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查勘定损拍照规范(修订版)车险查勘定损拍照是理赔中重要的取证方式,通过拍照可以确认出险标的,反映受损财产的损坏程度,同时可以间接反映保险事故经过的信息,在车险赔案的核损、核价、核赔、赔案后审查等管控环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车险查勘定损拍照对照片的要求是信息完整、图像清晰。
在一个赔案中至少应包括以下照片:事故现场的查勘照片、需要审验证件和证明的照片、车架号或VIN码等定型信息照片、带牌照的整车照片、受损部位照片、受损零部件的细节照片、以及其他证明保险事故的单证照片等。
本文主要对涉及保险事故的车辆和证件拍照方式进行规范,并做为车险赔案中拍照质量的评判依据。
1、事故现场的查勘照片1.1 拍摄事故现场整体环境照片,清晰反映路况及现场周边环境;复勘现场应由当事人指明车辆的行驶方向并拍照(图1,图2)。
(图1)(图2)1.2 拍摄出险地点标牌(路牌,车站牌,明显标志物)照片(图3,图4)。
(图3)(图4)1.3 拍摄车辆发生事故后在现场的停驶状态及车辆外观受损情况,照片反映车辆受损部位与碰撞物体接触点吻合,有条件的提供测量照片(图5,图6)。
(图5)(图6)1.4 拍摄事故现场散落物照片(图7)或被撞物体附着物照片(图8)。
(图7)(图8)1.5 路面有车辆制动痕迹应拍摄相应照片。
1.6 对现场照片不能直接反映车损原因,应绘制现场草图并拍照上传系统。
2、需要审验证件的照片赔案中证件照片应清晰、齐全,包括以下证件照片:2.1 当事驾驶员驾驶证照片(图9),如驾驶证因事故被吊扣,应有交管部门暂扣凭证照片。
2.2 被保险车辆行驶证正副本照片(图10)。
2.3 如事故由交管部门处理,应有事故责任认定书照片。
2.4 根据出险地理赔规定确定是否应有身份证照片(图11)。
2.5 根据出险地理赔规定确定是否应有客户银行卡照片(图12)。
(图9)(图10)(图11)(图12)3、车架号或VIN码、货车特种车铭牌等定型信息照片3.1 对事故车辆应拍照车架号或VIN码、铭牌,用于确定保险标的并收集车辆定型信息(图13,图14)。
轿车VIN码的位置一般在前风档下角的仪表台上。
对于没有VIN码的老款车型,应拍照该车的车架号或铭牌。
特别要求:Ø对事故中的第三者车辆,应有照片反映该车的车型信息,如行驶证、VIN码或铭牌照片。
(图13)(图14)3.2 实行承保时发放安全锁的车辆,应对安全锁拍照(图15)。
(图15)4、带牌照的整车照片4.1 整车照片上反映出险车辆整车及牌照号码,兼顾反映车辆受损的部位。
角度以车前方或后方约45度为宜,避免在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照相。
特别要求:Ø车辆严重损坏,估计损失在2万元以上的,应有四个斜角方向的整车外观照片,以反映车辆整体损失状况(图16,图17)。
(图16)(图17)4.2 对于没有车牌照的车辆,必须拍照车架号或发动机号。
4.3 主挂车整车照片要反映出主车及挂车牌照号码。
5、受损部位照片5.1 受损部位照片应反映出出险车辆受损部位拆解前的状况,对于简单事故,应该能够反映车辆损坏的程度(图18)。
(图18)5.2 车辆底部损坏事故应有拆解前的车辆底部照片(图19)。
(图19)5.3 车辆前部损坏严重的,应在前机盖掀开或驾驶室移开后,拍照拆解前的损失状况照片,特别注意有可能损坏的发动机附件(图20)。
(图20)5.4 对于车辆气囊引爆,以及前风挡玻璃或仪表台因事故碰撞而破损的车辆,需要对车辆内部项目拍照(图21,图22)。
发生气囊引爆的,应特别注意检查安全带是否损坏。
(图21)(图22)6、受损零部件的细节照片6.1 对于受损部位照片仍不能反映出损坏程度的,应该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零部件照相,必要时可以借助其他人、物、标牌指示损坏的地方和所属车辆(图23,图24)。
(图23)(图24)6.2 为明确涉及货车事故中轮胎的定损,查勘定损员应对事故中损坏的轮胎在拆解前拍照,并在定损时注明轮胎的位置。
7、赔案中照片的使用要求7.1 查勘定损照片必须带有拍摄日期;7.2 查勘定损照片必须水平拍摄,相关单证照片可局部连续水平拍摄,保持文字正向;7.3 对单价超过500元的损坏配件要有单独的特写照片反映(定损时不能用照片清楚反映的,要在拆解后或收回时补照);7.4 对单价超过1000元的非外观件损坏配件照片,应分拣到相应损失项下;7.5 两车或多车事故,查勘定损照片必须上传到对应车号的涉案车辆中;7.6 查勘定损员外出现场查勘定损时,应该有在现场的照片;7.7 查勘定损员应根据公司要求将照片上传系统,严禁多张照片拼接或重复上传。
附录:几种特殊案件类型的拍照要求:8、划痕损失险赔案8.1 拍照损失部位要按顺序,做到部位清晰(图25)(1)(2)(3)(4)(5)(6)(图25)8.2 损失部位要有特写照片,不明显的要指明损失痕迹(图26)(图26)8.3 出险地公司可以根据本地区风险防控需求,视情况加强对划痕险的审核,例如对损失部位打磨或修理后复核(图27)。
(图27)9、玻璃单独破碎险赔案9.1 包含出险车辆和损失部位的外观照片(图28,图29)(图28)(图29)9.2 损失部位的特写照片(图30),从车厢内部拍照损失部位通常可以更清晰反映(图31)。
(图30)(图31)9.3 风挡标识必须清晰可辨(图32)(图32)9.4 对专业更换风挡的维修单位,为加强管控,可以增加风挡卸下后的照片(图33)。
(图33)10、托底事故赔案10.1 托底事故应有拆解前的损坏部位照片,拍照受损部位应能体现事故过程的连贯性(图34)。
(图34)10.2 受损零部件要有清晰的照片体现损失(图35)。
(图35)10.3 单价500元以上的需更换零配件,要有单独拆解后照片(图36,图37)。
(图36)(图37)10.4 必要时,要核对事故现场并拍照。
11、货车、特种车事故赔案11.1 现场查勘时,应对事故所致轮胎、电瓶、油箱、传动轴、弓子板等配件损坏情况进行确认并拍照;对倾覆车辆,需拍摄车桥、发动机、变速箱、差速器等大件车上特写照(图38-图40),对轮胎应现场确定安装位置及损坏数量。
(图38)(图39)(图40)11.2 车辆定损时,车辆损失较大需要拆检核定损失,拆检前必须拍摄外观照片(图41),特别需要对驾驶室固定件损坏情况、整体变形移位情况及驾驶室内部进行拍照(图42,图43)。
(图41)(图42)(图43)11.3 车辆损失较大需吊下驾驶室才能确定底盘损失的,必须拍摄驾驶室吊下后,发动机及附属件、变速箱在车架上的照片,严禁只提供落地件照片(图44)。
(图44)11.4 车架整体变形的,应拍摄驾驶室、车厢吊下后整体照片(图45)及局部特写照片。
(图45)11.5 转向机、自卸车液压举升机构、混凝土搅拌车减速机、挖掘机液压油缸发生损坏的,需拍摄拆解前整体外观照片、铭牌照片及拆检后照片,无法直观确定损失需提供测量照片或分解照片(转向机拍照方法举例:图46;液压油缸拍照方法举例:图47)。
(图46)转向机拍照方法举例(图47)液压油缸拍照方法举例11.6 集装箱体、冷藏箱体受损的,应提供整体尺寸(长、宽、高),并对货箱受损面积进行测量,拍摄可以反映测量数据的照片。
11.7 起重机事故拍照方法11.7.1 起重机现场需拍摄吊臂、支腿、钢丝绳的整体外观损失照片及局部特写照片(起重机事故拍照方法举例:图48)。
11.7.2 如果变幅油缸、伸缩油缸、水平油缸、垂直油缸损坏的,需提供拆解后特写照片。
11.7.3 如果多节吊臂损坏的,应按顺序做好标识并拍摄局部受损照片。
(图48)起重机事故拍照方法举例12、发动机损失事故赔案12.1 发动机外部损失的拍照方法12.1.1 拍摄发动机在车上状态照片时,应能反映事故车辆发动机拆解前在车上的外观状态,如果发动机出现移位、倾斜现象;或发动机机爪、缸体出现断裂、正时系统受损等情况应该重点记录、及时拍照。
12.1.2 轿车事故应该打开前机盖,拍照发动机总成及附件受损情况(图49)。
如某一角度照片不能完全反映发动机受损的情况时,可以变换角度拍照,以达到完整反映发动机及附件在车上状态的效果(图50)。
(图49)(图50)12.1.3 大型货车应该在吊下驾驶室以后(或驾驶室掀起后),拍照发动机未抬下时的照片(图51);发动机抬下后,应拍摄未拆解的发动机总成照片(图52)和受损局部及特写照片(图53,图54)。
(图51)发动机在车上状态照片(图52)发动机未拆解照片(图53)发动机局部受损照片(图54)发动机局部受损特写照片12.2 发动机内部损坏的拍照方法。
12.2.1 拉缸导致缸筒损坏照片应能反映活塞裙部、缸筒内壁损坏痕迹(图55,图56)。
(图55)缸筒内壁受损(图56)活塞裙部受损12.2.2、活塞损坏照片应能够反映活塞顶部、裙部损坏状态(图57)。
(图57)12.2.3、气门损坏(活塞顶气门)照片应能反映活塞顶部与气门碰撞形成的痕迹(图58,图59)、气门杆变形情况(图60)。
(图58)活塞顶部碰撞气门痕迹(图59)气门顶部碰撞活塞痕迹(图60)气门杆弯曲照片12.2.4、连杆损坏应将各缸连杆按照顺序排列拍照(图61),连杆弯曲、扭曲、断裂、碰撞痕迹应该重点拍照(图62)。
(图61)(图62)12.2.5、缸体损坏因事故导致缸体损坏的,应拍摄缸体损坏部位的照片(图63)。
缸体因捣缸等非保险事故损坏时,应该分别拍摄缸体内外壁损坏及缸体破损处内部配件损坏照片(图64)。
(图63)发动机捣缸状态中景照片(图64)发动机捣缸状态近景照片12.2.6、曲轴损坏(烧蚀)应拍摄曲轴整体照片及损失部位局部照片(图65)。
曲轴烧蚀整体照片曲轴轴颈烧蚀局部照片(图65)13、车桥测量及拍照方法13.1、轿车对角线测量:轿车前后桥可对角取桥两端相同位置点,测量对角距离,测量的数据即可反映是否有变形(图66);(图66)13.2、货车前后桥拉线测量:13.2.1 前桥:从前桥两端主销中心孔拉直线,用直角尺对准前桥弓子板中心孔,再用直尺对准直角尺,即可测出前桥是否变形(图67)。
(前桥完好情况下主销中心孔及两弓子板中心孔中心点四点应在同一直线上)(图67)13.2.2 后桥:后桥可从两个角度测量,下图为新桥演示照片,两端垂线通过轴管中心点,横向水平线两端与垂线贴合,可对后桥两个方向的变形予以确认。
(图68)垂直面测量时,完好状态下后桥弓子中心点与两段轴管中心点应在同一直线(图68)。
车险查勘定损拍照规范(修订版)31(图69)水平面测量,可测量水平线与后桥差速器壳体两端距离,完好状态下水平线应该通过后桥差速器壳中心孔,测量数据应该相等(图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