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了解古诗大意,诵读古诗。
3、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感情诵读,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一、与诗人对话,揭题读题解题意。
1、出示杜甫画像,认识诗人。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课件),认识吗?他就是谁?(板书:杜甫)2、你对杜甫的了解有多少?杜甫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
因此,他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
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3、解题。
“闻”是什么意思?谁听?他听到什么?“官军“指什么?“河南河北”什么意思?“收”字怎么理解?理解题目的意思。
指导朗读课题。
4、诗人写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那是什么事件吗?“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
诗人携家带子随逃难的人群流落到四川梓州,曾被乱军所虏,历经艰难与生离死别。
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所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再读课题。
二、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1、学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
同桌互相检查,反馈。
谁能提示大家诗中那些字的音容易读错?(涕、子、裳)指名读。
生评。
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2、显然,同学们刚才的朗读还不够味,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还不完全理解诗句意思。
学习古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还得理解诗句。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由词到句理解诗意。
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
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做上记号。
3、质疑问难。
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
师生协同解决。
(妻子、青春、白天、漫卷)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歌的意思。
生评。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前来听课的所有老师!三、与诗篇对话,体验感悟解诗情。
1、这首诗曾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你认为诗中那个词语最能描绘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喜欲狂”怎么理解?2、你还能从那些词语体会到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呢?(1)“涕泪满衣裳”诗人仅仅因为高兴而哭吗?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听!(师配乐读)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是诗人在逃难的路上,被叛军所虏时所作。
诗人被囚禁在长安,长达七年之久,深受战争之苦,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叫也伤心,诗人流的是悲愤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那么此时听到胜利喜讯的杜甫,再一次流泪了,这次诗人流的是一种怎样的泪?(喜悦、高兴、悲喜交集、喜极而泣……)(板书:悲喜交集)为什么高兴的流泪了?教师引读诗句1、2句,这是一种喜悦的泪……这是一种悲喜交集的泪……这是一种喜极而泣的泪……(2)哭过之后,诗人看到了什么?妻子儿女的心情怎样?诗人看到这些,又是怎样的心情?患难与共、历经风雨的妻子儿女愁云不再,喜气洋洋的情绪让诗人更加高兴万分,总算可以给他们一份幸福安详的生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人此时是怎样的漫卷诗书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像一下诗人及家人欣喜若狂的样子。
从此以后,不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可以家人团聚,尽享安详的生活,怎不让诗人欣喜若狂。
(板书:欣喜若狂)指名读3、4句,生评,齐读。
(3)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板书:放歌纵酒)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是喜到极致,忘乎所以了。
请你带上这样的无以名状的快乐情感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指名读5、6句,练读,全班读。
(4)听到胜利喜讯,诗人想到了什么?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现在诗人已经归心似箭了,(板书:归心似箭)让我们看看从剑外到洛阳是怎样的千里迢迢?请大家迅速找到诗中六个表示地名的词。
这些地名有什么联系呢?杜甫将从哪里出发,经哪些地方,最终目的地在哪里? (课件)说说诗人回乡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从四川剑外出发放舟从巴峡南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
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跨越了三个省份,在作者看来却如此轻松,为什么?诗人思绪飞扬,他的心早已飞到千里之外的洛阳。
李白曾有一句诗,和杜甫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归心似箭的杜甫看来,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故乡就在眼前——(教师引读7、8句),美景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
让我们一同感受归心似箭的诗人轻快、爽朗、愉悦的心情。
女生齐读7、8句(到巫峡了),男生齐读(到襄阳了),全班齐读(洛阳到了)。
(5)升华情感。
那么大家想一想当年杜甫随着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别离了故乡,历尽千辛万苦。
现在胜利了,想回故乡的只有杜甫一家吗?这份喜悦,只是诗人一家人的喜悦吗?还有谁的喜悦?(板书:人民)诗人杜甫被称为人民诗人,正因为他与人民同悲同喜,诗人只是为能重返故里而欣喜若狂吗?(板书:爱国)所以大家都称他为爱国诗人。
同学们,现在杜甫看到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平息了,他和所有的老百姓一样,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其他背井离乡的老百姓也能回到家乡了。
这位爱国忧民的伟大诗人他能不高兴吗?他能不流泪吗?他能不喜欲狂吗?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放歌吧!(配乐齐读)让我们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配乐齐读)让我们带着对这位爱国忧民的诗人的无比崇敬再来读诗!(配乐齐读)四、课外阅读,开拓视野懂诗人。
1、背诵这首诗。
2、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找几首安史之乱以后杜甫的诗读一读,体会诗人后半生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诗人。
第二课时:《示儿》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爱国激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中华诗词千古流传,古代诗人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古代诗人?2、(课件出示)知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现存诗九千三百余首。
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到南宋前期,由于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他的作品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
其诗作主要有:《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3、揭示课题《示儿》,板书:示儿齐读课题《示儿》,解题。
二、自由朗读。
1、(课件)范读《示儿》,注意要听准字音。
2、自由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读。
生回答。
可以从字音、韵律美方面来说。
师示范。
死去/元知/万事/空,(课件出示)生练习,划分节奏,重音。
反馈,教师及时纠错,边反馈边练习读。
最后教师整体出示诗的节奏与重音。
A、同桌互读。
B、小组赛读C、男女赛读。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师:同学们在上一个环节里表现棒极了,不仅把古诗的字音读得很正确,还读出了古诗的韵律美,老师都好佩服你们的。
但是我们学习古诗,光是把诗句读准,读出诗的韵律美来是不够的,还应当怎样学?生:还应当弄懂诗句的意思。
2、同桌间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商量着了解诗句的意思,如果还有不懂的词语待会儿再提出来,我们来共同解决。
生自由活动。
3、反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解释第一句诗的意思。
同学们看,在第一句诗里,我们弄懂了“元知”“万事空”的意思,“死去”就不用说了,老师根据这些词思,就知道了整句诗的意思:我本来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5、教师揭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古诗的秘诀:那就是先划句成词,这一步我们在前面就已经做了,划分节奏实际上就是把句子划成了词;接着就是解释词语;然后连词成句,也就是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6、学生理解第二、三、四句诗的意思。
第二句诗的意思是:只是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国家统一。
(课件出示)适时板书:遗憾不见九州同第三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打败金兵,收复中原的那一天,(课件出示)第四句诗的意思是:你们在祭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这个胜利的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课件出示)板书:遗嘱无忘告乃翁7、齐读诗意。
四、悟诗情1、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2、齐读。
3、尝试背诵。
生练习。
4、用你喜欢的方式,可以站着,坐着,或是通过动作、表情,也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的吟诗。
5、小结同学们真的很厉害,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把这首诗背下来,这说明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最棒的。
一起来夸夸自己吧。
说,我是最棒的。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认读。
2、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在田字格中的比例。
3、师范例(或是课件范例),边写边讲。
4、生临摹。
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展评。
六、拓展练习。
1、爱国诗歌你知道多少?(课件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唐〃柳宗元《韦道安》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这些诗你们喜欢吗,试着背背吧。
板书设计:遗憾:不见九州同示儿爱国之情宋陆游遗嘱: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