教师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适应形势要求,转变观念,尊师重教,关心教师,尊重人才。
2、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培养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献身教育事业,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3、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科研环境,帮助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要在评优、分配、培训、住房等方面实行向教师倾斜,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
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
”全心全意服务教师、依靠教师。
4、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制定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等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办法,并组织实施。
分配要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要与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相联系,与教师的学术水平、工作职责相联系。
要建立骨干教师津贴制度,享受津贴的范围包括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等。
骨干教师津贴按学院目前情况暂定为以下三档,每年发 10个月:
第一档:每人每月津贴300元
第二档:每人每月津贴200元
第三档:每人每月津贴100元
5、要表彰奖励在教学科研中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
学校每两年组织一次“教学科研十佳”评选活动,在全校进行宣传和表彰,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6、加强教师考核制度,完善教师聘任制。
要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学督导制,从师德师风、德勤能绩等方面定期进行考核,使教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要建立择优上岗的聘用制度和末位淘汰下岗制度,加强聘期管理与考核,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7、加强培养或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力度,对博士生以引进为主、自培为辅;对硕士生以自培为主、引进为辅。
主要引进紧缺的专业骨干人才。
对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学校实行以下优惠政策:
( 1)对引进专业对口的硕士研究生以上高素质人才学校将给予奖励,优先解决家属接收和安置问题,并要保证一定的科研经费。
博士生将优先提供一套三室一厅住房,安家费一万元;硕士生将优先提供一套两室一厅住房,安家费五仟元。
( 2)要根据学院的发展需求和专业建设,积极与外校联系,举办硕士研究生进修班,或推荐教师参加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安排骨干教师在职进修研究生,并执行学校已制定的优惠政策。
( 3)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硕士研究生班的学习,对自学取得硕士学位证书的教师,学校给予学费补助一万元(学费低于一万元的按实际费用给予补助)。
对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教师,未取得硕士学位的,学校按每门研究生课程200元的标准给予学费补助(凭研究生课程单科结业证书和缴费单报销领取)。
( 4)对结合专业需求考取定向委培硕士研究生,脱产学习的教师,如果毕业后回校工作,脱产学习期间可享受在职职工的工资待遇,但学习费用由个人支付。
( 5)实行学位津贴制度。
根据学院目前的情况暂定标准如下:对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每人每月发给学位津贴300元;对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每人每月发给学位津贴100元;对获得双学士学位的教师,每人每月发给学位津贴50元。
(每年发10个月)
8、加强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整。
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专业调整的要求,有计划的对部分教师实施转岗或岗位培训,结合个人特长,组织短期培训学习,开拓新的教学领域。
可以采用校内自培和校外培养两种方式,培训经费主要由学校承担,并根据学习成绩发给一定数量的奖学金。
9、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
根据学院专业建设的发展,注意从企事业单位中选聘部分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名誉教师,定期聘请他们到校举办讲座或承担授课任务。
对外聘教师的课时酬金要按照人才市场通行的标准核定。
10、开展校际交流与厂校交流。
要积极开展国际间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校际合作,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来校讲学,选派骨干教师到其他高校进修学习。
要积极开展厂校之间的合作,加强对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建设,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或科研院所进修培训,并要选派教师到企业或科研院所参加科研实践活动。
11、本规划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从 2002年9月1日起执行。
附件:1、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与考核办法
2、“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