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地理七上《世界的海陆分布》word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上《世界的海陆分布》word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
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我们前面几节课讲的是“地球”,
为什么叫“球”,讲了地球的形状、
大小等。

从今天起今天我们来研究
一下“地球”的“地”。

为什么叫
地球呢?
回忆、思考,讨论,交
流、探索被称为地球的
原因
设疑,引起学生探
索的兴趣,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

创设情境: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
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

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看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读图,分析卫星图片或
各种地图上的颜色
思考、看地图交流,小
组代表发言
过渡,对新旧知识
承上启下
对所学知识形成系
统印象,将孤立的
知识点穿成完整的
知识体系
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组织游戏,任意抛出一个有海陆轮
廓的气球状地球仪,接住时记录右
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
洋,抛接10次以上,统计接触到
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

做游戏、统计,得出结
论:地球上海洋面积大
于陆地面积,海陆面积
比为7:3。

学看世界
海陆面积比较(饼状
图)
引起学生兴趣,直
观、形象。

培养学
生的读图能力;指
导学生读图总结地
球上水多于陆。

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为两个半球,海陆
分布情况如何?引导学生总结:无
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
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
地的面积。

观察、讨论、总结提出疑问,调动学
生好奇心;锻炼学
生分析问题的能
力;
陆地与陆地的差别,海洋与海洋的差别:介绍: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
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
以上;海:海洋的边缘部分,靠近
大陆,面积小,深度浅。

海峡:沟
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通过阅读书上的课文
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各
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
图上。

文字与图结合。


深对概念的认识
学习七大洲指图了解世界七大洲,引导学生观
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


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
非北南美,南极欧。

启发学生勾画
大洲轮廓略图。

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
廓,交流讨论东西半
球、南北半球各有那些
大洲,达成一致意见。

试勾画大洲的轮廓简

对大洲有个完整的
认识。

学习四大洋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
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
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读图观察、讨论,给四
大洋排序。

了解四大洋
的分布
初步了解四大洋
板书设计海洋与陆地:1、地球、水球。

2、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大陆、岛屿、海峡、大洲、大洋、海
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轮廓、分布
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进一步熟悉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逐步养成阅读地图的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3、阅读地图习惯的培养。

教学难点: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情况总结、回答回忆上节课所学
内容,及时巩固
引入新课: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大
陆是亚欧大陆。

从亚欧大陆包含亚洲
和欧洲两个大洲入手讲解大洲之间的
分界线。

思考、回答条理清楚、层次
分明。

讲授新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
尔河、大高加索山脉,观察里海和黑
海,区分他们的本质差别;(湖、海);
观察图2-22 读图分析亚欧分界
及土耳其海峡的相
对位置、组成。

首先引导学生分
清亚洲和欧洲的
分界
亚洲与非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引导学生得出亚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
线是——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
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看图分析
通过读图,分析
大洲之间的分界
线;帮助学生掌
握读图的方法
北美洲与亚洲、南极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北美洲与亚洲之间的分界线是——白
令海峡。

简单介绍南极洲与南美洲之
间的德雷克海峡,欧洲与非洲之间的
直布罗陀海峡等,作为较高层次的要
求。

读图、思考、分析主要强调学习地
理是掌握重要的
学习工具地图,
认识地表事物时
一定要图、文结
合,落实每一地
点在地图上的落
实。

大洲与大洋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太平洋被北
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亚
洲环绕。

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
洲、南美洲、北美洲所环绕。

印度洋
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所环
绕。

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
环绕。

可进一步分析各大洲周围有哪
些大洋
读图分析,可小组合
作交流,得出结论。

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动手绘图能
力、读图能力,
增强空间观念。

绘图、总结、布置作业:利用地图册、填充图册等反复练习指导学生绘制大洲轮廓几何略图;引
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布置作业:利
用地图册、填充图册等反复练习,也
可以用竞赛形式让学生当堂进行填图
练习。

取得较好的效果。

发言总结所掌握的
内容;做练习题
锻炼学生的总结
能力,加深学生
的认识
板书设计:亚洲与非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亚洲、南极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
大洲与大洋的位置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