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一、基本情况咸丰县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湖北西大门。
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距州府所在地恩施98公里,距重庆市黔江区53公里。
地处武陵山东部、鄂西南边陲;扼楚蜀之腹心,为荆南之要地。
县政府驻高乐山镇。
咸丰县国土总面积25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万公顷。
平均海拔800米左右。
辖10个乡镇一个区,263个村,总人口36.4万人(2013年数据),有土家族、苗族、朝鲜族、东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2010年,咸丰县咸丰森林覆盖率高达77.2%,是鄂西林海的主干。
优良的生态,适宜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物产。
现已发现草本植物160多科900多种,拥有珙桐、古杜鹃、红豆杉等10多种世界级珍品树种群落。
“金丝桐油”驰名全球,优质坝漆远销海外,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
已发现药用植物178科1172种,以鸡爪黄连、鸡爪白术、党参、甜味绞股蓝、半年烂七叶一枝花、竹节人参等为主的名贵中药材,有“华中药材库”之誉。
咸丰是中国优质烤烟生产基地,这里盛产的烤烟,以其品质饮誉。
咸丰素有“湖北仔猪第一乡”之美称,这里生产的“湖川山地猪”享誉湘、鄂、黔四省市,其加工制作的“富硒乳猪”系列产品,享誉全国,畅销东南亚。
动物野生动物多达210余种,有金钱豹、香獐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有猕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果子狸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20种境内的忠建河是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
[1]矿藏截止2012年,咸丰县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已发现矿产40多种,有稀世珍品贵妃玉、松香玉,有世界罕见的高品位硒资源矿床约1.67万公顷,煤炭、汞矿为A级储量,重晶石、大理石、方解石、铜矿、高岭土等13种矿为D级储量。
其中含煤地层面积534.81平方公里,储量1644万吨,保有储量1500万吨。
境内水能资源丰富。
水能蕴藏量达到22万千瓦。
二、规划依据:1、区位优势。
丁寨乡位于咸丰县城西南,距咸丰县城15公里,党政机关驻丁寨集镇,东北与高乐山镇相接,西北与尖山隔河(唐崖河)相望,西南与甲马池镇相邻,东南与来凤接壤,全乡国土总面积196平方公里。
占全县总面积7.6%。
丁寨乡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南低,最高点为天上坪山羊坨,海拔1680米;最低点在黄泥塘青龙嘴下唐崖河畔,海拔510米,丁寨乡有省道椒石线贯穿全境,东联咸丰县城,西接朝阳镇,至重庆黔江,堪称湖北西大门,是通往蜀地的一条重要通道。
地理概貌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5℃-17℃,极高气温37.6℃,极低气温-12℃;多年平均降雨量1320毫米,无霜期240天左右,日照时数1300小时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
地势东南高、西南低。
高山、二高山占总面积70%以上,平地分布在曲江和野猫河流域两岸,占20%左右。
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山有东南部的天上坪,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4公里,是咸、来两县界山。
二高山主要是土地坪、大茅坡、马家楼、高山羊,山顶平秃,土地呈斜坡、槽状,略高于低山。
平坝主要有湾田、杨家寨、万家坝、黄泥塘等,除湾田外,严重缺水。
最高点天上坪山羊坨,海拔1680米;最低点在黄泥塘青龙嘴下唐崖河畔,海拔510米。
大小溪流26条,流域面积160平方公里。
高滩河源于十字路与来凤县交界处东岭坳山脚下,经唐家沟、十字路流入野猫河与曲江汇合,长13公里,常年流量2m3/s;支流有小河、土乐坪河、向家边沟、春沟。
曲江源于甲马池镇羊蹄界侯家河,全长31.5公里,经筒车坝入境,流经湾田、渔塘坪、曲江村,在野猫河与高滩河汇合,汆人川洞,流量4 m3/s ;支流有向家沟、老黄沟、温泉口、小河沟等。
野猫河属曲江支流。
源于高滩龙洞湾,在天星孔上游1公里处汇入曲江,辰1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5m3/s。
资源物产土壤主要为黄棕壤、水稻土、黄壤,其次为石灰土、紫色土、潮土等土类。
据2005年统计年报,常用耕地面积32530亩,其中水田11921亩、旱地18568亩,园地2041亩。
曲江河、野猫河从西南、东南汇于西北,汆人天心孔。
经断明峡复出,流入唐崖河,可开发水能8万千瓦。
建有丁寨、断明峡2座水电站,装机7800千瓦。
林业用地17.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67%,活立木蓄积38万立方米。
其中:有林地面积11.5万亩,灌木林地4.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l.9万亩。
2000~2005年,实施退耕还林26973亩,其中坡耕地还林14774亩,宜林荒山造林12311亩。
森林覆盖率66%。
有木本植物100多科、300多属、近2000种。
珍稀木本植物5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有银杏、水杉等8种,同家二级保护树种有鹅掌楸、水青树、香果树、榉木、峨眉含笑等30种。
省级以上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5种,其中兽类15种,鸟类28种,两栖爬行类15种。
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黄豆、高粱等。
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蔬菜、魔芋、干鲜果、油菜为主。
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向日葵。
药材主要有白术、党参、贝母、银杏、白柏、厚朴等。
水果主要有黄金梨、板栗、李子、柑橘、猕猴桃、核桃等。
矿产主要有煤、重晶石、石灰石、铁矿、硅矿和铜矿等。
其中煤矿资源量大质优,远销重庆、武汉等地。
风光秀丽,人文特色突出。
有"内八景"、"外八景"等自然风光和省级文物"十字路风雨凉桥"等多处人文景观。
"春日曲江最堪游,夹岸青青柳色柔",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赋予丁寨"文化老区"美誉。
3、开发优势:未来五年将是该乡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经济转型期、实力扩张期。
全乡上下将紧紧围绕县委"六大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城乡建设为主体,绿色繁荣为主线,积极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联动"、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开放互动"三大战略,着力将丁寨打造成"绿色蔬菜供应中心、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县城经济文化副中心",全面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该乡境内将实施火车站工业园、火车站新区、仓储物流市场及恩黔高速公路、黔张常铁路丁寨段建设等重点项目,境内静态投资将超过50亿元,这将为该乡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也会不断促进城建、交通、水利、环保、农业、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大繁荣。
在迈向求富图强的路上,全乡上下将科学谋划,真抓实干。
一是稳步推进特色农业大发展,将以大棚蔬菜为重点,建蔬菜基地2万亩,建大棚500栋,力争培植2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培育2个特色农业品牌,建设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逐步突破发展新型工业,高起点、高标准在火车站附近建成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的精深加工工业园;三是快速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火车站的区位优势,建成集运输、中转、仓储、商贸、配送等于一体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当前,国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发农业产业链。
省市县政府出台农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项目:可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持续发展。
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生态农业项目给以投资者长期的丰厚回报。
4、产权优势。
3.5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集生产基地+公司+生产+农户合作+深加工+市场销售+服务;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生态农业有利于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
鄂西建设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6、市场优势。
咸丰县和来凤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6元,但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缓慢,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1、种植园区建设。
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长豆角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50亩牛角辣椒种植园;建设50亩以上蔬菜用于脱水蔬菜生产的植园;达到生产加工出口的生态标准蔬菜基地。
建设50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长年四季有提供新鲜蔬菜供应周边市场,丰富周边老百姓的菜篮子,和日常所需的生鲜蔬菜;按国家规定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销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
围绕现有200亩蔬菜种植基地配套,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田拢和绿化带上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规划修建田边,水渠道,排水系统等均匀可以种植。
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同时起到绿化和观赏的立体生态园林效果。
3、养殖园区建设。
围绕25亩人工水库工程,可以投放鱼、鸭、鹅等配套生产;实施舍饲和网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另外建设20亩地特种珍禽养殖基地,10亩山地养土鸡区、500只兔养殖区、其他如羊、牛、等家禽养殖区。
4、生态系统配套。
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
25亩的水库一座,建造200亩的栽植园,在栽植园建设景观林带;改造300亩山的经济林和观赏林带,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园林中花、草、树相映衬。
5、休闲设施配套。
在生态园区建造休闲宾馆一座,可以接待200人左右,配套建设会议室、ktv、餐厅、茶座,包厢。
土特产批零门店;小吃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7、3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依托雷公山风景区沿途改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修建休息亭,架桥等安全设施连成自然山水园。
管理房、清理河道、简易码头,设置攀岩、速降、溜索、蹦极、素质拓展、野外生存、帐篷野营、模拟探险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