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防治杨树的破腹病

如何防治杨树的破腹病

如何防治杨树的破腹病
1、气候因素气温过低,昼夜温差过大,是造成杨树破腹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004年10月下旬迁安市平均最低温度就达-1.7℃,最高温度18.9℃,温差达20.6℃,致使杨树冻前气温高,属于杨树的生长适温,致使树体持续生长,未来得及进行休眠锻炼,而气温骤降后,导致杨树树体细胞组织内结冰,细胞原生质脱水凝固,引起冻害的发生。

特别是南面、西南面受阳光照射较多,温差更大而易于发病。

2、地势因素一般发生在地势较低的低洼地带,特别是沿河道两侧的荒滩,这里上壤多为粘土或壤土,土壤水分过多,树木生长较快,河道地势较为开阔,多为风道门,风大而急,小气候变化幅度较大。

3、品种因素杨树破腹病的发生均为一些速生品种,树木生长过快,木质松软,根系较浅,抗逆性较差。

4、管理因素一些林农为了促使林木早日成材,往往大水大肥管理,且偏施一些氮肥,促使杨树徒长,抗逆能力减弱。

5、水分因素如果秋季土壤水分过多,细胞内及胞间含水过高也容易发生杨树破腹病。

杨树破腹病卞要危害杨树树干,有时危害主枝。

发病部位主要是树干的西南面、南面。

发病时从树干的平滑处和皮孔处裂开,皮层先裂开,裂缝深可达木质部,高可达1.5-2.0米。

一般是冬季气温很低,特别是并夜温差大时易发病。

第二年春季树开始萌动发芽时,从伤口流出树液,干后呈锈色。

发病后,树皮沿着开裂的地方开始皱缩干枯,很容易从木质部上剥落。

发病较轻时树干周长的三分之一发病,严重时2.0米以下所有树皮都被冻死,整株树也因缺乏养分逐步枯死。

树势很壮而被害较轻时,树木一般不会死亡,但从冻裂口处愈伤组织向外翻裂,木质部外露,严重影响木材的商品价值。

另外,杨树破腹病也容易诱发烂皮病、白腐病、红心病的发生,从而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

选栽适宜于当地生长的抗寒性杨树品种
经调查,同一地段同一发病区域中,沙兰杨的抗寒性能较强,未发现有病害发生。

及时排除林地水分
营造混交林
充分利用不同树种间的抗寒性而相互庇护。

另外,可以在林间栽植紫穗槐、条桑等灌木,这样不但增加林地的综合效益,还能有效地调节林间小气候,保护杨树免受冻害。

树干涂白
在秋末树干1.5-2.0米高以下涂白,从而有效地防止树皮表层温差过大,而引起冻害发生。

涂白剂配比一般是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水10份,加适量盐作粘着剂。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在树干上捆绑稻草和秫秸,能有效地起到保暖作用。

加强管理
合理增施钾肥磷肥,少灌水,使杨树提早停止生长,保持树体中庸健旺,顺利通过抗寒锻炼,适时进行休眠,提高越冬抗性。

一、杨树溃疡病
症状:主要发生于苗木移栽过程中,5月为发病高峰期。

该病主要危害树干的中部和下部。

发病初期树干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流出带臭味的液体,以后干缩下陷成溃疡斑。

防治方法:可选用壮苗造林,起苗时尽量避免伤根,运输时要保持水分。

定植前用生根粉溶液蘸根,定植时浇足底水,定植后用
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160倍的波尔多液喷干,可防止树干感染病害,降低发病率。

二、杨树黑斑病
症状:5月初开始发病,夏秋季危害最重。

可危害杨树叶片、叶柄、嫩梢等,在其上形成角状、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要合理密植,及时间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及时清扫林内落叶,以减少病源。

治疗:可用200倍的波尔多液,或85%
的代森锌250倍液喷洒。

对未发病的杨树,可在6月上旬喷40%的
多菌灵800倍液,或25%的百菌清600~800倍液、0.3%的尿素及磷
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防治。

三、杨树叶枯病
症状:从杨树叶片抽生开始,危害杨树叶片、嫩梢和幼茎,叶片以5~6月感病最重。

受害的叶片上出现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上有黑褐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在杨树的整个生长季节喷2~3次药。

药剂可选用40%的乙磷铝300倍液、75%的百菌清500倍液、50%的多菌灵1000倍液。

要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并将其带出林外集中烧毁或沤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