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公开课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4课时《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宣威市格宜镇田边小学高金花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的主题图,第24—25页的例5(乘法交换律)和例6(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2、掌握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发现过程,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方法:小组尝试法、例举法和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45+56=56+()(25+49)+51=25+(+)
师:上面各题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请跟大家说一说。

2、填空
加法交换律:()变了,()不变
加法结合律:()变了,()不变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么在乘法运算中是否也有同样的运算定律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预习指导:
乘法交换律用语言描述是:
用字母表示是:
举例说明:
乘法结合律用语言描述是:
用字母表示是:
举例说明:
师:在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请大家仔细看第24页的主题图。

看完以后找出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请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师:(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2)看哪个组的同学最认真?
生: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

2人负责抬水、浇水。

生: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师:真棒!
如何完成这个练习。

生:4×25或者25×4
师:真了不起!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发现?生:都是50。

师:谁来准确的叙述一下什么叫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生:a×b=b×a
师:用字母来表示规律要比语言描述简单的多,那a和b在这里可以是哪些数呢?
生:任何数。

师:我们现在学的是整数,将来还可以是分数,小数,百分数等。

2、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

39×()=17×()A×()=16×()
计算35×28可以用算式()×()来验算。

3、探究乘法结合律
师:我们继续研究乘法结合律,4人小组交流预习成果。

叫一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成果。

师:任何科学的结论都是通过大胆尝试,大量例子验证出来的,
谁还愿意把你的例子也举出来。

生:举例。

师:谁来完整的叙述什么是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如何表示?生:a×b×c=a×(b×c)
2、反馈练习
师:老师从大家的积极发言中看到了同学们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看下面的练习看谁填的准确?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5×()=8×()a×()=6×()
12×50×2=12×(×)
8×(125×9)=(×)×9
3、师: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组织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用运算定律都能使运算简便。

4、反馈练习。

怎样运算简便?各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4×5×2125×25×88×25×125×4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填一填。

16×28=28×()
34×9×2=()×()×9
125×25×8×2=(×)×(×)
2.简便计算
25×78×24125×9×8
46×50×2125×44
3、学校买回14包书,每包8本,每本125元,学校买这些书共花了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利用学过的知识来研究新的知识是我们数学中常见的学习方法,以后遇上类似的知识内容同学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探究。

五、板书设计
例5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4×25=100(人)25×4=100(人)
25×44×25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例6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方法1:(25×5)×2
=125×2
=250(桶)
方法2:25×(5×2)
=25×10
=250(桶)
(25×5)×225×(5×2)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