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我们的爱心行动》教案《我们的爱心行动》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社会上还有需要协助的人,明白每个人都应协助有困难的人,知道怎么去协助他们,并积极地行动起来,从中体会助人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体会别人的痛苦和帮助人的快乐。
从实际行动到思想境界的提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激发爱心。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增强氛围。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二、创设情境。
(1)出现下列情景。
情景一:遭遇特大洪灾的地区,房屋倒塌,庄稼损毁。
小朋友们没有了学校,没有了书包,甚至没有了亲人,惊恐、无助的双眸望着远方。
情景二:家在贫困山区的小凡,父亲因故去世,母亲重病卧床。
小凡不但无钱上学,每天还要照顾母亲。
他拿着借来的旧书蹲在墙根边,望着小伙伴们上学去的身影,只能深深地叹息。
(2)学生谈感受。
(3)师:面对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协助他们。
在你的身边有需要协助的人吗?假如有,你准备怎么做?三、成立爱心小分队。
1、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同学讨论班级应该成立的爱心小队。
可以成立如下小队:(1)助残小队;(2)帮困小队;(3)敬老小队;(4)爱心宣传小队(学校附近是繁华的步行街,可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宣传、募捐)。
2、同学自愿报名,根据自身的特长与喜好选择不同的爱心小分队,选出各小队的队长。
四、制定爱心行动计划。
(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计划)1、讨论爱心小队的目标、原则以和具体的行动计划。
2、以“帮困小队”为例,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我们的爱心行动计划:协助对象:×××(低保户成员之一,父母离异,妈妈终年卧床不起)协助内容:(1)把募集的资金捐给他,帮他缴学费、买文具。
(2)给他补习功课,提高成果。
(3)经常派小志愿者去照顾他生病的妈妈,帮他做家务。
五、小论坛。
师:平时,我们会看到一些行乞的人,他们有的是残疾青年,有的是青丝苍苍的老人。
对于这些人,我们应该协助他们吗?为什么?(通过此环节的活动让同学明白,协助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平安,谨防上当受骗)六、实践活动准备。
1、各小队上交活动计划,包括队员的具体工作布置。
2、教师向同学强调几个问题:(1)以小队的形式开展活动,小队长负责,强调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体现团队精神。
(2)活动过程中和往返学校途中要注意平安。
(3)妥善保管各小队携带的工具,如:摄像机、照相机(拍摄精彩画面)、小塑料桶、扫帚等。
(4)如遇到突发意外情况,请带队老师处置。
(5)活动后,将根据队员的表示,评选“爱心小天使”。
(6)回家后做好活动记录,通过日记记录下自身的心得体会,班级建立“爱心档案”。
(7)爱心活动将经常化、制度化,每月二至四次。
期末将评选“爱心小队”和“爱心人物”。
七、积极行动,奉献爱心。
师:同学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送到每个需要爱的地方。
相信大家在爱心行动中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你们在协助他人的同时,自身也会得到快乐与幸福!《我们的爱心行动》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社会上还有需要协助的人,明白每个人都应协助有困难的人,知道怎么去协助他们,并积极地行动起来,从中体会助人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体会别人的痛苦和帮助人的快乐。
从实际行动到思想境界的提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激发爱心。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增强氛围。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二、创设情境。
(1)出现下列情景。
情景一:遭遇特大洪灾的地区,房屋倒塌,庄稼损毁。
小朋友们没有了学校,没有了书包,甚至没有了亲人,惊恐、无助的双眸望着远方。
情景二:家在贫困山区的小凡,父亲因故去世,母亲重病卧床。
小凡不但无钱上学,每天还要照顾母亲。
他拿着借来的旧书蹲在墙根边,望着小伙伴们上学去的身影,只能深深地叹息。
(2)学生谈感受。
(3)师:面对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协助他们。
在你的身边有需要协助的人吗?假如有,你准备怎么做?三、成立爱心小分队。
1、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同学讨论班级应该成立的爱心小队。
可以成立如下小队:(1)助残小队;(2)帮困小队;(3)敬老小队;(4)爱心宣传小队(学校附近是繁华的步行街,可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宣传、募捐)。
2、同学自愿报名,根据自身的特长与喜好选择不同的爱心小分队,选出各小队的队长。
四、制定爱心行动计划。
(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计划)1、讨论爱心小队的目标、原则以和具体的行动计划。
2、以“帮困小队”为例,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我们的爱心行动计划:协助对象:×××(低保户成员之一,父母离异,妈妈终年卧床不起)协助内容:(1)把募集的资金捐给他,帮他缴学费、买文具。
(2)给他补习功课,提高成果。
(3)经常派小志愿者去照顾他生病的妈妈,帮他做家务。
五、小论坛。
师:平时,我们会看到一些行乞的人,他们有的是残疾青年,有的是青丝苍苍的老人。
对于这些人,我们应该协助他们吗?为什么?(通过此环节的活动让同学明白,协助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平安,谨防上当受骗)六、实践活动准备。
1、各小队上交活动计划,包括队员的具体工作布置。
2、教师向同学强调几个问题:(1)以小队的形式开展活动,小队长负责,强调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体现团队精神。
(2)活动过程中和往返学校途中要注意平安。
(3)妥善保管各小队携带的工具,如:摄像机、照相机(拍摄精彩画面)、小塑料桶、扫帚等。
(4)如遇到突发意外情况,请带队老师处置。
(5)活动后,将根据队员的表示,评选“爱心小天使”。
(6)回家后做好活动记录,通过日记记录下自身的心得体会,班级建立“爱心档案”。
(7)爱心活动将经常化、制度化,每月二至四次。
期末将评选“爱心小队”和“爱心人物”。
七、积极行动,奉献爱心。
师:同学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送到每个需要爱的地方。
相信大家在爱心行动中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你们在协助他人的同时,自身也会得到快乐与幸福!《我们的爱心行动》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社会上还有需要协助的人,明白每个人都应协助有困难的人,知道怎么去协助他们,并积极地行动起来,从中体会助人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体会别人的痛苦和帮助人的快乐。
从实际行动到思想境界的提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激发爱心。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增强氛围。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二、创设情境。
(1)出现下列情景。
情景一:遭遇特大洪灾的地区,房屋倒塌,庄稼损毁。
小朋友们没有了学校,没有了书包,甚至没有了亲人,惊恐、无助的双眸望着远方。
情景二:家在贫困山区的小凡,父亲因故去世,母亲重病卧床。
小凡不但无钱上学,每天还要照顾母亲。
他拿着借来的旧书蹲在墙根边,望着小伙伴们上学去的身影,只能深深地叹息。
(2)学生谈感受。
(3)师:面对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协助他们。
在你的身边有需要协助的人吗?假如有,你准备怎么做?三、成立爱心小分队。
1、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同学讨论班级应该成立的爱心小队。
可以成立如下小队:(1)助残小队;(2)帮困小队;(3)敬老小队;(4)爱心宣传小队(学校附近是繁华的步行街,可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宣传、募捐)。
2、同学自愿报名,根据自身的特长与喜好选择不同的爱心小分队,选出各小队的队长。
四、制定爱心行动计划。
(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计划)1、讨论爱心小队的目标、原则以和具体的行动计划。
2、以“帮困小队”为例,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我们的爱心行动计划:协助对象:×××(低保户成员之一,父母离异,妈妈终年卧床不起)协助内容:(1)把募集的资金捐给他,帮他缴学费、买文具。
(2)给他补习功课,提高成果。
(3)经常派小志愿者去照顾他生病的妈妈,帮他做家务。
五、小论坛。
师:平时,我们会看到一些行乞的人,他们有的是残疾青年,有的是青丝苍苍的老人。
对于这些人,我们应该协助他们吗?为什么?(通过此环节的活动让同学明白,协助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平安,谨防上当受骗)六、实践活动准备。
1、各小队上交活动计划,包括队员的具体工作布置。
2、教师向同学强调几个问题:(1)以小队的形式开展活动,小队长负责,强调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体现团队精神。
(2)活动过程中和往返学校途中要注意平安。
(3)妥善保管各小队携带的工具,如:摄像机、照相机(拍摄精彩画面)、小塑料桶、扫帚等。
(4)如遇到突发意外情况,请带队老师处置。
(5)活动后,将根据队员的表示,评选“爱心小天使”。
(6)回家后做好活动记录,通过日记记录下自身的心得体会,班级建立“爱心档案”。
(7)爱心活动将经常化、制度化,每月二至四次。
期末将评选“爱心小队”和“爱心人物”。
七、积极行动,奉献爱心。
师:同学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送到每个需要爱的地方。
相信大家在爱心行动中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你们在协助他人的同时,自身也会得到快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