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喻的修辞效果及其认识论价值【摘要】提喻与其他修辞格一样,也是人类的思维方式,而且具有更高的认识论价值,它能使人从表面的视觉提高到深刻的洞察,具有言近意远、举一反三的认识论价值,它是一种极其普遍而又具有相当语言魅力的修辞形式。
【关键词】提喻;表达形式;认识论价值;感情意蕴一、提喻的主要特点提喻( Synecdoche),并不是中文词汇。
提喻synec-doChe -词源于希腊语,意为sunekdokhe,又称举隅,指的是在同一性质、同一种类、同一体的事物中,用包罗性广的(more comprehensive)词语代替包罗性更窄的(less comprehensive)词语,或反过来用后者代替前者。
提喻,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是一种用局部代替整体或整体代替局部,种类代替个体或以个体替代种类,以材料代替所制成的物品的修辞格。
在我们讨论英语修辞格提喻synecdoehe的过程中,要涉及到另一修辞格——借代metonymy。
在英语修辞中,借代( metonymy)和提喻(syneedoc,he)是英语修辞中很难被学生掌握和区分的两种修辞形式。
它们看似相似,实质不同。
借代是在提及事物时不用其本身的名字称呼而是用与它密切相连的概念来替代它的一种英语修辞格。
它着重的是事物本身的特点或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特殊关系。
借代主要有以下表现方式:(1)身体部位来替代它的相关功能。
a.He has a good ear for music.(ear指代欣赏音乐的能力)。
b.He has a sharp tongue.(tongue指代所说的话)(2)某人的名字来指代他的作品或风格。
a.Have you ever read Jack London? (JackLondon指代他的作品)。
b.Do you like Dickens? (Dick-ens指代他的典型风格) (3)地名指代它的地方产品或在此处所发生的事件。
a.He was behincl the arras.(指代这个法国小镇的产品)(4)用所在地指代政府、单位或企业。
Kremlin(克里姆林)——俄罗斯政府,FleetStreet(舰队街)——英国的新闻界,Hollywood(好莱坞)——美I爿的电影制造业。
对于用容器来指代容器内物体的修辞,学者们存在着争议,笔者认为它更接近于借代修辞格,因为它正是利用了两者之间的一种联想关系,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构成上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而提喻则借助于事物间的部分相似,侧重于表达事物间的相近隶属关系。
从认知角度来分析,提喻功能是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反映事物本质的焦点部分,从而获得准确、生动的语言艺术效果,如Hisparents bought him a new set of wheels(他的爸爸给他买了一辆新车)。
这里用轮子来代替汽车。
轮子是汽车的部分。
提喻,按照其包含关系在引言中已对提喻进行了分类,另外,以抽象代替具体、以具体代替抽象以及以物的材料来代替物,也可以看作是提喻的具体类别。
提喻( synecdoche)和隐喻(metaphor)、明喻( simile)等修辞手法一样,与直陈的言语方式相比它更具有生动、形象的效果。
以往的研究,往往注重于提喻的修辞效果。
而对其何以有这种效果很少做进一步分析。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在提喻中指称对象的转换涉及认知域的转移,而认知喻的转移、变换往往能够提升言语接受者的视角,使其更具有深刻的洞察力(insight),这种深刻的洞察力就是提喻所要达到的修辞效果。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首先结合具体例子将提喻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就提喻修辞效果的产生进行认识论的分析。
二、提喻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效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同一事物,若变换一种表达形式,可使语言别致、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特征,这样能够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达到一种引入入胜的语言艺术效果。
再者,在语言表达中,如果能正确地运用提喻这一修辞手法,有利于我们根据事物间的相关性,透过借体了解本体,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其内涵。
(一)以局部代替整体(1) The price of the meal is set at twenty poundsper head.这顿饭每位客人要花20英镑。
(2) The case was defended hy eloquent lips.这一案子由一位善辩之人充当辩护律师。
在上面两个例句中,例(1)用人体的一部分“头”head代替a person who has a meal吃饭的人;例(2)用人体的一部分lips嘴唇来代替a person who isgood at public speeches“善于辞令的人”。
(二)以整体代替局部(3) The car conked out.小车出了故障。
(4) Australia beat Canada at Cricket.澳大利亚板球队战胜了加拿大。
(5) Then the surgeon cut me open and took out theappendix and stitched me up again.外科医生把我的腹部切开,取出阑尾,最后又把腹部缝好。
在上面三个例句中,例(3)用汽车整体car来代替引擎;例(4)用国家Australia来代替Australiancricket team澳大利亚板球队;例(5)以me我来代替my abdomen我的腹部;类似的例子还有如The worldwent badly with him.他的境况不佳。
(三)以种代替属或属替代种类(6) But there are few incipient Lambs and Beer-bohms in college composition course.不过在大学里的写作课很难找到什么崭露头角的兰姆和比尔博姆。
在上述例句中,例(6)用Lamb兰姆和Beerbohm比尔博姆来代替witted and talented young people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青年人。
(四)以物质的名称代替所制成的东西(7) He is an enemy worth your steel; there is nocowardice in him.他是一个值得你与之搏斗的强敌,他绝不是一个懦夫。
(8) The criminal was bound in irons, but madegood his escape.这犯人戴着手铐脚镣,但还是逃跑了。
(9) He is preparing a paper on World Populationfor our next meeting.他正在为我们下次会议准备一篇关于世界人口的论文。
(10) The marble speaks before the silent lookers-on.墓碑向那些默然的来访者诉说着。
例(7)用steel钢来代替sword剑;例(8)用irons铁来代替fettlers made of iron脚镣;例(9)用写论文用的纸paper来代替论文thesis。
例(IO)用大理石marble来代替gravestone墓碑。
三、提喻的认识论价值过去我们对英语修辞格提喻的研究只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也就是说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相关的一些例句,在提喻的运用方面和本体借体的相互关系上作一些讨论,很少从提喻的认识意义价值及其修辞效果进行研究,这势必导致对提喻所蕴涵的内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提喻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视角——提喻的认识论价值。
这种观点认为我们能从提喻表面的视角提高到深刻的洞察。
近年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认为:传统修辞学中的隐喻、借代、提喻等修辞格不仅仅具有增强言语表达效果的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认知作用。
这种认知作用表现在,它们往往能将人类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
就提喻而言,言语主体不是将要表达的对象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抽象或具体的思维活动扩大或缩小认知域,用相关的整体或局部来喻指对象。
在上述例(2)中,用人体的二部分lips嘴唇来代替a person who is good at public speeches“善于辞令的人”,涉及的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认知域的角度来看,这里的思维活动是从整体概念领域缩小到了局部概念领域,思维对象的范围缩小到嘴唇,而作为局部的嘴唇,是人说话的一个器官,一般来说我们从嘴唇运动的频率大小可看出此人是否善辩,说话时上下嘴唇运动得快,说明此人善辩,用“eloquentlips”来表达,认知域缩小后,更容易使语言接受者引起对律师那种伶牙俐齿、能说会辩的联想。
在上述的例(5)中,用me我来喻指my abdomen我的腹部,涉及的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这里的思维活动从局部概念领域扩大到了整体概念领域,思维对象的范围扩大到整体的人,而作为整体的人是有生命有知觉的,这种表达可以使言语接受者体会到这里不是一般的切瓜切菜,而是在给一个活生生的、有痛觉的人做手术。
在提喻中,言语表达的主体通过认知域的扩大或缩小,意在使接受者在另外一个认知域对要表达的对象有更多的认识。
如上述谈到的例子(5)中,认知域扩大后,比单纯在“身体腹部”做手术,这一较小的认知域,更容易使人引起“活生生的”、“有痛觉的”等的联想。
如果我们对上述其他例子作认知作用分析就会发现,在提喻运用中,语言认知域的变化更容易将言语接受活动从表面提升到新的视角。
也就是,当言语接受者识别了这种变化后,便会转移视角,产生新的体验和认识。
这种新的体验和认识需要语言接受者进行积极的思维和自主发现,亦即“意会”。
从言语表达的效果来看,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下,用提喻要比不用提喻传达的信息多,并且比直陈式的表达要精炼得多,而且往往会有“言近意远”的效果。
由于篇幅的限制,笔者未能对上述提喻的类别进行一个一个的分析。
四、结束语提喻是英语中颇为常用的修辞手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一修辞手段。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知所有的提喻的运用都具有从一个认知域转移到另外一个认知域的过程,通过使用提喻认知域的这一变化特点,使我们的语言形象、生动、特点突出,具有言近意远,举一反三的认识论价值。
参考文献:[l]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吴平.莫汉修辞手段比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3]谢祖均.新编英语修辞[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