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唯物主义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在批判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基础上,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
唯物辩证法主要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可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坚持了唯物主义前提。
同样,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矛盾观也都贯彻了唯物主义,是以承认物质的客观性为前提的。
总之,唯物辩证法本身就包含着唯物主义精神。
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实质。
辩证法是关于普通联系的科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但不论是什么样的联系,其根本内容都是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既对立又统一。
所以,联系就是矛盾,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说明事物的联系,了解联系的内容和本质。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区别于形而上学
发展观的根本标志。
辩证法是永恒发展的科学,只有从
对立统一中,才能了解发展的动力源泉、根本内容和实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区别开来。
(3)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把握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唯物辩证法作为完整而严密的科学具有丰富内容,它是由三个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若干范畴所组成。
在全部辩证法的内容中,唯有对立统一规律是核心,它贯穿于一切其他规律和范畴。
只要以它为指导,其他规律和范畴便可获得深刻的解释和正确的规定。
以上三个方面表明:对立统一规律对于唯物辩证法具有根本性意义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
认识世界是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所以说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
研讨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这要求教师实现其角色的转变,从课堂教学的“独裁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评价教师一堂课的优劣关键是看教师讲的怎么样,而新课程下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发生了变化,关键是看这堂课对学生的发展有何意义,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有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有没有受到积极影响。
“讲”的好只是表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情况,而“引导”得好表明学生主体得到关注,更符合新课程精神,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