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理论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2013年XX 省XX 市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理论考试试卷参考答案*本试卷分为填空题20分,单项选择题20分,多项选择题15分,判断题10分,简答题15分,计算题20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合计20分)1、在现场采样监测时,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应( 两人)人以上,并执证上岗。
2、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采样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3、一般将移液管分为(分度移液管)和(无分度移液管)两种。
4、我国化学试剂分为四级,优级纯试剂用表示,标签颜色为( 绿 )色,分析纯试剂用表示,标签颜色为(红 )色,化学纯试剂用表示,标签颜色为( 蓝 )色。
5、校准曲线包括(工作曲线)和(标准曲线 )两种。
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 )微米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简称(PM 10)。
8、酸雨是指pH (<)的大气降水。
9、水质采集后,对每一份样品采样瓶都应附一张完整的(样品标签)。
10、室内空气应( 无毒 )、( 无害 )、( 无异常 )嗅味。
二、单项选择题(单选,每题1分,合计20分)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应不低于( B )米高度。
2、测量噪声时,要求气象条件为无雨、无雪、风力( A )m/s 。
A.< B.≤ C.< D.≤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中的二类功能区是指( B )A.自然保护区B.城镇规划中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C.特定工业区D.风景名胜区4、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在现场加入(D)作保存剂。
A.HNO3 和碱性HNO3作保存剂5、碘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SO2,采集样品后,将两个吸收瓶中的样品全部转入碘量瓶,用少量吸收液分别洗涤两次,洗涤液也转入碘量瓶,摇匀。
加淀粉指示剂,用L碘标准溶液滴定至(C)色。
A.黄色B.红色C.蓝色D.绿色6、环境噪声监测不得使用( C )声级计。
A.Ⅰ型B.Ⅱ型C.Ⅲ型D.Ⅰ型和Ⅱ型7、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B)。
A.昼间等效声级(Ld);B.最大声级(L max);C.夜间等效声级(L n);D.等效连续A声级(L eq)8、乡村中,独立于村庄、集镇以外的工业、仓储集中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为( B )dB。
,45 ,55 ,40 ,509、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若位于未划分的声环境功能区的区域,当厂界外有噪声敏感建筑物时,由( B )参照相关标准确定厂界外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要求。
A.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B.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D.省级人民政府10、当厂界有围墙且周围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选择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 B)以上的位置。
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SO2的二级标准的日平均浓度限值是( D )mg/m3。
12、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 C )。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按锅炉建成使用年限分为两个阶段,其中Ⅰ时段是指(C )前建成使用的锅炉。
年6月1日年1月1日年12月31日年1月1日14、室内空气多点采样时应按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点,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B)m,离门窗距离应大于()m。
15、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时,空气中的氨被吸收液吸收,在碱性条件下与纳氏试剂作用生成( D)颜色络合物,根据颜色深浅进行比色测定。
A.浅黄B.深蓝C.棕红D.黄棕16、测定水中总磷时,采集的样品应贮存于( C )。
A.聚乙烯瓶B.玻璃瓶C.硼硅玻璃瓶D.聚丙烯瓶17、对于流速和待测污染物浓度都有明显变化的流动水,精确的采样方法是( D )。
A.在固定时间间隔下采集周期样品B.在固定排放量间隔下采集周期样品C.在固定流速下采集连续样品D.在可变流速下采集的流量比例连续样品18、《空气质量甲醛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5516-1995)测定空气中甲醛时,采集好的甲醛样品于( B )℃贮存,()d内分析完毕。
~5 1 B. 2~5 2 C. 1~3 1 D. 1~3 219、欲保存用于测定COD的水样,须加入( D )使pH( ).≤2 B. NaOH ≥7 C.HNO3≤2 D. H2SO4<220、采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中BOD5时,下列水样中应进行接种的是(C)。
A.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废水B.较清洁的河水C.不含或含少量微生物的工业废水D.生活污水三、多项选择题(每题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合计15分)1、常用平衡型采样器有(AC )A.动压平衡型采样器B.常压平衡型采样器C.静压平衡型采样器D.高压平衡型采样器2、氨氮常用的测定方法有(BCD)A.盐酸奈乙二胺分光光度法B.滴定法C.水杨酸-次氯酸盐法D.纳氏试剂比色法3、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源主要有:( ABCD )A.工业噪声污染源B.交通噪声污染源C.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源D.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源。
4、水流量的测量包括(ABC )。
A.流向B. 流速C. 流量D.温度5、对测定总磷的水样进行预处理的方法有哪几种消解法( ABC)A.过硫酸钾B.硝酸-硫酸C.硝酸-高氯酸D.硫酸-盐酸6、下述有关声音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
A.声音的速度与频率无关B.声音的速度在气温高时变快C.声音的波长乘以频率就是声音的速度D.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7、按反应的性质,容量分析可分为(ABCD )法。
A.酸碱滴定B.氧化还原滴定C.络合滴定D.沉淀滴定8、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ABCD )。
A、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B、重大环境事件(Ⅱ级)C、较大环境事件(Ⅲ级)D、一般环境事件(Ⅳ级)9、采集下列(ABD)等项目时,水样采集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
A.溶解氧 C.石油类D.挥发性有机污染物10.水质监测采样时,下列项目中(AC)不用现场进行固定处理。
A. 砷B.硫化物C. 生化需氧量D.叶绿素a四、判断题(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每题1分,合计10分,)1、《空气质量甲醛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5516-1995)测定空气中甲醛时,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2、含磷量较少的水样,要用塑料瓶采样。
(×)3、水中氨氮是指以游离(NH3)或有机氨化合物形式存在的氮。
(×)4.风罩用于减少风致噪声的影响和保护传声器,故户外测量时传声器应加戴风罩。
(√)5、为提高工作效率,玻璃器皿和量器可以在110~120℃的烘箱中烘干。
(×)6、标准曲线是描述待测物质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相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7、在固定污染源管道中流动的气体同时受到三种压力的作用,即全压、静压和动压。
(×)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1-2001)中规定,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时,必须测定涂料中水的含量。
(×)9、理论空气量与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之比称之为过剩空气系数。
(×)1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1-2001)中规定,气相色谱法测定木器涂料稀释剂中苯、甲苯、二甲苯时,不必再用乙酸乙酯稀释,可直接进样测定。
(√)五、简答题(每题5分,合计15分)1、环境监测的“五性”是什么简述其含义。
答:(1)环境监测的“五性”是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分)(2)代表性:指在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并按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有效样品,使监测数据能真实代表污染物存在的状态和污染现状。
(分)准确性: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一般以监测数据的准确度来表征。
(分)精密性:指测定值有无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一般以监测数据的精密度来表征。
(分)可比性: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测量同一样品时,所得出结果一致程度。
(分)完整性:强调工作总体规划的切实完成,即保证按预期计划取得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有效样品,而且无缺漏的获得监测结果及有关信息。
(分)2、请列举5种《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规定的监测参数及标准限值。
评分标准:能准确列出5种监测参数(分,一个分);能准确列出标准限值(分,一个分)3、请简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限值。
六、计算题(每题5分,合计20分)1、在施州大道三个路段测量其交通噪声的等效声级,已知各路段的长度分别为200m、3000m和1800m,对应路段的等效声级分别为75、74、69dB,试求整条施州大道的交通噪声是多少答案:Leq=(200×75+3000×74+1800×69)/(200+3000+1800) =(15000+222000+124200)/5000 = dB2. 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
取水样250ml,酸化-吹气。
用10ml 2%氢氧化钠作为吸收液至50ml比色管中,显色。
测得吸光度为,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试求水中硫化物的浓度。
答案:m=0.4060.0010.114=(μg)C(S2,mg/L)=mV=3.55250=(mg/L) 3、在空气采样时,现场气温为24℃,大气压为,采样流量为min,采样时间为1h,请问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为多少(在此不考虑采样器的阻力)答案:V0=(×60×273×)/(273+24)×=780507/= L4.某标准样保证值为为110mg/L,某人对该标样测定五次,其结果分别为:112、111、110、113和111mg/L。
试计算测定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5次测定的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各是多少(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答案:平均值= mg/L绝对误差= -110= mg/L相对误差=(÷110)×100%= %5次测定的标准偏差:= mg/L。