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对象:三年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总学时:96学时,理论讲授学时:56学时,实践40学时先修课程:汽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汽车机械基础》属于专业素质课,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作为汽车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课程的任务
①本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分析本课程地位及作用)中所承担的任务: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汽车领域的职业要求,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传动机构、通用零件等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为今后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前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应在学完《汽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电工基础》的基础上与《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相关内容相衔接。
和金工(钳工)实训同步进行。
为今后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维护与保养》等专业技能课奠定基础。
③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
先修课:《汽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电工基础》,后续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控技术》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基本理论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了解一定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
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2.基本技能要求:
(1)了解静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如力、刚体、平衡、约束、约束反作用力等)以及基本性质。
(2)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3)掌握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规律,为构件选材、确定形状及尺寸提供有关的基本知识和简单计算方法。
(4)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应用。
(5)掌握轴系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
(6)掌握机械传动常见形式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职业素质要求:
(1)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遵守工作制度;
(2)养成积极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细心、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3)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
养成收集、整理资料,总结工作经验等良好的工作习惯;
(4)培养与别人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相互信任和有效沟通等团队协作意识。
二、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
1.静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2.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3.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方程
4.摩擦自锁
5.空间力系(选修)
教学要求
重点: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受力图、平面力系分析与平衡方程的建立、摩擦自锁现象的分析难点:物体受力的力数量及类型、平衡方程的建立、摩擦角的应用意义
(二)构件运动分析与动力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
1.刚体平面运动的基本知识
2.动静法
3.动能定理(选修)
教学要求
重点:刚体平面运动的基本知识。
难点:动能定理的运用
(三)构件承载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
1承载能力分析的基本知识
2、轴向拉伸与压缩
3、剪切与挤压
4、扭转、平面弯曲;
5、组合变形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
重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概念、了解构件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4种基本变形的形式和特征、了解构件的变形、破坏与作用在构件上的外力之间的关系。
难点:求内力(大小、方向)、校核杆件、求解杆件的几何尺寸。
(四)汽车轴系零部件
主要教学内容
1.轴
2.轴承
3.联轴器、万向节及离合器
4.其他常用零部件
教学要求
重点:汽车常用零件的材料及使用特点、类型、选用。
难点:汽车常用零件的使用特点。
(五)汽车常用机构传动
1•连杆传动
2.凸轮传动
3、其它常用机构
教学要求
重点: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相关概念及计算、铰接四杆机构基本类型和应用、基本性质、四杆机构的演化和应用、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应用特点、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工作特点、实现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难点:铰接四杆机构基本类型和应用、基本性质、四杆机构的演化和应用、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工作特点
(六)带传动及链传动
主要教学内容
1.带传动的特点及分类
2.普通V带与带轮的结构
3.普通V带传动
4.链传动
教学要求
重点:熟悉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传动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掌握传动比、带传动的包角和带长的计算方法,了解V带的选用方法,熟悉带传动的
张紧装置。
难点:传动比、带传动的包角和带长的计算方法。
(七)齿轮传动
主要教学内容
1.齿轮传动的特点与类型
2.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
3.斜齿圆柱齿轮
4.圆锥齿轮
5.蜗杆传动
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齿轮传动的常用类型及其应用特点,熟悉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性,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
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蜗杆传动的应用特点、传动比和旋转方向的判别。
难点: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各类齿轮传动的特点。
(八)轮系
主要教学内容
1.轮系的类型及功用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3.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轮系的应用特点和分类,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了解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难点: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了解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1.学时分配表
四、实践教学
(一)课内实践项目表2.实践教学安排表
五、必要说明
(一)课程开设的基本条件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素质基础课,需要有一定的《汽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等基础知识才能理解和分析,而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专业知识,因此对于涉及到汽车机械应用方面的有关章节,应结合汽车工程实际应用讲授。
本课程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室和校内汽车实训室现场教学相结合。
(二)建议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汽车机械基础》(第二版)卢晓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参考书:
《汽车机械基础》(第二版),李予杰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7 《汽车
机械基础》,陈红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
《汽车机械基础》,康国初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 o
《汽车机械基础》,凌凯汽车资料编写组编著,内部教材。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类别、题型及成绩评定办法
方式:考试
形式:笔试
2.总评成绩的组成及评定标准
评分标准:理论60%,平时40%。
(四)修订说明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为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进一步适应各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考虑到教学大纲新格式的应用。
在2011级《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修订后本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了《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常用零件和机构基础知识的理解,力求为学生获得汽车维修、质量、生产管理一线方面的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大纲编订部门:机电工程系大纲审订部门:
编订日期:2011-3-3
执笔人:侯景文
审订部门负责人:侯景文修订日期: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