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模版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模版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含幼儿园管理、高职对接、音舞、播音主持、美工等方向)学生。

二、课程性质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所必需的职业标准,职业规则等有关知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基本技能。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等课程的前修课程。

三、参考学时
56学时。

四、学分
2学分。

五、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幼师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

(2)通过对儿童心理现象的分析,引导幼师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趋势和特点,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年龄特征。

(3)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引导幼师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素质培养和教育的一般措
施和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根据婴、幼儿的活动表现,正确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2)通过儿童基本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掌握,帮助幼师生掌握正确辨别和处理婴幼儿
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师幼互动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幼师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品质训练和培养的方法,积极有效地对家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念,家园互动,共同搞好学前儿童的教育。

3.素质目标
(1)通过学前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的学习,旨在帮助幼师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树立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的情感。

(2)通过对儿童对心理规律的认识,培养幼师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树立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儿童的接触和了解,增强他们从事幼教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幼师生的合作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六、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以教育部下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指导,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职业特点,经过对幼儿教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考虑后续课程需求,将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均明确了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并按照每项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分别设计了实践内容和学习时数。

通过感性、仿真和真实训练,使学生达到既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其职业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七、课程内容与目标要求
(一)理论课程内容安排
(二)实践环节设计:
八、实施建议
4.1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4.1.1教材选用
张永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2月第1版
4.1.2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
该教材为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比较适
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幼儿园的具体情况,适当整合教学内容,使幼师生既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本领。

4.1.3教学参考资料
(1)王凤玲,《学前心理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1年。

(2)孟昭兰,《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3)杨丽珠,《儿童心理学纳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5)陈帼眉,冯晓霞,学前心理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陈国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7)陈国眉,邹晓燕,《幼儿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9)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10)李幼穗,《儿童发展心理学》,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6年。

4.2教学建议
1.主要教学方法: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前心理学课程的内容特点,贯穿项目化教学的思想,本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指导自学、合作研讨、案例剖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乐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章节内容的需要,结合学校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以参观、见习做为辅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

2.主要学习方法:
本课程以幼师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工作需求为目标,尊重幼师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归纳提升、自我反省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学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幼师生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动口表达、动脑思考、实践验证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到幼儿园观察,及时消化、理解课堂、书本所学内容,使心理学的学习适应未来岗位对幼儿教师的需要,实现幼师生的零距离上岗。

3.学时分配与注意事项
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本着有用、实用、够用的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删减了心理机制、生理基础和学派理论介绍等内容,补充了基本心理特点和国内外前沿的心理知识,使幼师生既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本领。

同时注意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中实践案例的补充,使学生对学前心理学知识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为考试课程,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1.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0%。

包括:
(1)上课出勤、学习态度、课堂答疑、课堂表现情况占总成绩的10%。

(2)平时作业,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占总成绩的10%。

(3)课堂测验,主要考察学习对课堂的听课效率及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占总成绩的10%。

2.理论考试:侧重考核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儿童心理表现的分析能力及儿童心理问题的处理能力。

占总成绩的70%。

4.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为学生提供了有名气的、领导幼教潮流的网上教学资源:
(1)中国幼儿教育网()
(2)中国幼儿教师网((3)中国学前教育网()
(4)健康网(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5)中国育婴网()
(6)快乐成长网()
(7)黑龙江学前教育网( )
2.积极开发适合学生操作的、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或《儿童心理观察分析手册》,
《学前心理学》课程组编制
执笔人:罗秋英 2013年3月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