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小学科学1.doc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小学科学1.doc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小学科学(一)教学背景【教学内容】六年级小学自然教科书第七册第四课《金属》【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环境】教室内有多媒体演示台,并只为教师提供了已连入Internet的计算机【教学要求】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标准,在教育技术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

理论热身理论热身第2题(单选题)教育技术的目标在于实现教育的最优化,那么以下对教育最优化的阐述,合理的是(C)。

A.教育最优化指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优化B.教育最优化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C.教育最优化指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优化D.教育最优化指对教与学资源的优化第3题(单选题)以下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小组相互作用的类型?(D)。

A.教师通过讲授、谈话、板书、演示等向班级或一组的学生传递教学信息B.由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或聆听音像教材、做笔记等获得教学信息C.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表现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和应用情况D.通过讨论、问答、交流等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教学信息第一部分教学规划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方案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你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理解,然后由你来补充完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方案。

【前端分析】第4题(单选题)学习需要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学习需要分析时应注意(B)oA.可以从教师自己所“感觉”的需要入手B.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的差距与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差距与需要C.可以在确定问题前直接跳跃到去寻找解决的方案D.需要分析并非•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次即可第5题(单选题)在前端分析中,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那么用图表或符号等直观形式来揭示学习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为(C)。

A.信息加工分析B.层级分析法C.图解分析法D.归类分析法第6题(单选题)在进行本课前端分析时,老师需要重点考虑的是(C)。

A.如何将学生合理分组,以便顺利开展实验探究活动B.创建什么样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营养成分的特征C.在本次课上学生要学会初步认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D.怎么采用头脑风暴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第7题(单选题)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了铜、铝、铁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果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没有很深的认识,那么在本课时的导入环节,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假定以下选项中的课件已经存在,无需另行制作)(A)。

A.教师选取铜、铝、铁的基础知识中的重要部分,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B.学生自带一年级的教材对铜、铝、铁的基础知识部分进行认真阅读C.教师简短地讲解铜、铝、铁的基础知识,学生认真做好笔记D.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铜、铝、铁的基础知识,学生不懂的知识点提问讨论第8题(单选题)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重点、难点,为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回答下表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方案设计属的共性教学活动3 指导学生认识其它金属教学活动4 课后总结作业布置A.B.C.D.在引出了金属的概念之后,接下来就应认识金属的共同性质了,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上一个环节对铜、铁、铝的一些共同性质中归纳、概括金属所具有的共同性质。

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之后,由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概括出金属的共同属性为: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容易导电、有延伸性,凡是有以上性质的材料都是金属。

第7.4题在归纳、总结了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之后,得出了金属的共同性质,教师应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展现金属的共性?(B)A・教帅对金属的共性进行口头叙述B.教师制作课件来呈现金属的共性C.教师将金属的共性板书在黑板上D.教师口述学生笔记记录下金属共性在归纳、概括出金属所具有的共同性质以后,教师出示几种材料的实物或者看教材中的插图,来讲述这些材料是否为金属,是否具有金属的共同性质。

教师举例说明其它的金属类材料,如:银、钠、镁等,也需要举例说明非金属类的材料,如:木棍、粉笔、橡皮等。

最后,由教师讲述,说明常见的金属材料在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金属的用途。

第7.5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木棍、粉笔、橡皮等确实是非金属类的材料,教师应选择何种教学形式才能使学生对此有深入的体会?(A)学生用粉笔等做实验,根据归纳出的金属共性来判别由教师直接告诉粉笔等确实不具备金属的共同性质根据归纳出的金属共性,由教师引导学生逐一地进行判断学生分小组讨论粉笔等是否为金属材料,然后每组汇报结本课时我们共同学习认识了金属的共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了金属的概念,了解了部分金属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最后板书出金属所具备的共性,以加强学生对金属共性的认识。

最后布置作业,希望学生根据本课时所学知识,在口常生活中自己去发现金属的用途,以及能正确地判别某种材料是否属于金属材料,了解和认识更多的金属。

第7.6题如果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是要求学生了解到金属材料的更多用途,那么以下哪种方式采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C)A.据本课时的内容猜测B.到图书馆查阅书籍C.在网络上搜索D向家长、学长询问第8题(单选题)如果教师想了解金属铝的用途,那么在Internet 置怎样的关键字才能找到准确、有效的资料?(D)应设A.金属B.铝C.金属的用途D.铝的用途第9题(操作题)教师在网络中搜集图片素材时,需要保存网页中的图片,请按照下第3页共104页A. B. C.D.第14题(匹配题)教师在准备资源时,会运用到不同的处理软件,请将下列软件的 名称与其对应的主要文件格式进行匹配。

面的要求进行操作。

(1) 访问网站 /200406/ca411064.htm 0(2) 将该网页中的图片“镁条的燃烧”保存到“C:\素材”文件夹中,并命名为“金属1第二部分资源准备在讲授《金属》课程前,需要收集教学需要的各种相关资料。

请完成下列任务:第10题(填空题)如果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发现课件中图片偏暗,那么就应该右键单击图片,选择“设置图片格式”中的 图片 属性。

第11题(填空题)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如果需要在每张幻灯片的右下角显示幻灯片的编号,那么就应该选择 插入 菜单项下的“幻灯片编号"选项。

第12题(多选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图片材料来指出其它金属,那么在素材的搜集过程中符合要求的是(CE )。

A.金属.wavB.金属.midiC.金属.jpgD.金属.aviE.金属.bmp第13题(单选题)教师制作文档文件时,在输入一段文字之后发现某些文字的下 标注有波浪号条纹,经过检查之后发现该文字并没有语法错误,如果要去掉波浪号条纹且 保持原文档内容不变,该进行怎样的操作(B )。

选中该文字,选择工具栏中的下划线按钮“U” 右键点击该文字,选择“全部忽略” 选中该文字,选择“Delete” 删除该文字,在原始位置重新输入第15题(操作题)请打开“素材”文件夹下的文件“金属2.doc”,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修改: (1) 给标题文字“金属共性归纳”加上阴影效果;(2) 利用“格式”菜单给每行共性加上项目编号,且项目编号的形式为大写字母式 的,如“A,B”等;(3) 将描述金属共性的四个段落之间的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2磅;(4) 按原名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中。

(素材文件夹为:C:\ata\seltesting\answer\5\afsf\Word\Cl 5)第16题(操作题)教师在归纳出金属的共性之后,应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其它金属种类,以金属挂图的形式来制作课件,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请打开文件夹“素材”中的文件“金属3.ppt”,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操作: 在第四张幻灯片中,在不锁定纵横比的前提下,将钠图片的大小调整为高5cm, (1) 宽 6cm ; (2) 的位置; (3) 将第五张幻灯片中的“锂图片”剪切到第六张幻灯片中,并参照样张调整图片 在第五张幻灯片中导入图片,图片素材来自文件夹“素材”中的文件“金属 3-2.jpg”,并且参照样张,调整导入图片的位置; (4)保存文件,文件的保存目录和文件名均不变。

(素材文件夹为:C:\ata\seltesting\answer\5\afsf\PowerPoint\C 16)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 在完成教案设计和教学资源准备后,你将进入教学方案的实施阶段。

在这一阶段,你 需要解决一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硬件设备的简单操作、教学课件的 使用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第17题(单选题)在拷贝文件夹到新目录下时,弹出“确认文件夹替换"对话框, 如果希望拷贝的内容将该目录下的文件全部覆盖,就应该选择按纽(B )。

A.是 B.全部 C.否 D.取消 第18题(单选题)在教学实验环节,为了保障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应做哪些工作? (A ) A. B. C. 做实验示范并对注意事项重点强调,学生做实验时在一旁进行监督和指导 教师先做实验示范,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和动作 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地讲解,但无需进行实验示范 直接进入学生的实验环节。

教师对操作错误的地方及时地进行指正 D. 第19题(单选题)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时,如果全班有40名学生,为了保证每位学 生在实验过程中都能参与进来,教师应分为几组来进行实验?(D ) A. 2组 B. 3组 C. 4组 D. 8组 第20题(单选题)在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金属的共性之后,由每组派代表汇报讨 论结果,那么以下对汇报结果的处理方式中合理的是(C )。

教师指定学生记录每组代表的汇报发言内容 教师只是听取每组的汇报结果不予记录 教师记录每组汇报结果的重点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总结发言 不论汇报的结果如何,教师始终根据事先拟定的内容进行总结 第21题(操作)在学生做实验的环节,教师需要将每组学生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 总为表格,现要求对表格文件进行适当的修改,请打开文件夹“素材”下的文件“金属4.xls”, 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操作: (1) 将单元格C9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改为“有”;(2) 在第8行与第9行之间插入一组数据,依次填入“李威”、“有”、“烫手”和“发A. B. C. D.在教师做实验时的观察能力,以及在教师讲解时是否认真听讲在课堂中的投入程度、对实验步骤的掌握和对•金属共性的归纳、概括能力 是否认真做好笔记,以及对金属共性的了解程度根据课后的测试来判断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过程111的表现 B.C.D.亮”;(3) 参照样张,给整个表格加上边框;(4) 保存文件,文件的保存目录和文件名不变。

(素材文件夹为:C:\ata\seltesting\answer\5\afsf\Excel\D21)第四部分教学评价在完成教案设计、教学资源准备和教学方案实施后,你将进入教学评价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