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PPT课件
血 清 浓 度 ( g/m l)
经典途径
C1q
460
80
C1r
83
50
C1s
83
50
C4
200
600
C2
102
20
C3
185
1300
替代途径
D因子
24
1
B因子
90
210
凝集素途径
MBP
30 x 3
1
终端成分
C5
204
70
C6
120
65
C7
120
55
C8
160
55
C9
70
60
调节因子
C1-INH
105
18.05.2020
4 18.05.2020
5
C3分子组成及其各种结合位 C3处于三条激活途径的汇合点,在补体系统活化过程中起 着枢纽作用,并且为替代途径激活的关键分子。C3由α、β两 条肽链组成,之间以二硫键相连结
18.05.2020
6
名称
表 3-1 血 清 补 体 成 分 分 子 量 ( kDa)
18.05.2020
24
旁路途径的激活与调节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旁路途径可以识别自己与非己(沉积自身Cell 表面的C3b被调节蛋白迅速灭活、C3b与缺乏调 节蛋白的微生物表面结合则可继续进行)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正反馈 放大机制)
18.05.2020
25 18.05.2020
26
200
C4-bp
550
250
H
150
480
I
88
35
18.05.2020
P
4 x 56
20
7 18.05.2020
8
理化性质
1. 化学组成均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 ,少数几种为α或γ球蛋白。 2. 补体各成分中以C3含量最高,D因子 含量最低。 3. 某些补体成分性质极不稳定,许多理 化因素等均可使补体失活。
补体激活过程中的一些中间产物极不稳定( C4b2b、C3bBb等不同激活途径的C3转化酶 ),成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
18.05.2020
12
补体反应实际 上是一系列酶 促反应,其最 终结果是在靶 细胞膜表面形 成MACs,同 时产生具有生 物学活性的补 体小分段。
生化级联反应 I
Ia Ib
II
III
IIb IIa
IIIa IIIb
发挥生物学效应
18.05.2020
13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激活物及激活条件:
激活物:免疫复合物是经典激活途径的主要激活物质。 激活条件:
抗 原 <40nm 抗 原
18.05.2020
16 18.05.2020
17 18.05.2020
18 18.05.2020
19 18.05.2020
18.05.2020
20
补体攻膜复合物
细胞膜表面的 C3b5b与C6、C7、C8 依次结合形成C5b678 复合物。该复和物诱发 C9在细胞膜表面共聚, 形成膜表面的通道结构 MACs,造成胞膜的穿 孔损伤。
18.05.2020
3
第一节 补体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补体由三部分组成:
补体的固有成分: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 C1、C4、C2);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 径的MBL、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参与 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P、D、B因子);上述 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成分:C3、C5~C9。 补体调节蛋白(C1抑制因子、I因子、H因子 、C4结合蛋白等) 补体受体:CR1~5、C3aR、C2aR、C4aR
C3 与 C3b 正 反 馈 环 路
D因子 C3bB
C3b Bb
C3
C3b
18.05.2020
B因子
27 18.05.2020
28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节
(1)补体的自身调控 (2)补体调控因子的调控
经典途径的调节 旁路途径的调节 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调节
18.05.2020
29
一、补体的自身调控
18.05.2020
9
补体的生物合成
补体成分约90%由肝脏合成(肝细胞、 ),少数成分由肝脏以外的细胞合成( 肠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 巴细胞等)。 组织损伤急性期或炎症状态下,补体产 生增多;故补体属急性期蛋白。
18.05.2020
10
补体系统的命名
参与补体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发现先后命 名C1-C9 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 、D、P、H、MBL等。 参与调节的成分以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 C4结合蛋白等 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符号后附加小 写英文字母:如C3a。 具有酶活性的成分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 如C3bBb;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加i表示 ,如iC3b。
21
MACs 的效应
补体杀伤寄生虫
18.05.2020
22
二、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18.05.2020
三、旁路途径
23
不经C1、C4、C2途径,经由C3、B因子、D因子参与的激 活过程,称为补体活化旁路途径。
激活物质 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实际是为补 体激活提供保护性环境和接触表面成分。
CH2
位点被屏
障
18.05.2020
IgM CH3区,IgG CH2区
暴露的 C1q结 合位点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C1q
C1r C1s
C1qr2s2
抗体
15
C1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C1由 一个C1q、两 个C1r 和两个C1s分 子共同组成。一个 C1q分子如果同时与 两个以上的Fc段结合 将造成其构象的变化, 继之使C1r和C1s活化, 启动补体活化的经典 途径。
1
补体系统
补体:是存在于人与脊椎动物血清、组织 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 性的蛋白质;具有抗微生物、免疫调节和 介导免疫损伤的作用, 多种组织细胞以肝细 胞和巨噬细胞为主可合成补体蛋白。
18.05.2020
2
Jules Bo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18.05.2020
11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在生理情况下,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酶前体 的形式存在。 补体的激活过程是一系列扩大的级联反应。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为 经典途径;由MB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至细菌启动激活的途径 ,为MBL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 ,而从C3开始激活的途径称为旁路途径。 上述三条激活途径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膜 攻击复合物MAC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
① C1仅与IgM的CH3区或IgG1-3的CH2区结合才能活化 ② 每一个C1分子必须同时与两个以上Ig的Fc段结合才能
被激活; ③ 游离或可溶性抗体不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18.05.2020
14
IgG 分 子 结 合 抗 原 前 后 的 构 象 变 化
结合抗原之前
结合抗原之后
Fc段
CH1
C1q 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