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与人的发展 思维导图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与人的发展 思维导图
人的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生理(正常发育、体质增强)和心理(认知、意向)发展
顺序性
概念:是一个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要求: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童年期一具体形象,抽象弱
阶段性
少年期一需要具体感性经验 少年期和儿童期整体特征为“心里断奶期”
要求:针对各年龄学生,不能搞“一刀切”
展
因
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作用
的
素
因
的
外钰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
素
理
论(环
论
境决
墨子:素丝说
定论)
荀子性恶论
主要人物及观点
洛克白板说
华生任意培养
斯纳金行为矫正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
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决定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共性)
教 育
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与
孟子性善论
人
内发论(遗传决定
的
论)
发
展
卢梭出自造物主 弗洛伊德性本能 威尔逊基因复制
代表人物及观点
格塞尔成熟论
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复演说
高尔顿优生学,遗传决定论
董仲舒:性三品说
关
影
于
苏格拉底产婆术
响
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
人
发
发
展
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人
身心发展在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平衡/身心发
的
不平衡性
发
展
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发现者:劳伦兹,要求: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
规
生理机能缺失后的补偿以及互补关系/身残志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律
互补性
结合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发现学生自身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个 别
个体角度:有人聪明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学
校
独
教
特
育
功
能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加速)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性(现在和未来) 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性)
三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最高)
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
促进个体从可能状态转向显示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差
群体角度:男女性别差异
异 性
要求:因材施教,深入了解,针对不同,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整体性
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紧密联系 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
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遗传素质本身具有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